电缆工井施工有限空间施工方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816660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缆工井施工有限空间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缆工井施工有限空间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缆工井施工有限空间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缆工井施工有限空间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缆工井施工有限空间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缆工井施工有限空间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缆工井施工有限空间施工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万年桥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出线(一期)工程有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案及措施天津xx电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0年04月万年桥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出线(一期)工程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施工方案审批页批准:(企业技术负责人)日期:审核:(公司安质部)日期:审核:(公司技术部)日期:编制:(项目总工)日期:一、 编制目的1二、主要工程量1三、施工地点及日期1四、工作基本流程1五、安全措施2六、气体检测技术措施3七、项目管理组织机5八、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5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设施8一、编制目的为进一步落实国网天津电力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要求,预防和 控制因在有限空间内作业中毒、窒息等安全

2、生产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作业人员 在本次工井内部电缆展放施工中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结合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特编写此施 工方案。二、主要工程量1)打断海潮西沽支线,由万年桥站新出1回llOkV线路与海潮西沽支线(西沽 侧)对接,形成万年桥站到西沽站的1回11OkV电源2)打断葛海西沽支线,由万年桥站新出1回110k v线路与海潮西沽支线(西 沽侧)对接,形成万年桥站到西沽站的1回110kV电源。3)将11OkV葛潮、葛海线于现状11OkV葛潮70#、葛海56#打断,并将此塔及 其至潮音寺变电站的架空线拆除,然后于其东南侧新设N1塔,N1塔

3、与现状110kV 葛潮69#、葛海55#塔进行双回架空连接,继而由万年桥220kV站新设2回110kV 电缆线路与原葛潮、葛海线(葛沽侧)对接。形成万年桥葛及万年桥大沽的两回 110kV联络线;4)将原葛海线电缆由葛海线终端平台摘下,然后重新与原葛潮线对接,形成 潮音寺至海门的电源线贯通;然后由万年桥220kV站新设1回110kV电缆线路至 该海潮线(原葛潮线)的架构处,与葛潮线(海门侧)T接,形成万年桥至潮音寺海 门110kV联络线上的1回T接线。三、作业位置施工地点:本工程新建电缆工井。四、工作基本流程1. 有限空间作业任务的确定2. 进行作业风险识别,制定安全施工方案及措施。3. 填写国

4、网天津电力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申请单,经领导审批签字。4. 对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培训,(培训包含气体检测仪的使用、个人防护用 品的使用防护、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及预防措施)工作任务明确。5. 对所施工的工井打开井盖通风30分钟,对工井内现有气体进行排放,通风 后再用气体检测仪器对工井内部气体进行至少3次气体监测,每次间隔15 分钟。同时对工井内进行机械设备通风。6. 气体合格后方可下井布置作业,若气体监测不合格需利用机械通风设备进行 持续通风,监测合格后方可继续下井布置作业,通风设备不可停止或间断。7. 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响应应急预案。8. 施工完毕后,将暂时封闭的排管封闭物拆除,安全工器具和施

5、工工器具清点 整理,待人员撤离有限空间工作区域后,再关闭机械通风设施,人员点名后 方可离开施工现场。五、安全措施(一)作业前1. 对有限空间作业应做到“线通风、再检测后监护在进入”的原则。在作业环 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检测,作业人员 工作面发生变化时,视为进入新的有限空间,应重新检测后在进入。2. 对有限空间作业应确认无许可和许可性区别。3. 检测有害气体的物质浓度,未经许可所有人员禁止进入有限空间。4. 分析合格后编制施工方案,再办理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5. 应选用合格、有效的气体检测仪设备,使用前应先进行气体测试试验,试验 合格后再进场应用。6. 应

6、急救援人员必须在距施工现场30米内待命,要求配备正压式呼吸器或长 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器具、担架、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头顶照明灯、 应急通讯报警器材。7. 现场设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警示牌。8. 建立健全通讯系统,保证作业人员能与监护人进行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 等双向信息交流。(二)作业中1. 所有有关人员均应遵守有限空间作业的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 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2. 施工作业期间机械通风设备未经许可禁止关闭或暂停,发现故障立即排查及时更换备用的机械通风设备。3. 机械设备的运动、活动部件都应采用封闭式屏蔽,各种传动装置应设置防护 装置。采用的电源应确保安全。4

7、. 有限空间的施工区域应设置防护栏和警示标志,如夜间施工应设置警示灯, 及加设照明装置。5. 当工作面的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及时向监护者报 告,并可自行撤离有限空间工作面,不得强行作业,气体检测负责人立即对 工作面进行气体检测。6. 一旦发生事故,所有相关人员应迅速撤离现场,并及时查明原因,立即采取 有效、正确的措施进行急救,注意防止因施救不当造成事故扩大。(三)作业后1. 清理现场,做到文明施工的标准化2. 作业完成后,实施班后会,总结今天施工中的安全、技术等问题,并询问个 别施工人员的心得体会,总体考量施工中的交叉作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施工 人员与安全监护人员的相互沟通效

