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中NTproBNP对急性心衰的诊断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815287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肾病中NTproBNP对急性心衰的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慢性肾病中NTproBNP对急性心衰的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慢性肾病中NTproBNP对急性心衰的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慢性肾病中NTproBNP对急性心衰的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慢性肾病中NTproBNP对急性心衰的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肾病中NTproBNP对急性心衰的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肾病中NTproBNP对急性心衰的诊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工业化国家里,约 40%的死亡由心血管病所 引起;在我国,心血管病也正在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病在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前的 数十年中可以没有显着的表现,而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逐步表现出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一 系列严重的症状。人们一直希望找到一些客观的指标检测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衰、肺栓塞等心血管 疾病及早诊断、风险评估、治疗监测。近十年来肌钙蛋白、B型利钠肽等心脏标志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 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新的心脏标志物相继被发现。心脏标志物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极大促进了心血管疾病 诊治水平的提高。同时,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患者

2、致死、致残的首位原因。据中华肾脏病学会透析移植登记报告 和侯凡凡等的调查,我国透析患者约51%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疾病(CAD)的 患病率为16. 5%,左心室肥厚(LVH )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近年由于透析疗法的普及,我国透 析患者数正以每年1 1%的速度递增,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也逐年延长,慢性肾脏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防 治已刻不容缓。调查结果证实,在慢性肾脏病早期已存在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处于 第23期轻度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左心室肥厚和CHF的患病率显然已十分惊人,高达的轻度肾功能减 退患者合并LVH,%有充血性心衰的临床证据。GFR每降低10

3、ml/min/,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5%, 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能比以往认识的更早,早期评价心脏功能对患者治疗及改善预后非 常重要,心肌标志物的应用将为肾脏病患者的心血管病诊断提供帮助。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经 批准通过cTnT作为ESRD患者对于所有原因所致死亡的危险分层的生物标志物。一、心肌肌钙蛋白心肌损伤的灵敏生物标志物急性缺血性心脏病近年来在我国有明显增加增加的趋势,典型的病例可以根据病史、症状及心电图 的特殊改变进行诊断。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约有25%的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发病早期没有典型 的临床症状;约50左右的AMI患者缺乏ECG的特异性改变。在这种

4、情况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在诊断 AMI时就尤为重要。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最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是“心肌酶谱”,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能满足临 床需求,特别是所有的酶学指标均不能有效诊断“微小心肌损伤(MMD)。九十年代CK-MB质量的检测, 确定了这一指标在AMI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九十年代以后,发现了一些早期诊特断的标志物和特异性、 敏感度都较佳的标志物,专家们提出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概念。ACS是指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致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引起心肌缺血以及梗死的病理现象。临床表现可以症状不明显,或为不稳定性 心绞痛,或为AMI,甚至心律失常导致死亡。心肌标志物检测在诊断ACS中起

5、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肌红 蛋白目前是ACS时最早升高的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是ACS的确诊标志物。一、心肌肌钙蛋白的临床应用心肌肌钙蛋白(cTn)由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 (cTnI)和肌钙蛋白C三种不同基 因的亚基组成,用于ACS实验室诊断的是cTnT和cTnIcTn被认为是目前ACS诊断最特异的生化标志物, 它具有出现早、诊断窗宽、增高幅度大等优点,对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即便ECG或其他检查阴性,只 要cTn增高,应视为高度危险性:1、早期诊断AMI最好的标志物AMI发病后36小时升高,10120小时内敏感度100%。相比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肌肌钙蛋白对

6、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诊断更有价值。 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诊断和治疗的新治疗导则中,心肌肌钙蛋白是诊断心肌损伤的主 要标志物。根据心肌梗死的新定义,当血中心肌肌钙蛋白的水平高于参考值(正常人群)的第99 百分 位点值,并有心肌缺血的表现(症状、ECG的改变或影像学结果)时,则可诊断为心肌梗死。2、对UAP的诊断UAP患者常有MMD发生,但又达不到AMI的诊断标准,经治疗后约2/3以上转阴, 说明心肌细胞是一过性损伤或微小损伤,与AMI有本质区别。根据新的ACS诊断标准,伴有缺血症状和 缺血不适的ACS患者通过检测cTnT T有无升高可以进行不同的疾病分级:ACS

