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业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7808926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20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业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煤业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煤业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煤业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煤业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业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业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2014年度贵州东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二O 一四年一月八日会审人员签字矿 长年 月 日总工程师年 月 日安全矿长年 月 日生产矿长年 月 日机电矿长年 月 日防突队长年 月 日会 审 意 见 年 月 日贯彻学习记录贯彻人: 贯彻时间 年 月 日参 加 人 员序号姓名工种序号姓名工种119220321422523624725826927102811291230133114321533163417351836目录第一章 总 则3一、井田情况3二、矿井生产建设基本情况5三、矿井灾害范畴5第二章 矿井灾害事故的预防7一、瓦斯事故的预防7二、顶板事故的预防9三、煤尘事故的预防10四、

2、水灾事故的预防11五、火灾事故的预防12六、放炮事故的预防13七、机电事故的预防15八、运输事故的预防16九、预防各类灾害的组织措施17第三章 矿井灾害事故的处理计划18一、瓦斯灾害的预防与处理计划19二、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时的自救和互救23三、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时的自救和互救25四、火灾的预防与处理计划29五、水灾的预防与处理计划34六、顶板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计划40七、机电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计划43八、各类重大事故的撤离原则及避灾路线50第四章 矿井灾害事故的处理50一、矿井灾害事故处理及通知顺序。50二、处理灾害事故有关人员的职责:51三、事故处理的有关图纸,技术资料及物资储备53四、矿井灾害

3、预防处理计划的贯彻执行56五、有关部门、机构及人员联系方式:57第一章 总 则一、井田情况1、习水县民化乡东枫煤矿位于习水县南西方向,直距约10km,位于习水县民化乡境内,矿区有公路经民化乡政府、三元镇和另一条专用运煤线至习水县城,又可经三元镇至四川省合江县通过水运出省,也可通过习水县至重庆市,所产煤炭可通过汽车由上述公路外运,交通便利。2、本区位于大田坝背斜西段转折端,属地质构造简单之小穹窿构造,煤系地层出露于四周。穹窿呈近北东走向,长轴8km,宽约2km,面积约16km2,两冀倾角10-24o,一般为16-18o。矿区总体位于该穹窿的南西部转折端。矿区地层从北西至南东其走向由近南北向逐渐转

4、变成近东西向,倾向由正西向转为正南向,平均倾角约17。根据以往矿山的开采情况及井下调查,矿区内未见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通过,井下发现有隐伏小断层,断距3-5米,一般可分为南东北西向正断层3条,南西北东向逆断层4条,局部节理裂隙发育。矿区总体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 3、区内含煤地层为龙潭组,总厚度60-70m,平均厚度65m。该套地层中含可采煤层3层,编号由上至下为C5、C8、C12。其他为不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约4.60米,可采煤层含煤率5.5%。4、C5煤层:产于龙潭组(P3l)中上部,上距煤系地层顶界约15-25m,根据巷道揭露煤层纯煤厚度为0.831.85m,矿区内纯煤平均厚

5、约1.40m;含夹石1层,煤层总厚为1.032.30m,夹矸为砂质泥岩,夹矸较稳定。煤层内生裂隙较发育。顶板为钙质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炭质泥岩、泥岩,局部为粉砂岩,该煤层分布较稳定,为矿区主采煤层。C8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中部,距C5煤层18-29米,矿区内平均厚约1.2米。煤层结构简单,单一煤层,仅局部含少量夹矸,夹矸极不稳定,在30m内变薄或尖灭,矿区范围内以单一煤层为主。煤层顶板以砂质泥岩为主,夹细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该煤层块煤很高,粉煤极少,全区较稳定可采,为区内主采煤层。C12煤层:位于龙潭组下段,上距C8煤层14-18m,下距茅口组灰岩顶界4-10m,平均厚度2.0m,煤

6、层厚度及层位较稳定,内生裂隙发育。5、围岩特征:煤层顶板以碳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组成;各煤层直接底为粘土岩,含黄铁矿结核及植物化石碎片(15m-20m)。6、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地势属黔北中高山侵蚀、剥蚀山地地貌。矿井东高西低,最高点为东南角大坳口山头1161米,最低点为矿区西北角445米,高差616米。矿区内地形切割较强烈,冲沟发育,加上碎屑岩类地质岩组风化层及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大片分布,其强度及稳固性一般。该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的中高山地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左右,最低月(1月)平均气温5,最高月(7月)平均气温35,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7;年降水量1100

7、1250mm,年平均降水量1087mm,年均蒸发量1050mm;相对湿度84%,13月为枯季,410月为雨季,月降水量为90104mm,平均月降水量100mm左右。二、矿井生产建设基本情况 1、该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东枫煤矿采用平硐开拓,布置有主平硐、副平硐和回风平硐三个井筒。可采煤层有C5、C8、C12煤层;首采煤层为C5煤层。煤层倾角为1518之间,煤层平均厚度为2.2m。 2、矿井通风方式: 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掘进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3、矿井瓦斯等级: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生产字【2008】1507号,对遵义市2008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

