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812989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研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低危和中危-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方案号:DREAM-MDS-2013版本日期:2013/09/0912?不是02?课题项目负责人:佟红艳课题项目负责单位:01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课题项目参加单位:(按拼音排序):02人民医院参加单位是按照拼音排序的,12、13、14中心顺序有误03市第一人民医院0204市第二人民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0503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064中心医院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0507市第一医院湖州中心医院0608中心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07 09 邵逸夫医院0810医院0911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012

2、新华医院1113省中医院新华医院1214省立同德医院13诸暨人民医院参加单位是按照拼音排序的,12、13、14中心顺序有误14省立同德医院课题项目统计单位: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方案签字页 临床研究方案附录临床研究批件号 方案编号版本日期 附录日期研究中心负责人签字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低危和中危-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我已阅读了临床研究方案与相应附件,我同意严格遵守临床研究方案与相应附件执行签字 佟红艳主任医师 日期(年/月/日)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市庆春路79号 :08说明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低危和中危-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是2013年省科技

3、厅重大项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MIC-Mb诊断、预后分层与治疗的优化研究课题中的一部分,致力于评价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低危/中危-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属于临床科研的研究围。 项目负责人:方案摘要申办单位: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研究药物名称:注射用地西他滨研究名称: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低危和中危-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研究目的:评价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低危/中危-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设计: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终点:主要指标:血液学进步率血液学改善率不是血液学缓解率?(HI率)次要指标:总改善率(CR、mCR、PR、HI),无

4、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细胞遗传学反应,输血需求,起效时间入选标准(每条均需符合)1) 年龄18周岁;2) 经过血细胞计数、骨髓形态学、骨髓活检、流式检查和细胞遗传学检查,诊断为中低危的MDS患者;IPSS评分1.0分;3) ECOG评分:02分;4) 主要器官功能正常:血清胆红素50umol/L,血清ALT和AST2.5ULN,血清Cr1.5ULN;5) 受试者志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符合其中1条即排除)1) 肝肾功能明显异常,超出入组标准。;2) 有严重心脏病史,包括心肌梗塞、心功不全3-4级。;3) 已知艾滋病毒的血清学反应为阳性。;4) 预期寿命小于3个月者;5) 曾接受

5、过Vidaza 或地西他滨的治疗,或者曾接受过干细胞移植;6)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7) 诊断为继发性MDS;8) 同期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同时有其他脏器恶性肿瘤;研究者判断不能入组者。剔除标准有以下情况者,一般应予以剔除:1) 不符合入选标准者或符合排除标准者;2) 不愿继续参加试验者;3) 用药时间太短者;4) 合并应用其他同类药物者;5) 依从性差者;6) 失访者;7) 因妊娠等而中断治疗者。中止标准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发生以下情况,则必须中止试验。具体为:1) 临床证据表明病情进展;2) 研究过程中发生妊娠事件;3) 试验中发生严重安全性问题,应与时中止试验;4) 研究者认为有必要退出研究

6、的情况。研究药物:试验药:注射用地西他滨来源: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公司名字有误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生产公司名称有误规格:25mg储存:25以下保存受试人数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59例,共计100118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共计118例。给药方案:试验组:地西他滨25mg15mg/m2.d 12mg/m2/d,连续用5天,每4周1周期,共3个周期,同时联合最佳支持治疗。对照组:最佳支持治疗,包括:成分血输注、造血因子治疗、免疫调节剂,祛铁剂等共12周。 有效性评价指标:主要指标:血液学进步改善率(HI率)同上次要指标:总改善率(CR、mCR、PR、HI),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细胞遗传

7、学反应,输血需求,起效时间安全性评价指标: 认真观察所有受试者在临床试验期间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包括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异常、实验室检查中出现的异常,记录其临床表现特征、严重程度、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处理方法与预后,并判定其与研究药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度:预计首例入组时间:2013年9月15日;最后入组时间:2015年9月15日;随访时间:最后1例病例完成治疗后12个月目 录缩略语表11 背景资料32 研究目的和终点62.1 主要终点指标62.2 次要终点指标63研究设计63.1 研究总体设计63.2 多中心63.3 随机方法73.4 样本量的设定74 受试者的选择与退出74.1 入选标准74

