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教学纲要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80574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教学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劳动经济学教学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劳动经济学教学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劳动经济学教学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劳动经济学教学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教学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教学纲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劳动经济学教学纲要一、基本情况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劳动经济学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开课对象:经济学院各专业开课学期: 第三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类型:选修所属专业: 经济学二、课程性质及内容简介 劳动经济学是从分析劳动中的人的问题中产生出来的一门专门学科,它是一门应用经济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熟悉劳动投入产出机理;能运用一定的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对劳动投入的经济效果及决定这一经济效果的制度因素进行评价,以提出提高经济福利的政策建议;学会历史地分析劳动关系与经济福利的关系,从经济福利的角度,为劳动关系的优化提出改革建议。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力需求分析、劳动力供给分析、工资原理、人力资本

2、理论、劳动就业、失业理论和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等。三、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同学们掌握如下方面的技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理论,学会分析并解释劳动力市场的相关现象,了解政府劳动力市场政策和企业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能够用相关理论分析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企业人事管理中出现的实践问题。四、教学基本内容 导言、劳动力需求分析、劳动力供给分析、工资原理、人力资本理论、劳动就业、失业理论、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和劳动关系。五、课程教学基本设计第一章 导言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劳动力市场难点: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劳动力市场的特征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及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

3、研究范围:经济学科是研究经济活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人的经济活动包容万向、复杂多变,作为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领域,即侧重研究其中人的因素和与人的劳动直接有关的局部领域。二、劳动经济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确切的说是研究雇主和雇员对工资、价格、利润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环境、管理者的个性、伤害风险等)的行为反映。(伊兰博格和史密斯的观点)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经济学“是什么”的问题稀缺性人是理性的二、规范经济学“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一、劳动力市场的内涵广义上,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方式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经济关系,其

4、内容包括劳动契约、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劳动立法、职业培训、职业咨询、职业安全卫生以及特殊群体劳动者的保护等等。狭义上,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双向选择、进行劳动力交换的场所,同时又是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组织形式。第二章 劳动力需求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劳动力;劳动力需求;弹性难点:企业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交叉弹性第一节 劳动力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一、劳动力、劳动、劳动力资源的概念1、劳动力的几种涵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对劳动力进行了科学的描述:“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的概念3、

5、人口和劳动适龄人口 4、劳动力资源 二、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分类1、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2、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 3、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4、影响劳动力需求因素 (1)技术因素。 (2)时间长短的因素。 (3)企业目标因素。 (4)社会制度安排因素。5、劳动力需求的分类 (1)劳动力的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市场需求 (2)长期与短期劳动力需求三、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四、劳动力需求表、需求曲线 第二节 企业劳动力需求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1、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假设2、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3、收入与成本4、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5、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6、完全竞

6、争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1、首先引入等产量曲线工具2、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推导第三节 劳动力需求弹性概念及类型劳动力需求弹性,简单而言,就是考察工资率变化百分之一,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和交叉工资弹性 1、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 2、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劳动力需求定律及其运用1、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2、最低工资法的确立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劳动力供给类型;劳动力供给弹性;工作时间决策理论难点: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家庭联合劳动供给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及构成要素一、劳动力供给假设 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 2、市场环

7、境的假设。3、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二、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或是家庭)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三、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一)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自然因素 1、人口规模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2、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二)影响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因素 1、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2、经济周期波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三)影响劳动力供给的社会制度因素 1、劳动制度 2、工资制度 四、 劳动力供给类型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弹性一、劳动力供给弹性1、定义劳动力

8、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计算公式为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的比值。2、劳动力供给弹性的类型 二、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1、劳动供给量的变动 它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移动。 2、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它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位移。 第三节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一、劳动和闲暇二、偏好和无差异曲线偏好代表了消费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喜好程度)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

9、的心理愿望强度。无差异曲线就是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 三、工资、收入和预算线 四、均衡的工作时数 五、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变化六、工作时数与工资率的变动七、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图形推导八、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代表了工资率与个人供给市场的劳动时数之间的关系。九、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第四节 家庭生产、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和生命周期理论一、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供给理论(1)家庭等产量线(2)效用最大化、家庭生产与劳动供给(3)家庭生产的劳动供给曲线二、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一)非劳动收入对家庭时间配置的影响(二)家庭每个成员的工资率变化对每

10、个家庭成员的时间配置影响1、为什么超过65岁以后人们很少从事市场工作?2、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优时间一般是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的早期。第五节 劳动力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一、劳动力供给与福利制度二、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1、所得税影响劳动供给的分析方式 2、两种税率: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3、示例4、现实中的意义第四章 工资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工资;工资理论难点: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谈判工资理论第一节 工资的历史、本质和形式 一、工资的演变历史 二、工资的本质三、工资的形式广义工资是指劳动者因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收入,包括固定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他货币的,或者是非货币的福利收入。劳动所得、薪

11、酬、劳动成本都是广义概念的不同形式的表达。第二节 影响工资确定的主要因素一、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 1、员工的劳动和工作努力程度2、职务高低与权力大小3、技术和训练水平4、工作的时间性5、劳动条件6、附加福利7、风俗习惯8、年龄和工龄二、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因素 1、生活费用或者物价水平 2、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或者企业的负担能力 3、地区或行业的工资水平 4、劳动力市场的供求 5、劳动力的潜在替代物 6、产品需求弹性第三节 历史上曾经流行的几种工资理论一、生存工资理论二、工资基金理论 三、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 四、谈判工资理论五、购买力理论六、需求和供给七、经济租金理论 第四节 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

1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劳动力市场难点: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劳动力市场的特征教学建议:课堂教学3课时、案例与团队讨论1课时一、亚当.斯密的论述二、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 1、假设所有员工偏好都是相同的。 2、假设所有员工都讨厌A工作的某一方面,但讨厌的强度彼此不同。 3、假设员工偏好不同,也就是说有些员工并不讨厌A工作。 第五章 人力资本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模型;在职培训难点:评估人力资本投资的方法;培训计划的设计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一、人力资本的涵义与特征1、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

13、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2、特征:(1)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2)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3)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性;(4)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性;(5)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二、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与内容三、人力资本投资:基本模型评估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两种方法。1、净现值法2、内部收益率法第二节 教育投资的分析一、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1、成本2、收益3、模型分析二、教育投资的分析1、个人教育投资的评估2、文凭的信号功能第三节 在职培训一、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1、成本 2、收益 二、在职培训投资的主要模式 1、德国模式 2、日本模式 3、北欧模式 4、自由市场模式 三、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一) 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的区分(二) 如何设计培训期间和培训过后的工资? 1、普通培训 2、特殊培训四、在职培训的特征第六章 劳动就业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劳动就业理论难点:充分就业;凯恩斯就业理论第一节 劳动就业的概念一、劳动就业 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二、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第二节 就业理论及影响就业因素 一、就业理论简述(一)传统西方就业理论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