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小结开题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80775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小结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堂小结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堂小结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堂小结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堂小结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小结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小结开题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小结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理念、新尝试、新成果不断渗透着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开始慢慢得到该变:有效的教学语言、每节课外史料的有效运用、有效课堂管理、有效的复习方法、有效课堂奖励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等,这一切的努力,我们无非是为了真正实现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即使在各种各样的探索和尝试中取得成功的经验和成果,但我们会发现普通中学的学生,特别是农村生源的普通高中学生,他们对历史的困惑主要是:1、对历史发展的线索无法清晰掌握,导致记忆效率低。2、对众多的类似历史时间、地点、事件难于科学记忆。3、记忆方法停留在死记硬背、机械记忆上较多

2、,没有整合出有效的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4、历史教师在改革中很少涉及“个人记忆方法”的引导,学生课堂上或课后的记忆基本靠沿袭个人学习经历以来的基础方法,无法突破,造成历史学习困难增大,最后出现学生对历史的感兴趣和主体性只是昙花一现。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延伸历史教师改革的视线:新课程改革不要集中在导入、学习过程等环节上,最后510分钟的小结这个环节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一节课最后的510分钟学生学习心理疲累的时候鼓励、奖励学生的个人小结和创造记忆方法,将会进一步刺激学生的主动细胞,延伸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2、利于学生创造、整合学习经历以来的记忆方法:对于每一节课堂里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

3、由学生自己创造发明适合自己、利于自己的记忆方法,长期积累而成的方法将促使学生整合成个人的记忆方法大全,惠及其它学科,因此锻炼而成的创造能力贯穿一生。3、见效快、收效大,利于巩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坚持:每一节课的有效小结、有效记忆都是在该节课的最后时间里完成和出现的,学生的成功感瞬间得到满足,可以推动学生加快进一步探索新的小结方法、记忆方法,从而源源不断的保持主体性学习的动力。4、利于历史学科整体改革的推进:历史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互相衔接的,互相影响的,充满激情的小结是下一节课的源头。三、课题的内涵界定1、“课堂小结”的界定: 每一节课最后的510分钟是教师、学生对整节课的归纳、整理、反思的时间

4、,往往会放任自流导致前面的良好效果无端流失,这是一节课的第二个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里要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可以用文字、用图、用表格、用一两句成语。在小结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在小结中体现记忆,在记忆中完成小结。这510分钟时间可以安排“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小组成果展示”的模式进行。2、“有效”的界定: 有效果:每一节课里出现的基本知识点或学习要求、教学目标能在小结里马上运用自己的特别的方法理解、记忆成功,每一单元的如此,每一时段的如此,每一模块如此,学生能顺利、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有效率:创造发明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等。 有效益:每一

5、节课里学生都期待最后的510分钟,那么说明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成功,这一节课就是有效益的课了,不是浪费时间、浪费人力、浪费物力的一节课了。3、“有效课堂小结”的思考: 同一节课里,不可能所有学生都有同样的表现、反应,不可能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进步是不同步的,学生的发展是不同深度的,课堂的有效是建立在参差不齐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最终的有效教学真正的目的在于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参差不齐的个体,让每一个个体都有发展的机会,允许每一个个体发展的高度参差不齐。同时,我们的眼光要面向全体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只有全体学生的发展,才是真正的人类的发展。

6、有效性不等于不计较成本去追求有效,即“用较少的师生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不能盲目追求有效性。要彻底该变过去由老师华丽总结收场的做法,一开始避免不了要有对学生的引导和示范,要有对学生漫无边界的小结和创造记忆做界定,教师的主导性仍然存在。 在每一节课堂里,师生是互动的,学生的创造性小结和记忆方法发明,理应推动教师的反思和发展:如何在下一节课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只有不断的如此推进,才会真正实现课堂的可持续有效,而不是刻舟求剑。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一)课题研究的内容1、每节课的小结模式:引导学生对这一节课的整体认知进行自我重新整合,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整合成便于自己记忆的体系,可以用

7、简短的文字、用图、用表格、用一两句成语、用一个比喻、用寓言故事、用个人类似经历、用身边的人和事、用时事热点。2、每节课基本知识的记忆方法:在小结过程中要突出基本知识点,特别是难于记忆的知识点,要创造性地发明高效记忆的方法,方法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变成歌曲、可以想象为一副图画、可以谐音记忆、可以变成顺口溜、可以形象记忆、可以整合成故事记忆、可以。只要便于自己记忆就成的所有一切方法。3、有效小结的评价模式: 只要是学生整合的课堂小结和记忆方法,无论它是借鉴别人成果还是纯属个人创造发明,都要即时积极的奖励、鼓励。有效的教学评价也是推动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源泉。(二)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

8、最新的关于课堂小结有效性的理论和教改动态、记忆心理理论、有效评价理论,充分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构建和丰富“有效课堂小结”的理论框架、方法论和具体的记忆方法。2、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对历史的整体认知情况,特别是存在的主要困惑、提升的瓶颈之处;调查学生学习经历以来的个性化的成功的经验,特别是记忆的方法;调查学生对教学评价系统的评价,根据调查调整有效小结环节里的奖励、鼓励措施。3、实验观察法:建立实验的样本,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样本的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总结结论再指导实践。4、行动研究法:及时关注关于“有效课堂小结”的理论和成功经验成果,及时关注实验中的变化,用理论和成功经验

9、解决实验中的新问题,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不断完善本课题研究的方案和具体操作。五、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一)课题构建阶段(2010年910月) 1、调查普通高中学生对历史课堂的整体认知情况和历史学习经历,重点突出学习历史的困惑所在,分析课堂低效的具体表现,完成调查报告。 2、利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理论学习和经验总结,完成本课题研究方案。 3、成员具体分工和研究方法的学习。(二)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6月)1、设立两大实验班,对学生“课堂小结”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和评价方法,完善实验班的分组教学。2、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收集“有效小结”的经典案例和累积有效的

10、记忆方法,不断完善奖励评价。3、组织成员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分析、学习汇总、经验总结、成果总结。4、汇编每一节“有效课堂小结”实录,形成校本教材、学生学本。5、组织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比赛的主题班会。6、组织学生参加“有效课堂小结”学习经验论文评选。7、邀请专家指导研究的具体操作,完善研究的阶段性方案。8、收集资料汇总,完成实验报告。(三)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68月)1、邀请专家莅临进行总结性指导,形成“有效课堂小结实录”之校本教材。2、学生学习经验征文成果展、“记忆方法”比赛主题班会总结展示。3、结题验收,在本年级、本校推广成果。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理论成果:撰写“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小结”相关的论文;收集“有效课堂小结”实录,形成学生学本;汇集学生学习成功经验;“记忆方法大全”的校本教材。 2、实践成果: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学的改革发展,特别是普通高中学校的农村学生生源,解决他们无趣学习的瓶颈,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创造发明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校内历史教师、全校教师共同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形成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