7、患者cTnT的升高可帮助 诊断NSTEMI (非ST段抬高心梗),而正常的Troponin T的数值可帮助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世界卫生组织AMI 诊断值: 100 ng/L99百分位MI 参考值: 14 ng/L最低检测阈值: 3ng/L3、评估梗塞面积cTn后期峰值与梗塞面积相关,cTn累积释放量与心功能受损程度呈正比。4、围手术期心肌受损程度的评估 由于其他心肌标志物的心肌特异性不如cTn,故cTn被用来评估 围手术期心肌受损程度。5、cTnT用于透析病人心血管事件的预测cTnT增高提示病人预后不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或猝死的可能加大。cTn水因透析柱吸附而灵敏度不够。美国临床生化

8、科学院检验医学实践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生物标志物的应用指 出:1表现ACS症状的所有患者均应进行心肌坏死生物标志物的检测。2.生物标志物的测定结果必须与 病史及心电图等临床信息相结合,判断其升高是由于心肌坏死还是其他原因造成3. 心肌肌钙蛋白是诊断 MI的首选标志物,在无法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时,CK-MB质量也是可以被接受的替代标志物,(CK-MB质量 测定具有更优的分析和诊断效用,明显优于活性测定),总CK、CK-MB活性、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B羟丁酸脱氢酶和/或乳酸脱氢酶不再被用为M I诊断的标志物。4.如果患者就诊时已经出现具有诊断价 值的ECG改变,不需要等待

9、心脏标志物的测定结果,可立即开始治疗。二、心肌肌钙蛋白应用的注意事项1、根据动力学表现,心肌肌钙蛋白浓度的瞬时性升高通常不支持心肌坏死的过早期(13 h)检测,这些 标志物直至M I发作的6 h或以上才会达到最佳的灵敏度。准确判定症状发作的时间有赖于患者的主诉, 然而这在临床上非常困难。因此对于大部分患者,应在入院即刻及入院69 h后(除非能够确定症状发作 时间)采血以提供充分的M I诊断敏感性。对于首次肌钙蛋白阴性而又中度或高度怀疑ACS的患者,或缺 血症状再发的患者,应考虑在1224 h后重复测定。对于无ST段抬高的患者,这种在症状出现8 h时连续 测定能够将心肌损伤患者的诊出比例由 49

10、%提高到 68% ,大大提高了危险评估的准确性。2、心肌肌钙蛋白浓度升高定义为浓度超过参考人群的第99百分位数,高于此界值的ACS患者可认 为有心肌损伤和高风险性。同样,CK-MB的诊断界值定义为性别特异参考人群的第99百分位数。CK MB的组织特异性低于心肌肌钙蛋白,因此推荐在大多数情况下连续两次CK-MB浓度超过诊断界值被 认为是心肌坏死较充分的生化证据。总CK不推荐用作M I的诊断,然而在只能测定总CK而无法测定 心肌肌钙蛋白或CK-MB(质量或活性)时,总CK的诊断界值推荐为特异参考人群上限的2倍以上。3、从第一个商业化cTn检测试剂推出至今,还没有基础和临床研究显示cTn可以从心脏之

11、外的其他 组织中释放。因此,发现cTn浓度超过参考人群第99%百分位数反映新近的心肌损伤。但是心肌肌钙蛋白 的组织特异性不应与损伤机制的特异性相混淆(如M I与心肌炎)。cTnT或cTn I升高既不提示损伤的缺 血性病因也不与急性冠脉事件必然相关。当心肌肌钙蛋白浓度升高而又缺乏心肌缺血的证据时,应仔细寻 找是否存在其他引起心肌损伤的原因 ,如病危、化疗、心肌炎、胸部钝器伤、卒中、肺栓塞、败血症和 其他状况。4、尽管心肌坏死的生物标志物在AM I确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他的诊断方法对于AM I的 临床治疗仍然是重要的。尤其是心电图急性ST段抬高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对于STEM I具有非常重要

