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常见耳病的简易防治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80997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宝常见耳病的简易防治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宝宝常见耳病的简易防治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宝常见耳病的简易防治法(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宝常见耳病的简易防治法 多数因洗头、游泳时的污水、喂药时的药汁、呕吐的胃内容物灌入宝宝耳冢默或是用火柴棍、发卡等物掏耳朵时,划破了外耳道皮肤,细菌乘机侵入所引起。症状多表现为耳朵疼痛,尤其是张嘴嚼东西的时候更疼,还常牵扯到半边头疼,影响吃饭和睡眠,有些宝宝还伴有低烧。这种情况下,家长可用湿毛巾冷敷宝宝的耳朵,在口服或注射抗生素的同时,向耳朵里滴耳油或新霉素等滴耳液,消炎止痛。耳道里不要涂紫药水或红药水。因为这些带颜色的药水会妨碍医生观察病情的变化。如果疖肿有了脓点,要请耳科大夫把脓引流出来,防止炎症进一步恶化,影响听力。盯宁,俗称耳屎。游泳或洗头、洗澡时,耳朵里灌进了水,就可能会把积存在耳朵

2、里的耳屎泡软、胀大,堵塞耳道。这时宝宝耳朵多会发闷,听力不好。出现这种情况,最好请医生检查一下,把泡软的耳屎取出来。家长不要自己贸然动手去掏,防止划破宝宝的外耳道或是损伤耳内鼓膜。外耳道黄水疮(耳朵皮肤湿疹):常发生在宝宝外耳和耳道的皮肤上。原因可能与儿童的消化不良或过敏体质有关,也有的是因为宝宝耳朵周围红肿、糜烂、起小水泡,破了以后流黄水、结痂、刺痒,宝宝常常用手去抓造成的。治疗黄水疮,除了要去除有关病因以外,在长黄水疮的地方,要以清洁、干燥、消炎的治疗方法为主。如果黄水不多,家长可用10%-15%的氯化锌软膏、可的松软膏涂抹;如果黄水流得太多,则可以先用生理盐水或3%的硼酸水在局部清洗,然后再涂药。如果感染了,可以涂些消炎药,或到医院请耳科医生诊治。耳道异物:如果是昆虫飞进或爬进宝宝的耳朵,家长可利用昆虫的向光性,如将进入昆虫的耳朵对着灯光处或用手电筒照射,让昆虫向亮处爬出或飞出;也可用食油数滴滴入耳内以隔绝空气,使昆虫窒息而亡,然后用小镊子取出。如果是豆类、麦粒、小珠珠等光滑的异物,可采用浆糊粘着法取出。方法:取一小棉签,顶部附上少许浆糊慢慢伸入耳道与豆类等异物接触,稍等片刻,待浆糊与异物粘着后,再轻轻地取出。如果上述简易方法仍不能将耳道的异物取出,应去医院请专科医生作进一步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