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大改革心得体会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80689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教育大改革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础教育大改革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础教育大改革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础教育大改革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础教育大改革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大改革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大改革心得体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教育大改革心得体会 基础教育大讨论心得 锦屏县新化中学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加强社会建设”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是这所有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社会得到和迅猛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在国际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们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却缺乏人才,追究跟源在于教育,思考我们今天的基础教育,作为一所学校

2、,作为一个教育人,我们不禁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了很多“豆芽菜”榜上提铭、落地无望的学生,我们认认真真地制造了大量厌学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爱学生,但爱生无方;我们爱岗敬业,但是教育无方,经验教学,吃老本,守旧- 评价机制机械,教学模式死板。也许这些就是我们培养不出真正的新世纪人才的原因。 杜郎口精彩有效课堂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课堂一定要落实“相信学生、发动学生、成长学生、发展学生”。课堂中学生是主角,如何使学生真正做到“人人是主人,个个是辩才”,实现学生真正的“自学”是教师的价值体现。精彩有效课堂的四个活性因素是:理解、沟通、展示、

3、互动。可是我越来越感觉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是脱节的,没能形成和谐统一。 202X年月我有幸去思南县参加了“中国区域教育样本思南基地建设启动仪式暨高效课堂教师集训营”的仪式和相关的活动,聆听了专家和领导对教育改革的督导见解,明白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也想尝试着改革从我做起。返校后,我牢记齐永甲老师的那句话“流水的班级 铁打的组,生命不息 小组不散”。开始用七年级(2)班进行小组建设,确实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编制导学案用于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到今天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也许是学生的基础条件达不到这么高的要求,也许是我没有组织好(也没

4、有经验),相关的评价机制没有跟上,也许是我们老师的素质达不到要求,或者还有其它方面的因素。这样的尝试不是很成功,现在我也很迷茫。目前的教育中分组教学应该是最好的课堂教学方式。于是反思“教育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带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历程”。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用完美的眼光去欣赏一个不完美的人,学生不是一个完美的个体,因此我们对学生要多多用宽容的态度和眼光,我们盯着的不是学生的起点,而是学生能达到的高度,为达到这个目标的高度学生付出的努力。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做作业考试的时候少错,甚至不要错,但换个角度如果学生都能全部做对,要我们这个老师又有何用呢。教学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

5、问题的开始,是个体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年岁长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阅历丰于学生,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是完美的,那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学生完美呢。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容易犯错误。正因为学生会犯错误,所以才需要教师的存在。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努力从不完美走向完美,这个过程也是教师自己逐步走向完美的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才能逐步完善。“有问题”意味着主体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对现状的不满足,意味着一定程度的理解,意味着进入研究教学过程,学生,教学问题的状态。也许我们始终只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然而我们眺望着理想的高地,不屈服于现实;我

6、们也会有暂时的休憩和沮丧,但我们永远怀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冲动,且吟且行,这一路我们都不会觉得孤单。 “以人为本”方能因材施教。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老师应更多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一堂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教师更多的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当学会了蹲下身来欣赏学生,尊重学生内在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顺应学生的天性,保护学生的自尊,相信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自我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不管对错不以给出批评,更多的是赞扬和默许,错误的观念让学生在探究和学习中加以改正。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老师

7、,更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简单的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试和重组。 转变思想,从本质上履行职责。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如果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的思想认识落后于现代化教育理念,那么如何进行教育改革便是空谈。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教育教学真正进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它讲究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众所周

8、知某种教育方式的确立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制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许适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短,面对这些新情况,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有其不适应的地方。 过去的教学是有许多弊病的。如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而不是被动的应试,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的。不论那一种教育都是以基础教育为基石。因此,基础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9、。思考是一种能力,要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去粕留精,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反之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在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要正确认清形势,把握好大局,妥善处理好矛盾。现在的中学生不再是几年前的学生了,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对新事物的追求与敏感往往超越了我们成年人。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以满足新时代的教学要求,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突出的是“探究”,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当中,要让学生去想、去做,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去感悟知识。因此,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维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要有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以保证双方的协调发展。 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探索与实施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基础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学习,学习中寓教于学。 20X年5月28 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