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损失模型的研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812975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期损失模型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预期损失模型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预期损失模型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预期损失模型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预期损失模型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期损失模型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期损失模型的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本文在研究IASB与FAS琳目关准则白基础上,比较预期损失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及动态拨备模型的优缺点 , 分析预期损失模型对会计监管的冲击并探索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的对策。关键词预期损失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金融资产减值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 部分经济学家将危机归咎于公允价值会计 , 认为片面强调公允价值会计下确认的损失对经济顺周期性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 饱受市价持续下跌之苦的金融机构也试图摆脱公允价值会计的束缚, 在此背景下, 引致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 即对金融资产减值的计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在 全面研究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第 39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过程中 ,

2、将减值作为解决的重点议题之一;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报 告中,建议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重新评估当前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模式, 他们认为减值会计是需要改进的最重要领域;同时,20 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要求IASB在2009年年底前改进并简化金融工具,考虑采用预计损失法计量金融资产减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正处于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接轨中 ,2009 年 9月 ,财政部印发了 IASB公开征询以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意见,我国金融机构也将受到重大影响 , 因此 , 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研究对于我国具 有重要现实意义。1 金融资产减值的三种计提模式比较(1)

3、 已发生损失模型(Incurred Loss Model) 。已发生损失模型是指按照国际会计准则 , 在资产负债表上有客观证据表明贷款已经发生减值时, 才可以按照贷款的摊余成本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差计提贷款减值准备金。已发生损失模型不包括公允价值调整, 不反映仍未发生的预期信用损失。已发生损失模型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在经济繁荣期 , 贷款违约率较低, 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较少, 从而利润会增加 , 银行进一步扩大信贷, 经济持续繁荣;而在经济衰退期 , 贷款违约增加, 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也较多 , 银行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因此, 已发生损失模型的顺周期性很强 , 在贷款信用周期的早期计提准备金

4、的金额较少, 从而贷款早期利息收入被高估, 贷款损失准备金无法得到有效积累以弥补经济衰退期产生的信用损失。(2) 动态拨备模型(Dynamic Provisioning Model) 。 2000年, 西班牙银行系统最早实施了动态拨备制度, 即前瞻性地计算预期损失, 采用动态方式对贷款计提损失准备金, 以熨平准备金计提随经济周期的大幅度波动。在西班牙实施的动态准备金制度中 , 除了传统的一般准备金和专项准备金外, 还包括一项, 即动态准备金。其中 , 专项准备金用来弥补不良贷款, 即事后信贷风险;动态准备金则旨在弥补贷款的潜在风险与专项准备的缺口 , 是一种事前的确认, 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动态

5、拨备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释商业银行的亲周期行为 , 信贷损失对于银行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影响也比较温和 , 有助于增强银行的清偿力和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使银行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3) 预期损失模型(Expected Loss Model) 。预期损失法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充分研究实际损失法的缺陷后 , 基于公允价值和动态减值方法提出的。预期损失模型的计量方法如下:初始计量是基于预期现金流量确认利息收入;减值产生于信用损失预期的不利变化 , 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并且按照金融资产账面金额与修订后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之间的差额计量;当确定预期现金流量现值时 , 固定利率工具以该工具初

6、始计量时的实际利率折现, 浮动利率工具以现行实际利率折现;后续减值损失通过对预期信用损失的重估予以确认;如果信用损失预期发生变化 , 把低于先前预期的部分再进行转回。该方法需要在贷款整个生命周期内考虑贷款损失, 每个会计期末会计主体需重新评估贷款预期现金流和预期信用损失, 预期信用的任何变化均会反映在现金流量现值中 , 并影响损益变化。预期损失模型在经济上行期间提高拨备水平, 在经济繁荣期间减少提拨备,同时能够较早地识别和确认信用损失, 有助于贷款损失准备的积累以应对经济衰退期间出现的大量贷款损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已发生损失模型中的亲周期问题。2 预期损失模型的优缺点(1) 预期损失模型

7、存在的优点。一是对预期信用损失在内的现金流量确认利息收入 , 避免了利息收入的高估;二是通过预测 , 不断修正预期信用损失确认金融资产损失准备, 充分反映信用风险的变化 , 可以有效避免已发生损失模型的潜在不确定性和迟滞性;三是新的减值模型更好地反映了贷款人进行初始贷款决策时的经济状况以及贷款人在资产存续期内预期赚取的利息收入 , 体现了贷款的经济实质和贷款人管理信用风险的方法。(2) 预期损失模型存在的缺点。一是实施起来有较大困难 , 主要是银行不能够总体确定提供长期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概率数据;二是贷款的生命周期水平和对现金流的持续再评估需要大量的管理者判断, 模型的实施也需要建立新的系统和

8、数据库作支持, 这也需要投入大额的执行成本;三是企业可以依据预期提前确认损失 , 也可以在后续改变预期 , 转回原已确认的损失, 自由度过大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3) 预期损失模型对会计监管的冲击预期损失模型实质上反映了对金融监管为代表的外部压力妥协, 在理论上立足于金融监管逻辑框架而非会计观念基础, 因此引致了与现行会计概念框架的诸多不协调 , 一旦采用必将对会计基本理论体系造成较大的冲击, 可能导致会计监管独立性受损的严重后果。(1) 采用预期损失模型背离了会计的客观真实性目标。在强调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 , 国际会计基本准则核心要求是会计信息应真实可靠 , 金融监管基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

