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精品)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81604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精品)(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前言 據估計,糖尿病人中,約90-95%是屬於非胰島素依賴型或稱為第二型糖尿病。以前稱為成年型糖尿病,是指這型糖尿病通常發生在40歲以後,並且大多是在55歲以後發生。據估計有近一半的糖尿病人不知道自己得病,原因是糖尿病的症狀常常是慢慢發生,並且在開始時往往不易察覺。有時病人祗覺得不明原因的疲倦或不適感,而不一定有所謂糖尿病三多:多喝、多尿、多吃的症狀。 糖尿病是會產生許多慢性合併症,包括心臟血管、眼睛、腎臟和神經方面的病變。雖然專家目前仍未找出糖尿病的病因或根治的方法,但事實証明適當地控制血糖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範圍,是可以將合併症發生和進展的機會減至最低。治療非胰島素依賴型

2、糖尿病的方法一般包括將體重減輕、運動及藥物治療。 此篇文章是參考本科糖尿病衛教材料及國外著名網站如美國糖尿病學會、美國國家衛生總署等的糖尿病衛教資訊整理而成,本衛教材料不能替代醫師的指示,目的是提供一般人對糖尿病的基本認識。 什麼是糖尿病?正常人進食後,食物在胃腸道被消化分解後,產生葡萄糖,葡萄糖經由 血液運送至全身,包括胰臟,會刺激胰臟釋出胰島素,胰島素可幫助葡 萄糖進入身體各組織細胞,轉變成能量,或貯存在肝、肌肉以及脂肪細胞中。 如果沒有胰島素,或者身體各組織對胰島素不發生反應,則葡萄糖就不 能被利用,於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便會上升。當血糖升高到某一程度, 超過腎臟所能回收的極限時,葡萄糖便

3、會從尿液中 漏 出,所以稱之為 糖尿病。 其實血糖超過訂定的標準便算是糖尿病,不一定要有尿糖存在才算糖尿 病,由於血糖要高到某程度才會有尿糖出現,所以測定血糖較尿糖準確, 目前診斷糖尿病是以測定血糖為主。 胰臟是一個位於胃後下方的橫置扁長型器官,重量不到1/4公斤,較大的 一端稱為頭部(內側),較細長的一端稱為尾部(外側)。主要的功能包括外 分泌和內分泌兩部分。 胰臟外分泌部分的主要功能是直接將消化酵素分泌到腸道中,協助消化 食物。在胰臟的尾部中有許多細胞聚集而成的小島,稱為胰島,主要的 功能是分泌賀爾蒙到血液中,屬於內分泌系統,也就是與糖尿病有關的 部分。 在胰島中有一種細胞叫做貝他細胞,主

4、要分泌的賀爾蒙是胰島素。它可 感應血中葡萄糖濃度的分秒變化,並適時適量地分泌出胰島素到血液中, 循環全身,協助血糖進入身體各細胞,維持血中葡萄糖濃度在正常範圍 之內。 胰島素的主要功能是幫助我們的養分進入身體組織細胞,提供細胞正常 運作所需要的能量。它的作用就像一根門匙,打開葡萄糖進入細胞的通 道,讓葡萄糖能夠順利進入細胞。 當我們身體不能分泌胰島素時(如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或體內細胞對胰 島素反應不好時(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就是屬於此種情況),除了因葡萄 糖不能進入細胞所產生之血糖上升外,體內的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 物的代謝都會發生異常現象。 然而上述兩種糖尿病的病因,短期結果,和治療雖

5、然有所不同,但他們 都會造成相同的長期健康問題。兩者都會影響我們身體去利用食物消化 後所產生的能量。糖尿病不會干擾消化,但會使得人體無法有效利用食 物消化後的產物-葡萄糖(通常稱為糖),來產生能量。 正常人在用餐後,消化系統把食物分解成葡萄糖。由血液攜帶循環全身, 血糖便會升高,胰臟因應血糖的升高,會釋放出胰島素至血流中,促使 組織代謝葡萄糖來逕生能量,致使血糖恢復正常。人體中過剩的葡萄糖 將被運到肝臟、肌肉或脂肪組織貯存,作為平時非用餐期間身體能量的 來源。 一旦有糖尿病,這過程就不會正常進行。罹患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人, 其胰臟並不產生胰島素,此情況通常發生於童年,因此也稱為第一型(以 前