12、的 阳性预测值。症状发作 6 h 内就诊的患者,可能检测不到心肌标志物浓度升高。但是因为及时的治疗同 STEM I的预后密切相关,所以患者应该尽早治疗,而不应等待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确认。5、除cTn外,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2CRP)、B型利钠肽(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 roBNP) 对于 ACS 患者进行危险评估也是有帮助的。6、在临床应用之前,心脏标志物检测方法的影响因素必须明确,包括类风湿因子、人抗鼠抗体、异嗜 性抗体。7、在对AMI的诊断方面,cTnT和cTnI的价值相同。cTnT测定试剂是Roche公司专利,只有一家 出品该试剂;但有十多个厂家出品cTnI试剂,由于针

13、对cTnI不同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的识别位点不同, 加之cTnI不稳定,故检测血中cTnI的存在形式也不一样,参考范围相差很大,cTnI的标准化是当前急 待解决的问题。三、参考值石家庄肾病医院采用罗氏C501电化学发光仪,测定高敏肌钙蛋白T (cTnT-hs),上 限(第99百分位点)为14 ng/l(pg/mL),心肌梗死肌钙蛋白T的临床阈值为100 ng/l(pg/mL)。cTnT-hs 具有有更好的检测灵敏度。二、BNP/NT-proBNP心衰检测最重要的实验室指标1988年日本学者TetsujiSudoh首次从猪脑内分离得到一种具有强力的利钠、利尿、扩血管和降压 作用的多肽,命名为BNPo

14、 BNP的主要分泌部位在心室,心肌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初始基因产物前BNP 前体(pre-proBNP),该肽的一个26氨基信号肽被立即去除,形成含108个氨基酸的的BNP前体(proBNP), 后者在内切酶的作用下裂解为含有76个氨基酸、无生物活性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含 有32个氨基酸、有活性的B型利钠肽(BNP)o BNP的清除主要通过与BNP清除受体结合,而NT-proBNP 则主要由肾小球滤过,因此其血浓度受肾功能影响大于BNPo BNP半衰期短(22分钟),体外稳定性差, 而NT-proBNP半衰期较长(120分钟),体外稳定性强,在心衰患者中的浓度较BNP高,

15、与BNP相比更有 利于心衰的诊断。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血液中的BNP/NT-proBNP水平在心力衰竭时显着升高,作为一种新的生 物标记物,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最早在ESC慢性心力衰竭指南(2001 年),继而在美国ACC/AHA慢性心力衰竭指南(2005年)中推荐将血液BNP水平测定作为心力衰竭的诊 断和预后指标。2008年ESC的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指南和2009年AHA心力衰竭指南、2010中国急性 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对此作了进一步的推荐。一、NT-proBNP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中的应用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尤其对就诊的呼吸困难

16、患者迅速作出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进行正确的 危险分层和治疗,是医生的首要任务。临床观察性研究证实,无论是新发生的急性心力衰竭,还是慢性 心衰的急性加重,血中NT-proBNP水平均有非常显着的上升,上升的程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在 病情缓解或有效的治疗后回降,但难以完全回复到健康人水平。1、鉴别急性呼吸困难者心衰病因的NT-proBNP的最佳截点(按年龄分层)年龄(岁)最佳截点(pg/ml)“诊断”心衰701800“排除”心衰非年龄依赖性300NT-proBNP介于“排除”和“诊断”急性心衰截点之间的区域为“灰区”或“中间值”。前尚无公认的用于诊断急性心衰BNP或NT-proBNP参照值2008年ESC欧洲急性与慢性心衰诊 疗指南如NT-proBNP V300pg/ml:心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