8、.2 排除标准84.3 剔除标准84.4 中止标准85 研究治疗药物95.1 试验药物95.2 用法用量、疗程95.3 治疗周期95.4 剂量暂停95.5 药品发放和回收105.5.1 药品发放105.5.2 药品保存与管理115.5.3 药品回收115.6 伴随用药115.7 禁止用药116 观察指标116.1 病史与基本信息采集116.2 有效性观测116.3 安全性观测117 有效性评价127.1主要指标127.2 次要指标127.3 随访128安全性评价129 方案的修正1510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1510.1 数据管理1510.2 统计分析数据集1610.3 统计分析方法1610.4

9、 期中分析1811 研究管理1911.1 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1911.2 资料的要求1911.3 资料的收集2011.4 统计报告与临床试验的总结报告2011.5 资料的保存2011.6 提前中止临床试验的规定2012 各方承担的责任和论文的发表2113 试验进度安排2114 参考资料2115 临床试验流程图22附件1 体力活动状况ECOG评分标准23附件2 MDS 2008年WHO修订分型24附件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25附件4 根据IPSS的MDS危险度分级25附件5 MDS2006年修订的IWG疗效标准26附件6 NCI-CTCAE 4.0 肿瘤药物毒副反应

10、评价标准28缩略语表本文中用到的缩写(英文)说明AE不良事件SAE严重不良事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M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N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BUN尿素氮BSA体表面积CMM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r肌酐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HI血液学改善CRF病例报告表ECG心电图ECOG东部肿瘤学协作组EPO促红细胞生成素FAB法美英协作组FAS全分析数据集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nt-1中危-1Int-2中危-2IPS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WGMDS国际工作组IEC/IRB独立伦理委员会mCR骨髓完全缓解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PN骨髓增殖性肿瘤NCI国家癌症协会OR

11、R总反应率OS总生存期PLT血小板PPS符合方案分析数据集PFS无疾病进展生存率QoL生活质量RA难治性贫血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RARS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BC红细胞SD疾病稳定SOP标准操作规程SS安全性分析数据集TPO促血小板生成素WBC白细胞计数WHO世界卫生组织1 背景资料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与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1982

12、年FAB协作组提出以形态学为基础的FAB标准,主要根据MDS患者外周血和骨髓细胞病态造血、特别是原始细胞比例、环形铁粒幼细胞数、Auer小体与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将MDS分为5型: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 with ringed sideroblasts,RA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 with excess blasts,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RAEB in transformation,RAEB-t)、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

13、L)。1997年WHO开始修订FAB的分型方案,于2001年发表。WHO分类已被广泛接受,并得到多个独立研究组的证实。最新的2008年WHO分类包括以下变化:(1)对标本采集、原始细胞和原始细胞系的分析、遗传学改变的分析都做了明确指导;(2)MDS/MPN的诊断和区分;(3)将具有MDS主要的特异性改变,例如血细胞减少,但是骨髓中没有明确的形态学证据,称为待定MDS;(4)增列了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病态造血的亚型;(5)将伴有多系病态造血的环形铁粒幼细胞(RCMD-RS)归入RCMD。MD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烷化剂、放射线、有机毒物等密切接触有关。在一些MDS患者中可发现原癌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MDS细胞存在DNA的高甲基化,提示基因改变与表观遗传学修饰可能共同作用于MDS的发生。一直以来,MDS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治疗方案,支持治疗曾作为一种可接受的治疗方法,但是患者往往死于全血细胞减少引起的并发症、疾病进展或者由输血导致的铁负荷过重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成为唯一有可能治愈MDS的方法,但绝大多数的MDS患者在发病时年龄已超过60岁,部分患者还合并有心脑血管病等,移植为大多数MDS患者所不能耐受。MDS的预后差异较大,多数病例以进行性的骨髓衰竭为特征,并最终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