6、稱為幼年型)糖尿病。若患有此型糖尿病病人,必須每天注射胰島素才 能生存下去。 罹患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人,其胰臟通常會產生一些胰島素,但他 們的身體組織卻不能對胰島素的作用產生良好反應,所以無法正常代謝 葡萄糖,此情況稱為胰島素抗性,胰島素抗性是構成非胰島素依賴型糖 尿病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有那些症狀?因身體不能分泌胰島素或體內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好時,影響血糖進入 肌肉和脂肪組織,使血糖上升。當血糖高達180 mg/dl時,超過腎臟再吸 收糖的極限,糖份內便從小便中排出。由於糖本身的滲透壓高,在糖份 從小便中排出時,會伴隨大量水份和電解質的流失,使得細胞脫水,所 以會出現尿多,口渴,多吃,疲

7、倦,體重下降等典型症狀。其他症狀還 包括手腳發麻,視覺模糊,皮膚傷口不易癒合,女性會陰發癢等。 糖尿病症狀可以是慢慢發生的,起初時不易察覺,也有些人,甚至不覺 得有任何不適的症狀。 如果有人問起關於糖尿病方面的健康問題,醫師亦可察覺此人罹患糖尿 病。譬如,心臟疾病、視覺改變、足部及大腿發麻,或疤痕難以癒合, 可促請醫師檢查。這些症狀並不意味著此人得到糖尿病,但任何人有此 類問題都應該找醫師。 糖尿病分類糖尿病是一種多樣性的症候群,雖然其基本表現都以高血糖為主,但致 病原因各異。1979年美國糖尿病學會首先提出了現在通用的糖尿病分類 與命名辦法,就是糖尿病分為: 第一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第

8、二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其他情況所引起的糖尿病 另外還有葡萄糖耐受不良和妊娠性糖尿病及世界衛生組織(WHO)1985年 修訂成目前的版本中特別提出營養不良有關之糖尿病。 本章的主題是第二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如果糖尿病分類有興趣 者,可參閱衛教篇的糖尿病基本概論。 糖尿病流行病學台灣地區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流行病學根據台大戴東原教授和衛生署 於民國74-75年針對台北市大安區、台北縣雙溪鄉、桃園縣八德鄉、彰化 縣竹塘鄉、雲林縣四湖鄉及台南縣七股鄉四十歲以上居民,所做的抽樣 調查結果顯示:在總數11,478人中,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盛行率為6.23%, 女性稍高於男性。單就台北市而言

9、,與民國59-67年調查比較,其增加趨 勢與世界各國一樣。而且年齡愈大盛行率也愈高:40-49歲組為2.80%,50- 59歲組為5.76%,60-69歲組為8.38%,70歲以上10.25%。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男女,體型肥胖者較易得糖尿病。如果將身體質量 指數 body mass index, 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男性超過27、女性超 過25定義為肥胖,那麼女性糖尿病中有44.59%,男性糖尿病患中有17.97%, 確屬肥胖;顯然比沒有糖尿病人口中的29.51%及10.17%高出許多。 糖尿病死亡率依據衛生署統計,糖尿病死亡率近十年來已由1978年每十萬人口中6.5人, 躍

10、昇至1995年的33.97人,呈五倍之增加,而且從1979年以後長據十大死 亡原因的第五位,若就死亡率增加幅度而言,則為十大之首。特別是65- 74歲的老年人口中,若依現有死亡率趨勢推演,當二十一世紀來臨時,糖 尿病很有可能成為該年齡群,僅次於各種癌症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事實 上,糖尿病與十大死亡原因中之腦血管疾病(中風)、心臟病、高血壓無不 息息相關,其嚴重性不可言喻。 什麼原因導致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什麼原因導致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例如,吃糖 不會導致糖尿病,但食用大量的糖和高脂肪食物會使體重增加。而多數發 生糖尿病的人體重是過重的。科學家們並不完全瞭解,為什麼肥胖會