8、复,习水县民化乡东枫煤矿瓦斯绝对量0.84m3/min,相对量8.47m3/t,二氧化碳绝对量0.78m3/min,相对量7.86m3/t为低瓦斯矿井;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煤炭【2012】494号,关于遵义市工业和能源委员会关于呈报2012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报告的批复,习水县民化乡东枫煤矿瓦斯绝对量0.96m3/min,二氧化碳绝对量0.17m3/min,为瓦斯矿井。4、采煤方法: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用综采,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5、提升材料方式:串车提升运输。三、矿井灾害范畴 主要有“水、火、瓦斯、煤尘、顶板、放炮、机电、运输”等。 (一)可能发生地点的自然条件、生产

9、条件及事故预防性质、原因和预兆 A、 水灾事故:1、可能发生水灾事故地点的自然条件:是在接近断层、溶洞、含水层等有水力联系的导水断层、裂缝(带)、陷落柱、老空积水等地质条件下从事生产作业,受水害威胁的条件下引发透水事故。 2、可能发生水灾事故地点的生产条件:是在没有完善探(放)水设施和不具备安全防范措施的掘进工作面,进行盲目施工(组织生产)的条件下发生的。 预防水灾事故性质: 选用合理的开拓方法,将巷道远离积水区,留设足够的防水煤柱。 矿井采用平硐加上山开拓,矿井水自排出矿井,注意清理井下各排水沟,确保畅通。 坚持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提前对接近积水区进行探放水

10、。 3、可能发生水灾事故地点的原因: 人们对水害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少数管理人员对水害治理不力。 业务人员防治水理论研究掌握不够,探查手段落后,积累资料,查清水文地质条件、掌握规律性、分析研究的技术水平不够。 只顾眼前经济效益,乱采乱掘,忽视安全生产。 防治水工程投资力度不够。 无严格防治水害的规章制度,发现水害预兆,疏忽大意,不重视,不及时汇报等因素造成。可能发生水灾事故地点的预兆: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嗅味等突水预兆。2、可能发生水灾事故地点的自然条件:可能发生水灾事故地点的生产条件及预防事故的性质:(二)出现各种事故时

11、,保证人员安全撤退所必须采取的措施1、在发生灾害时,人员必须沿避灾路线撤离。2、对于暂时不能逃生的上山独头巷道,要尽量找安全地点等待救援。第二章 矿井灾害事故的预防一、瓦斯事故的预防根据瓦斯爆炸必备的条件,防止瓦斯积聚和引爆火源的产生是预防瓦斯爆炸的根本。日常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遵照下列规定执行:1、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75时,跟班瓦检员必须立即查明原因,报告值班矿长或工程师,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除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专用排瓦斯巷内不得进行生产作业和设置电气设

12、备,进行巷道维修工作时,瓦斯浓度必须低于15。4、专用排瓦斯巷内风速不得低于05ms。5、专用排瓦斯巷内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并应有防止产生静电、摩擦和撞击火花的安全措施。6、专用排瓦斯巷必须贯穿整个工作面推进长度且不得留有盲巷。7、专用排瓦斯巷内必须安设甲烷传感器,甲烷传感器应悬挂在距专用排瓦斯巷回风口15m处,当甲烷浓度达到25时,能发出报警信号并切断工作面电源,工作面必须停止工作,进行处理。8、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必须停止用电煤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熟,严禁爆破。9、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m以

13、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除人员,进行处理。10、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立方米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除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对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0以下时,方可通电开动。11、采掘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瓦检员必须指挥工作面一切人员停止工作,并撤除人员,查明原因,报告跟班矿长或技术矿长制定措施,进行处理。二、顶板事故的预防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开工前班长必须对工作面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准人员进入工作面。必须先检查顶板情况,顶板未处

14、理完毕,不得从事其它作业,操作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顶板,发现问题立即处理。2、保证采掘工作面的生产安全,必须严格遵照作业规程设计要求进行支护;防止顶板冒落,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靠近掘进工作面10m内的支护,在爆破前必须进行加固。爆破崩倒的支架必须先行修复,之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修复支架时必须先检查顶、帮,并由外向里逐架进行。3、在松软的煤(岩)层或流砂性地层中及地质破碎带掘进巷道时:必须架设前探支护才能作业。架设永久性支架时支架与顶、帮之间的间隙必须塞紧、背实。巷道冒顶空顶部分在0.50m以上的必须用支护材料接顶,在0.50m以下的必须用不燃物充填结实。4、更换巷道支架时,在拆除原有支护前,必须打上临时支护进行加固,在拆除原有支护后,必须及时除掉顶、帮活矸和架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