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4:微课题报告表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81373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4:微课题报告表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作业4:微课题报告表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作业4:微课题报告表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作业4:微课题报告表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作业4:微课题报告表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业4:微课题报告表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4:微课题报告表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课题报告表单课题名称听障教育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生活化课题价值分析聋校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落后,教材陈旧,再加上语文教师观念的落后,聋校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仅仅局限在“一间教室、一套桌椅、一本课本”的框架内,识字成了语文课特有的任务,教识字成了语文教师的专利。这种狭隘的认识,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新课程下“大语文”、“生活语文”的新形势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倡走近学生,走进生活,我们在聋校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创设生活情景,展示生活场面;二是鼓励走出课堂,现场体验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将识字教学于认识校园、家园及周边环境中,于学生的人际交

2、往中,于学生游戏等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获得知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题报告研究课题: 听障学生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生活化研究目的: 将识字教学于认识校园、家庭及周边环境中,于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于学生游戏等活动,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研究对象:康复部口语班二年级学生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采用调查法、实验法、检测法、行动研究法等,在实康复部口语班二年级开展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生活化课题研究。研究步骤: 第一步:选。根据此课题进行教育教学成果收集(教育教学论文、教学经验、教学设计、个案、相关书籍、叙事性教育文章等),对成果进行优选

3、,能否在本校、本学科、本班使用?还有哪些不足?根据实际应该如何改进和提高。 第二步:学。对优选的教学成果进行深入的学习、研讨,把优选的教学成果从思想、观念、方法上吃透。 第三步、用。将教学成果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 第四步:创。课题组在应用后评论,对照优选成果反思得失,再进行设计。 第五步:思。对教学成果应用进行总结反思,探索出教学经验,形成成果。研究时间:一学年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 听障学生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生活化从目前聋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在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及多年来始终未变的聋校教材的制约下,课堂教学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严重脱节

4、。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个性压抑,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素质教育难以深化。因此,聋校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寻求新的改革思路,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改革的基本趋势。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回归生活”,反映在操作层面上便

5、是努力营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丹纽舍夫斯基说“教聋哑儿童学说话的传统方法,乃是儿童学语的一种障碍把学生说话和活动局限于课堂教学的范围内,是很不够的。”语文课与生活结合起来,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生活化识字教学要求寓识字教学于认识校园、家园及周边环境中,于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于学生游戏等活动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获得知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何高效进行聋校低段的识字教学呢?一、创设生活情景,展示生活场面1、在课堂中再现生活所谓再现生活,就是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把生活中的片断在课堂逼真再现,引导学生反复观察,深入思考,全面把握。聋校低年级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认识事物以简单

6、、直观、具体的方式为主。因此,若想将书本中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提高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现代化教育技术可大显身手。在出示生字时,运用多媒体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马、牛、羊、等生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利用多媒体创设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牧民骑着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放牛、放羊的的精彩情境;又如学习山、石、舟等生字时,可创设这样的画面:一首轻快的小舟在青山绿水中行驶,把学生引入如诗如画的美景中,小朋友们看得入迷,旁边出示汉字,生字用红色突显出来,当有小朋友读出来时,便一闪一闪的,同学们个个都争先恐后地读生字。学习课文特有兴趣,对于识字学习更是兴趣多多。2、在课堂中表演生

7、活如教学两只狮子时,其中第二段讲到:“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对于“滚、扑、撕、咬”四字的认识,我让学生在对课文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表演,体会动作,进行识字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带学生到草地上表演“滚、扑、撕、咬”四个动作:在滚动中,学生知道了有前后滚,也有左右滚;在表演扑时,我在学生前面一定距离放了一个玩具让学生作为目标扑上去。开始学生总是双手扑空,多次的练习使学生知道了狮子的本领也需要通过刻苦的练习才能得来;在表演撕、咬时,我让学生撕一张纸,学生从中领悟到了狮子与人类有所不同。我们只要双手一用力就能把纸撕碎,而狮子需要用两只前腿抓住,然后用嘴巴去撕去咬;最后,我带

