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打印版(沁园春长沙3)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810796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专题:打印版(沁园春长沙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专题:打印版(沁园春长沙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专题:打印版(沁园春长沙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专题:打印版(沁园春长沙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专题:打印版(沁园春长沙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专题:打印版(沁园春长沙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打印版(沁园春长沙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沁园春.长沙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教学时数:第 学月 第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以及形成的独特意境,理解诗歌景 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教学难点:对于诗词的词语的品味,对词人情感世界的把握。教具与器材:班班通、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读沁园春

2、长沙全文明确目标 1.读准全诗,熟读成诵。2.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3. 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以及形成的独特意境,理解诗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自主学习相关知识一、文体知识(一)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二)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分上阕(上片)和下阕(下片)。(三)词的组成:1.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 2.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四)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

3、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二、走进作者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三、写作背景1925年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作了此词。四、朗读指导讨论交流各学习小组用三分钟的时间讨论以下问题:1.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2.这首词描绘了几幅画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

4、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朗读上阕第一层,然后回答问题:一、阐释意思。二、这一层主要交代了什么? 三、体会“独立”这个词语的表现力。展示点评学生讨论,给出答案,教师点评。1.立 看怅问 忆 记 2.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3.第一层: 意思:在深秋的季节里,我独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流去。 交代了什么:人时地境。“独立”的词语表现力: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情状,思考自我的人生价值;与下阕开头“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说明今天是一人旧地重游;联系创作背景,可以看出这里更表现出了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当堂练习 随

5、机抽查学生朗读全文,查字音掌握情况。作业布置 课后记课题:沁园春.长沙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教学时数:第 学月 第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以及形成的独特意境,理解诗歌景 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教学难点:对于诗词的词语的品味,对词人情感世界的把握。教具与器材:班班通、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

6、新授课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前读沁园春长沙全文明确目标 1.读准全诗,熟读成诵。2.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3.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以及形成的独特意境,理解诗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自主学习阅读上阕第二层,然后思考下列问题: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二、“看”字领起哪几句? 三、这几句描写湘江景色,层次分明,试分析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 四、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试分析其妙处。 五、试分析湘江秋景中的意象,体会其中的情感。讨论交流小组内成员对以上内容讨论交流,质疑问难: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看啊!深秋时节的群山,层层叠叠的枫树林,叶子全都像染过一样,红成了一片;湘江的流水,

7、碧绿通透,无数的船只在你追我赶。矫健的雄鹰,在广阔无限的天空展翅飞翔,活泼的鱼群,在清澈见底的江中,遨游自如。万物在深秋季节里都在争取自由,显露出蓬勃的生机。 一、毛泽东笔下的意象,有什么样的特点?二、阅读上阕第三层,然后回答问题。阐释这一层的意思。这一层采用了什么句式?在词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概括上阕的意思。 展示点评1、学生派代表口头展示答案2、教师进行点评并对学生展示中失误的地方予以纠正和完善。一、毛泽东笔下的意象,有什么样的特点?绚丽多姿、雄伟壮阔,生机勃勃二、阅读上阕第三层,然后回答问题。1.面对广阔的宇宙,我不禁沉入深远的思索和无限的感慨之中,向着旷远迷茫的大地发问,究竟是谁主宰着

8、事物的盛衰消长呢。2.设问,承上启下。3.词的上阕借景抒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气勃勃的湘江秋景图,从而产生联想,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来主宰的问题,引出了下文的回忆。当堂练习 指导背诵本词上阙作业布置 抄写相关练习题课后记课题:沁园春.长沙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教学时数:第 学月 第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教学重点:

9、通过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以及形成的独特意境,理解诗歌景 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教学难点:对于诗词的词语的品味,对词人情感世界的把握。教具与器材:班班通、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课前读沁园春长沙全文明确目标 1.读准全诗,熟读成诵。2.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3.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以及形成的独特意境,理解诗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自主学习阅读本词下阕,思考问题。给下阕分层次,可分为三层。讨论交流朗读下阕第一层,然后回答问题: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二、体会“忆”“岁月稠”等词语的表现力。三、这一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朗读下阕第二、三层,然后回答问

10、题:哪个字统领的?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展示点评1、学生派代表口头展示答案2、教师进行点评并对学生展示中失误的地方予以纠正和完善。一、朗读下阕第一层,然后回答问题:1.就在这橘子洲上,诗人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游览聚会,畅谈国家大事,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2.“忆”总起下阕,贯穿下阕,点明下阕写的都是往昔的的事。“峥嵘岁月稠”,把许多不平常的战斗岁月,比喻成连绵起伏的高峻山峰一个接着一个,非常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毛泽东同志在长沙时期丰富而又有意义的战斗生活。3.这两句照应开头,紧接上阕,从地点、人物上自然地承上启下,由写景过渡到叙事。朗读下阕第二、三层,然后回答问题:“恰”字统领,直贯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形象地概括了青年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二、总结下阕:词的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毛泽东和青年时代的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奋斗、无所畏惧的革命斗争精神,形象而又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三、写作特色总结1、多种对比 形象鲜明“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 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 “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明比“万类”的自由与民生的压抑暗含的对比2、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3、语言精练 表现力强当堂练习 尝试背诵全词作业布置 背诵全文预习雨巷课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