9、险也格外强调审慎性。当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与审慎性冲突时, 金融监管要求审慎性优先, 并通过预期损失模型来体现, 而预期损失模型明显背离了会计目标的客观真实要求, 可能引起会计理论的混乱和会计信息质量的下降。(2) 采用预期损失模型增加了会计操作难度, 对金融企业的数据系统进行挑战。采用预期损失模型面临如何分摊预期损失, 如何将已减值资产从资产组合中剥离等具体会计操作问题。另外, 估算金融资产的损失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 而且面临着历史数据是否完整可靠的现实问题 , 这些都会降低会计行政管理的效率 , 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和社会成本的增加。(3) 采用预期损失模型超出了市场投资者的理解能力。预期

10、损失模型不仅需要对预计损失进行估计和现值计算, 还涉及各种利率和汇率换算等金融专业知识远远超出对普通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一般投资者很难明白财务报告中相应数字的含义 , 难以了解企业资产、负债的真实质量, 也就难以作出有效的决策, 最终将 不利于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4) 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的对策预期损失模型较为复杂, 实施成本比较高, 应当做好以下各项准备:(1) 应该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减值准备系统转换的筹备工作。企业采用预期损失法 , 势必会增加财会人员的培训费用、财务软件的升级改造费用等, 耗费企业大量的时间进行筹备工作, 如果考虑到国别因素和语言差异, 还需要开展翻译工作 , 以及与各国

11、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协调工作。(2) 必须对预期损失法的实际操作进行培训和准备。主要包括:需要创建模型和开发系统来估算金融资产存续期内的未来现金流量和信用损失;需要考虑是以单独的形式还是以组合的形式来评估和计量减值;需要在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时收集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历史损失数据;需要创建相应的系统, 使在金融资产存续期内运用实际利率法时能够考虑初始预期信用损失;需要定期更新预期信用损失和其他现金流量等信息。(3) 对金融资产减值的披露提出更高要求。金融危机表明 , 大型金融机构风险信息的透明度不高 , 误导了市场参与者 , 加剧了市场波动。在某种程度上, 预期损失法通过对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匀滑达

12、到减小对当期企业业绩的影响 , 这样做也模糊了企业各个时期的绩效, 使得投资者对企业业绩的识别和判断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对金融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增加情景分析、压力测试、敏感性分析等方法, 使数据更具有前瞻性。总之 , 以预期损失模型取代已发生损失模型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在面对实施中的问题时, 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和准则执行者需要不断协商 ,减少因各自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分歧。为了规避相关风险, 金融企业必须更贴近市场 , 不断提高估值能力和风险定价水平。在金融资产减值方面, 会计按照自身固有规则 , 可以采用已发生损失模型, 而金融监管方面出于资本充足的要求, 可以

13、预期未来损失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从而协调了两种监管之间的关系。IASB应 当及时关注全球各方面在应用预期损失模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不断对模型进行简化和完善, 降低执行成本, 以有利于最终达到全面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的目标。参考文献 :(4) 1郑伟 . 预期损失模型缺陷与会计监管独立性问题研究 J . 会计研 究,2010(5).(5) 2李宇嘉, 陆军 . 风险溢价预期损失与预期贷款损失准备金 J . 当代财经,2007(12).(6) 3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 市值会计研究M . 北京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预期损失模型在经济上行期间提高拨备水平, 在经济繁荣期间减少提

14、拨备,同时能够较早地识别和确认信用损失, 有助于贷款损失准备的积累以应对经济衰退期间出现的大量贷款损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已发生损失模型中的亲 周期问题。2 预期损失模型的优缺点(1) 预期损失模型存在的优点。一是对预期信用损失在内的现金流量确认利息收入 , 避免了利息收入的高估;二是通过预测 , 不断修正预期信用损失确认金融资产损失准备, 充分反映信用风险的变化 , 可以有效避免已发生损失模型的潜在不确定性和迟滞性;三是新的减值模型更好地反映了贷款人进行初始贷款决策时的经济状况以及贷款人在资产存续期内预期赚取的利息收入 , 体现了贷款的经济实质和贷款人管理信用风险的方法。(2) 预期损失

15、模型存在的缺点。一是实施起来有较大困难 , 主要是银行不能够总体确定提供长期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概率数据;二是贷款的生命周期水平和对现金流的持续再评估需要大量的管理者判断, 模型的实施也需要建立新的系统和数据库作支持, 这也需要投入大额的执行成本;三是企业可以依据预期提前确认损失 , 也可以在后续改变预期 , 转回原已确认的损失, 自由度过大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3) 预期损失模型对会计监管的冲击预期损失模型实质上反映了对金融监管为代表的外部压力妥协, 在理论上立足于金融监管逻辑框架而非会计观念基础, 因此引致了与现行会计概念框架的诸多不协调 , 一旦采用必将对会计基本理论体系造成较大的冲击, 可能导致会计监管独立性受损的严重后果。(1) 采用预期损失模型背离了会计的客观真实性目标。在强调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 , 国际会计基本准则核心要求是会计信息应真实可靠 , 金融监管基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也格外强调审慎性。当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与审慎性冲突时, 金融监管要求审慎性优先, 并通过预期损失模型来体现, 而预期损失模型明显背离了会计目标的客观真实要求, 可能引起会计理论的混乱和会计信息质量的下降。(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