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805310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 绪论一、名词解释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

2、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 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 “寺庙学校” 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 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中世纪大学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

3、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先秦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

4、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任务:应用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科学中的技术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来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

5、教育阶段(马丁.特罗“三阶段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一、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二、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三、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1)多学

6、科研究法 (2)文献研究法 (3)案例分析法 (4)反思批判法 (5)体悟总结法 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索? 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在我国,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育学形成学科,也只有

7、40余年的时间。国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略) 第二章 高等教育本质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价值:即高等教育与其服务对象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 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对社会起作用的,向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即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指高等教育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可分为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和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 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即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

8、值。主要体现在促进人的社会化,社会选择价值、促进社会流动的价值。 二、 简答题 1、 教育与高等教育(一)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据有关研究,有28种之多;(二)从人性视角认识教育的本质1)人本心理学者关于人的本性的观点1.人的潜能;2.人的价值;3.人性发展矢向2)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的本性的观点1.人性的研究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3.人类本性是不断改变的;在人本主义人性观和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考察人性必须从人的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两方面入手。(三)建立在人性规定基础上的教育本质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2.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3.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递

9、、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4.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2、怎样理解高等教育这一概念? 高等教育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 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 从高等教育的性质来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学科知识和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高等教育的专业性是客观存在的。 3、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基本功能是什么?它有何基本特征? 本质属性:高等教育既有属于上层建筑的属性,也有属于生产力的属性,还包括

10、既不是生产力也不是上层建筑的成分。高等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基本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 基本特征: 一是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 二是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 三是教育劳动的特征:复杂精神性; 4、简析个人本位价值观与社会本位价值观。 1、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或主要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主要观点是: (1) 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2) 大学的职责在于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3)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教育;2、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

11、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特点是: (1) 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 (2)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高等教育主要载体大学,必将走进社会的中心?(P57) 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 首先,大学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其次,大学又是知识经济的“知识库”和“思想库”;另外,大学还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 2、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是什么?(P61) (一)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 1、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 2、社会制度与高等教育;3、文化传统与

12、高等教育;(二)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1、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教育为社会制度建设服务; 3、教育为文化发展服务; 3、怎样理解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P67) (一)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 2.环境制约人的发展可能与条件;3.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二)高等教育引导与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 1.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引导专门人才的成长;2.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整体指向大学生发展;3.和谐自由的教育环境提供大学生发展的广阔空间。第三章 高等教育目的一、名词解释 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

13、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目的: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所做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高等教育目的:人们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知识的掌握宽度和深度、能力的范围和要求、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完善等方面所做的规定。 培养目标:指教育目标或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 专才教育:也叫专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某一专业领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为人才走向社会之前提供一种职业资格,是与职业的准备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通才教育:也叫通识教育,是一种有关非专业、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认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二、 简答题 1、 教育方针概说概念: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

14、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育方针特点:1.阶级性;2.历史性;3.时代性;4.相对稳定性;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三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概念不同:教育方针(政治性),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学术性);2.层次差别:.方针、.目的、.目标(高、中、低);3.稳定性差异;三者之间的联系在于:教育目的是党和国家制定教育方针的前提,是各级各类学校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贯彻和实现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2、 教育目的概念:人

15、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作用:1.制约教育对象的发展;2.指导整个教育过程;3.激励教育主体;依据:1.客观尺度社会需求;2.内在准则个体需要;3.根本依据社会与个体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的统一;3、高等教育的目的观主要有哪些?如何评价? 高等教育目的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有自由教育目的、职业教育目的、普通教育目的以及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的目的。 (1)自由教育目的 基本观点:以自由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的教育。强调智育的培养和理性的发展。 代表人物:(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英)纽曼。 课程内容:“七艺”(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音乐理论、文法、修辞学); 评价:自由教育对人性的发展是合理的;但过分强调知识的作用和无特定教育目的的教育没有或较少顾及社会的发展需要,使大学与社会成为两个不相干的部分。 (2)职业教育目的 基本观点:以培养专业人才、养成学生的职业属性为教育目的。 代表人物:中世纪大学 课程内容:重视专业课程 评价:发展人的职业适应性,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但是容易使人处于“工具人”的地位,容易忽略人的情感、理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