11、增加 某些人罹患糖尿病的機會,但他們相信肥胖是導致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的重要原因。現在他們正致力研究為什麼疾病會發生?為什麼肥胖是一 個重要危險因素? 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主要原因是胰島素抗性。科學家仍在研究胰島素抗 性的原因,他們已發現兩種可能性。第一個可能是細胞上胰島素的受體有 缺陷,就像電器需要將插頭插入插座一樣,胰島素必須結合受體才能產生 作用。受體可以出現某些問題、受體數目不夠、或者是受體出現缺陷以致 無法與胰島素結合。 第二個可能原因是發生在胰島素與受體結合後的後續過程,胰島素可正常 地與受體結合,但細胞卻無法接收到應有的訊號去代謝葡萄糖,科學家正 在研究為什麼細胞會發生這種情形

12、。 什麼人會得到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年齡、性別、體重、運動、飲食、生活型態及家族病史都會影響每個人得 到糖尿病的機會。如果父母或兄弟姊妹有糖尿病,則得到糖尿病的機會便 會增加。專家目前發現糖尿病好發於某些族群。相信這是由於遺傳及環境 因素如飲食和生活習慣所造成的,糖尿病的罹患率是隨年齡增加而增加, 性別並非是危險因素。 既然我們無法改變家族史、年齡或種族,但控制體重保持健康體態是吾人 可以做到的。如果您對自己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有疑問,可請教專科醫師, 醫師也可以作出建議指導您降低糖尿病風險的方法。 糖尿病的診斷目前診斷糖尿病,主要依據血糖質高低來判斷。通用的有世界衛生組織標 準和美國糖尿病學會

13、的標準。以美國糖尿病學會的標準來說,正常(無懷孕) 成人空腹血漿中葡萄糖的濃度(簡稱血糖)是115 mg/dl;飯後兩小時血糖是 140 mg/dl。 診斷糖尿病的方法:醫師會評估病人是否有糖尿病典型的症狀如口渴、頻尿、多吃、體重下降 等和隨機測試病人血糖來診斷糖尿病。當血糖升至某一程度,會從腎臟排 出,出現尿糖。但是單獨尿液試驗是不足以診斷糖尿病的。 第二個方式是測試在早餐前(空腹血糖)或飯後(飯後血糖)的血中葡萄糖濃度。 當簡單的血糖測試無法判定糖尿病時,可進行口服葡萄糖耐性試驗。口服 葡萄糖耐性試驗是在喝下75公克葡萄糖後兩小時內每30分鐘測試血糖一次。 正常人通常在快速喝下糖水後,血糖

14、會上升,刺激胰島素分泌,促使人體 代謝葡萄糖,所以即使在喝下糖水後血糖仍會保持在某一程度之下。但糖 尿病人,血糖將高居不下。 診斷標準: 隨機測得的血糖(所謂隨機血糖是指無論空腹與否)是200mg/dl或以上, 同時合併出現糖尿病典型症狀(包括多喝、多尿、多吃、體重下降等症狀。) 空腹靜脈血糖有兩次是140mg/dl或以上。 空腹靜脈血糖/140MGDL,但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的靜脈血糖是200mg/dl或以上,加上試驗過程中有一次血糖是200mg/dl或以上;可判定是糖尿病。 但如果2小時的靜脈血糖介於140至200mg/dl間,加上試驗過程中有一 次血糖是200mg/dl或以上;就可說是

15、葡萄糖耐受不良。葡萄糖耐量試驗並不是診斷糖尿病的必要手段,實施的時機,不外乎(1)空 腹或隨機血糖不足以診斷糖尿病(2)懷孕期間或分娩後用來確定妊娠型糖尿 病診斷(3)用來診斷葡萄糖耐受不良。 依據這些試驗和檢查,醫師大多可確定此人是否有糖尿病。若血糖值在不 正常邊緣時,則應該定期監測血糖。若有體重過重,則應飲食控制、減輕 體重和多作運動。同時應檢查其他與糖尿病有關的問題,如心臟、腎臟、 神經和眼睛等,原因是糖尿病會併發這些問題。 糖尿病的治療糖尿病治療的目的是要控制血糖達到正常或近乎正常,可減低慢性併發症 發生的機會。為什麼要控制血糖? 首先,糖尿病可導致眼前的一些問題: 當中有些袛是令人感到不舒服的症狀,例如口渴、頻尿、虛弱、注意力無 法集中、身體失去協調性,和視力模糊等;但有些卻是有致命性危險的, 如昏迷,血糖太高或太低都有可能導致昏迷,雖然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比 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更容易發生,但一旦發生,情況是非常危險的,所 以糖尿病人必須控制血糖。其次,實驗証明糖尿病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