8、领全班同学一起表演这四个动作。通过表演体会,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在学生面前活了起来,一一进入了学生的脑海里。一动胜百读,很多字学生都可以在动一动,演一演,做一做中轻松掌握。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识字,并使学生对汉字获得深刻的印象。3、在课堂中实践生活“课堂即生活”,我们不妨把一些生活实践活动搬上讲台。低年级学生特别好动,根据他的这个特点,在教学 “坐”“立”“走”“开”“关”“做”、“扭”、“钻”时让学生做一做这些动作,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字义,更好地记字。二、鼓励走出课堂,现场体验生活1、寓识字教学于各种环境中(1)在校园及周边环境中识字。置身于现代化的校园,那如茵的绿

9、草、参天的大树、婀娜的枝条、竞艳吐芳的花卉,看着令人陶醉。与此相适应,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一定也在润物细无声中熏陶着你。一句句催人奋进的警示名言,一幅幅图文辉映的宣传画,一块块引人注目的物名校牌,都是识字教学可利用的极好资源。教师可尝试当回导游。一边带着同学徜洋于优美的校园,一边认读相应的汉字或语句:“山茶”、“桃树”、“樱花”“栀子”“桂花”“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张海迪(肢残人)”、“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环境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自强不息、努力构建平安聋校、和谐聋校、绿色聋校”“不要问吴中区聋哑学校给了我些什么,而

10、要问我为吴中区聋哑学校增添些什么色彩”同学们在这样不经意地活动中,了解了校园,亲近了学校,愉快地接触了汉字。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可把识字范围扩大到校园周边。(2)在家园及周边环境中识字。绝大部分聋生虽然寄宿在学校,但一年中约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家的。他们各自的家园和周边环境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他们身边处处有知识。每天父母所采购的物品,周边的广告招牌、商品名字、宣传标语等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那里面有许多学生不认识的字,因此把识字教学延伸到课外,教育学生学会观察。在走路时,看看广告招牌中有没有认识的字,能否读出其中的内容;在买东西时,看看商品的名字和说明,尝试去读懂它,引导学生在

11、课外生活中观察,使学生在观察中了解熟识的字的作用,认识新的字,这样,既能带动学生主动地识字,又能使学生学到许多生活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寓识字教学于人际交往中学生都有强烈的同伴交往愿望,并在交际过程中享受交往的无穷乐趣。如今国家也越来越关心残疾人,但社会上大部分人因与聋生无法沟通,使聋生与健全人之间产生了鸿沟,聋生由此也怕与健全人交谈。为了消除这种心理障碍,学校也常为聋生制造一些与健全人接触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逐渐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手拉手”活动也是为学生提供交往的好机会,同时,吴中区郭巷中心小学也为我校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郭小的校容校貌,聋生带普小学生参观我

12、校的校容校貌,并为健全人作简介,及组织的各种比赛、联谊活动,扩大了聋生的交往范围。实践中发现:每次活动,学生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有热情地向介绍自己的姓名的,有带着同学的名字向同学紧紧追问的,学生们在充满自主快乐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许多汉字。3、寓识字教学于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学生喜爱游戏活动,对游戏他们总是乐此不疲的。引导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游戏活动中认识一些字词,寓教于乐,不失为一种识字的好办法。如:给字宝宝安家;拼音、图画与生字对号、找朋友;添笔画组词、变字小魔术。教师出示基础字“十”,让学生先加一笔,可组成“土、干、士、千”,出示基础字“日”让学生讨论,可以变出“田、由、电、甲、申、旧”等字;还可以做“我说你演”的游戏,如教师出示“拍、打、抬、指、摇”等字,学生迅速做出表示这个字的动作,这样既使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到乐趣,也达到了识字的目的。生活化识字教学,既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识字资源,又凸显语言文字学习的实践性等特点;既识字,又阅读,把阅读与识字有机结合;既顺应了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又引导学生走进了“大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附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