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高中语文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814083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南的冬景》高中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南的冬景》高中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南的冬景》高中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南的冬景》高中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南的冬景》高中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南的冬景》高中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南的冬景》高中语文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南的冬景高中语文教案设计思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江南的冬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因而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激

2、发学生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感受能力和文本阅读审美感知、发现、鉴赏的能力。2、研习探究文本意境美;拓展探究,在比较阅读中,进一步感受郁达夫散文的美。3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教学重点与难点1、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2、了解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位由此而体现的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3、学习对比的表达技巧,体味文章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人间天堂,钟灵毓秀之地,大自然特意安排下的这处美景

3、,是对世人最大的馈赠。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风光旖旎。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婉约秀丽。江南,说不尽美,说不尽的心动。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用自已那颗纯洁赤诚之心,写出了一首又一首优美的诗,你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学生回答,然后课件展示)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以上的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那么,江南的冬景如何,请看郁达夫先生给我们描绘的极富神韵的江南的冬景。二、文本研习1

4、、解题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文题上方板块的标题?“谛听天籁”!“籁”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谛听天籁”?(教师补充:“籁”是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谛听天籁”不只是谛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见,学习本文,就是通过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江南冬天的美景。)2、速读课文,思考问题冬季是一个最难以发现美的季节,而郁达夫却选择了它,感受到了它不同寻常的美。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所描绘的“江南的冬景”,并思考以下问题:(1)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2)找出江南的美景,试着给每幅画面

5、加一个标题。(3)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情感怎样?(分小组讨论,然后选五个小组的成果,让小组长写在黑板上,全班讨论后得出相对最佳的答案。)设计意图:通晓文意,整体感知学生研习文本,讨论并明确以上问题,板书如下江南的冬景(江浙一带)标题特征情感曝背谈天图(可爱)冬郊植物图(生气)饱觉生气寒村微雨图(迷人)欢喜调戏文眼:江南雪景图(美丽)胸襟洒脱明朗冬日闲步图(悠闲)悠闲惬意3、精读课文,鉴赏探究(1)以上五幅图景,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请用简洁的语言鉴赏。(教师重点指导、评点“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寒村微雨图”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手法,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

6、的宣纸或娟素上作画。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作画讲究立意隽永,气韵生动,并形成了整套以水墨为主体的表现技法。这段文字就是一幅水墨画。他的写景,是以黑白为主,虽有色彩,但只有略微点染,没有油画的那种浓重的颜色。比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这是主色调,而“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里的着色也是淡淡的。另外,整个景物描写中,有的类似于水墨画的工笔素描,如写杂木树林的文字,有的像是泼墨写意,用墨浓淡相宜。整个景物描写点到为止,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7、。“江南雪景图”作者写江南冬日雪景之美,没有直接描绘,而是引用古诗去展现。这是用了“避实就虚”的手法,巧借诗句的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含的意象十丰富最重要的是作者不单调死板地引用古诗句,他还有自己对诗句的品评,比如,“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这句话很是有趣。他发现的美,感受美,通过引用古诗句和自己的品评,都表达了出来,而且更有文采。(2)寻找“文眼”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江南的冬景一文中,“我之色彩”也就是作者寄托于景物中的情感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结合

8、以上几幅画面,找出文中表明本文情感基调的语句。(学生研习文本,讨论明确)从文章内容来看,第三节中将江南的冬景与北方夏夜相比较,指出“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而“明朗”一词正是理解文章情感的关键词,它涵盖了江南冬景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因而是本文的“文眼”。(3)难点突破景物的美就是心灵与自然的融合,在“明朗”这个情感基调下,作者是怎样把自然的美与心灵的感受融为一体的呢?(学生研习文本,讨论明确)郁达夫笔下的江南冬景,似一幅幅水墨画,工笔素描,泼墨写意,浓淡相宜,景物描写点到为止,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所以,江南的

9、冬景,既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情境。江南的植被、河港湖泊、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江南的雨雪,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既展示了江南冬景的特征,更融入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喜爱之情,美的心灵决定美的情景,情意浓浓的江南美景正是作者把自然美与心灵的感受融为一体的产物。第段中,作者在描绘江南的植物时,特意突出它们在冬天里所显现的生机,芦花冬至不败,红叶能保持三个月的生命雪白的桕子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的绿意。作者还评议说:“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这是画龙点睛之语,把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直接抒发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