8、果,安全质量是否存在实质性问题,及处 理意见。六、气体检测技术措施1. 选用气体检测设备时,应根据有限空间存在的气体危害而定。电缆隧道、电 缆管井作业,一般应选用四合一复合性气体检测仪(包括:氧气、可燃气、 硫化氢、一氧化碳)。仪器应直接读数,并具有声、光、振动报警功能和数 据存储功能。根据井深不同选用相应的测试采样管。2. 各类气体检测范围警告数值,正常的含氧量为19.5%-22% (VOL体积百分含 量):可燃气体的浓度应低于爆炸下的10%(10%LEL):有毒气体的浓度, 须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所规定的浓度要 求(如:硫化氢10mg/m3; 一氧化碳

9、20mg/m3)o各单位应核实、正确设 置气体检测的报警值。3.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项目部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作 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在作业环境条 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对随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处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每隔30分钟进行分 析如有一项不合格以及出现其他情况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 现场经处理检测符合要求后,项目部重新进行审批并安排继续作业。实施检 测时,检测人员必须处于安全环境,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业人 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4.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

10、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 有害气体浓度值5. 等检测工作要求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6. 做到有限作业空间内气体排放畅通,对于工井排管施工时,应采用气球、管 口盖或封堵泥暂时将无水排管孔内封堵,预防其他工井内气体循环,减少氧 气输送空间,降低井内排放气体负荷总量。7. 机械通风点的放置要求,根据风向在下风口处工井口安置机械通风设备,通 风设备接地牢固可靠,绝缘性能可靠。(附图)8. 根据井内的不可估计气体密度分析的不同,可在井内设高、中、低三个位置 的检测点,确保检测科学,确保检测面的广泛化(附图)工井气休检测高度参照示意图七、项目管理组织机

11、本工程由天津三源电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施工,施工组织管理人员详见:管理组织结构图建设单位代表公司总经理公司主管经理 冯冠一专职质量员顾专职技术员专职安全员付专职材料员吴施工二队ra现场负责人施工一队八、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为确保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材 的要求,现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特编制本应急预案。(一)危险源及危险性评估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危险源为:缺氧窒息、中毒、燃爆、淹溺、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以上危险源如果达到了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IDLH) 就会对人造成伤亡事故,因此定位高度危险源。(二)应急预案启动程序1. 预案预警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后,

12、检测人员进行不间断检测,当发现气体检测 仪数据迅速升高立即通知监护人员,监护人员向现场负责人发出危险预警信号, 并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信号;2. 预警响应现场负责人接到预警信号后立即下达启动有限空间应急预案指令,各小组按 照预定抢救程序进行抢救。工井被急救人员示意图::角架体井有限空间作业(工井内) 人员急救讥蛍图于摇式滑轮(三)应急处置方案1. 发生事故后后勤保障组立即向上级报告并拨打119和110,以尽快得到消防 队员和急救专业人员的救助。2. 应急救援分为:自救、无需进入救援、进入救援。如消防和急救人员不能及时到达事故现场而组织救援时:尽可能采用非进入救援;救援人员未经批准, 不得进入有限

13、空间进行救援;以下情况采取最高级别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救 援:有限空间内有害环境性质未知;缺氧或无法确定是否缺氧;空气污染浓 度未知、达到或超过IDLH浓度。3. 自救:由于危害的紧急性与急迫性,并且进入人员最清楚其自身的状况与反 应,通过自救方式进行撤离比等待其他人员的救援更快、更有效,同时,有 可避免其他人员的进入。因此,进入作业的过程中,如果作业人员发现缺氧 或检测仪器出现报警时,必须 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撤离。4. 无需进入的救援:当作业人员失去直觉,上方作业人员通过系在5. 进入作业人员身上的全身式安全带和安全绳,将作业人员拉出作6. 业场所,在地面采取有效心肺复苏术等措施进行救护。7

14、. 进入式救援:由于作业人员无法自行离开危险场所、无需进入救8. 援失败时,经现场负责人批准后方可采取进入式救援。救援方法如下:向对 作业环境不间断送风,检测人员持续监测有害气体浓度,进入救援人员佩戴 正压式呼吸器、防暴照明灯、防暴通讯器材进入有限空间,随时向地面负责 人报告情况,将作业人员拖到井口,地面作业人员利用三脚架将受伤人员拉 出有限空间,后勤保障急救人员对受伤人员采取心肺复苏术,直到专业救护 人员到现场受伤人员接受专业救护后方可停止心肺复苏术。(四)应急救援组织应急救援组组长:XXX155226XXXX应急救援组 副组长:XXX155226XXXX应急救援组 副组长:XXX15522

15、6XXXX应急救援组成成员:1、XXX(通信指挥)电话2、XXX(物资供应)电话3、XXX(车辆调度)电话4、XXX(现场救援)电话5、XXX(现场救援)电话155226XXXX155226XXXX155226XXXX155226XXXX155226XXXX(五) 救援小组职责(1) 组长是组织全面救援工作的总指挥;(2) 副组长负责协调总指挥和现场指挥工作;(3) 柏勇负责报警和通知周边的人员疏散及接应救援车辆;(4) 王玉刚负责物资抢险救援工作组织义务;(5 )柏富斌负责电力、能源的供应和切断工作;(6) 柏富锦负责人员的疏散和清点的工作;(7) 陈丽梅负责车辆调控、接送伤员就医的工作。应急救援小组是在应急情况下启动的组织,在采取救援行动时第一考虑人员 的救护,在人员救援完成后在考虑其他财产的救护。救援顺序为:人员救助、医 疗救护、工程抢险、警戒与交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