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805106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疾病护理常规(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科疾病护理常规骨折危重病人急救护理常规 1.骨折病人最重要的是保持其生命体征的平稳:(1)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特征的变化;(2)保证呼吸道畅通,吸氧prn;(3)输血输液,补充有效血容量;(4)观察胸腹部有无异常体征;(5)准确记录出入人量; 2.骨折部位的处理;(1)妥善固定骨折部位于功能为,绷带加压包扎止血;(2)注意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和使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的加重;(3)如使用止血带则应注意1-2小时放松3-5分钟,注意患肢血循环;(4)TAT测试,使用TAT;(5)镇痛以稳定病人情绪,并且避免过多移动患肢;(6)清洁伤口周围皮肤,肢体肿胀较剧烈时应剪开衣袖或裤管,一切操作都要谨慎轻柔

2、;(7)病人要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高数病人和家属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配合手术;剪开污染的衣裤,换上清洁的衣裤;取下假牙.眼睛等;给予术前药;(8)病人如意识清醒应配合抢救及治疗:避免各种管道的脱落,避免躁动;有异常不适及时告诉护士;及时告诉护士疼痛性质及部位;避免绷带或止血带脱落; 3.心里安慰及健康教育:(1)简要告知病人及家属采取的抢救措施(如包扎.固定.使用止血带)的目的,教育家属保持冷静配合抢救.并根据情况留陪护;(2)安慰病人,减轻其恐惧感;(3)医护人员送病人进入手术室,手术室的医生护士要热情接待病人。牵引的护理(一)病情观察1、凡新上牵引的病人,应列为交接班内容,密切观察患肢的血

3、液循环及功能活动。2、对皮牵引的病人,应随时注意牵引有无松散或脱落,及时整理。3、牵引的重量不可随意加减或移去。4、注意病人体位,预防褥疮、呼吸、泌尿系统并发症及垂足畸形。5、对骨牵引病人,应注意保护其穿针针眼部位不受触碰,不污染。6、每天检查病人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休息与活动卧床休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活动。(三)饮食、心理护理1、告知病人牵引的目的,消除紧张情绪,使之配合治疗。2、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四)康复指导1、进行上肢的体操活动。2、股四头肌舒缩活动。3、足趾、踝关节屈伸活动。石膏固定的护理(一)病情观察1、注意观察打石膏肢体的肢端血液循环、渗血,列

4、入交接班内容。2、石膏未干时,不应覆盖被物,以促其速干。冬天用支被架支起被物。3、抬动未干的石膏时要用手掌托,避免在石膏上压出手指的凹陷来。4、抬高石膏固定的患肢,以预防肿胀。5、若病人主诉石膏内有疼痛感时,切不可忽略,可能是局部石膏包扎太紧,产生压迫,需放松绷带重新调整。6、每天应检查皮肤,特别是骨突部位,有无压疮,以便早期发现,及时处理。7、若石膏内发出腐臭气味,应及时报告,在伤口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可能是石膏内有压疮,形成组织坏死。(二)休息与活动卧床休息,在医生指导下活动。(三)饮食、药物、心理护理1、告知患者石膏固定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治疗。2、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

5、素、低脂易消化饮食。(四)康复指导石膏固定后嘱患者进行固定范围内的肌肉舒缩活动以及固定范围外的关节屈伸活动。骨盆骨折的护理(一)病情观察病人急诊入院后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抗休克治疗。1、骨盆悬吊:保持吊带平坦无褶,宽度适宜,以防压疮,勿向上、下移动位置,大小便不要使之污染。2、下肢牵引:一般是双下肢同时牵引,注意保持有效牵引。3、尿道损伤病人:留置导尿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及尿道口清洁,观察尿液性质、量及颜色,发现异常及时告知主管医生。4、骨盆骨折病人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鼓励多饮水。(二)休息与活动卧床休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活动(三)饮食、药物、心理护理1、骨盆骨折病人由于牵引时间长,易产生烦

6、躁、焦虑,护士应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使之积极配合治疗。2、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多食水果、蔬菜,以利通便。(四)康复指导1、牵引期间,进行上肢体操、股四头肌舒缩、踝关节、足趾关节屈伸活动。2、6周后去除牵引,可进行髋、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3、3个月后可扶拐部分负重行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一)病情观察1、保持患肢外展位,避免外旋、内收,防止脱位,必要时脚穿防旋鞋。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若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切口引流较多,应警惕失血性休克。3、注意观察切口渗血,保持引流管引流有效,若引流管短时间内引流较多,应砂袋压迫切口,并将引流活塞关闭一半

7、。4、搬动病人时应将髋关节整个抬起来,不可只牵拉抬动患肢,以防脱位。5、术后若有导尿管,24小时拔出,以免增加感染机会。(二)休息与活动卧床休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活动。(三)饮食、药物、心理1、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通过术前谈话,使患者恐惧心理消除,更好配合手术。2、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食物。(四)康复指导1、功能锻炼术后1天即开始练习双下肢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屈伸活动。术后一周可床上练习髋、膝关节屈伸活动。步行练习: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术中无植骨、骨折等情况,3天后可扶拐下地。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1周后可扶拐下地。患肢是否负重,遵医嘱。2、拐杖使用时间骨水泥

8、固定型假体,术后双拐6周,单拐4周。若有粗隆截骨可适当延长双拐时间,一般为8周。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双拐12周,单拐4周。3、出院后继续功能锻炼,注意患肢不要做盘腿动作,尽量向术侧翻身。脊柱骨折护理(一)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及躯体麻痹平面的变化。如发现受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或部分消失,则有脊髓受伤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紧急处理。对多发性损伤病人还需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胸部、腹部及小便情况。(二)休息与活动卧硬板床,翻身时应上、下身同时旋转,避免扭曲;胸椎或腰椎骨折的病人可在仰卧时,胸背部的后方垫一软枕,以利骨折的复位。卧床时间一般为68周。搬运时,切忌将病人背起及

9、拉、拖等方法。应三人同时分别扶托病人头背部,腰骶部及双下肢,维持脊柱水平位,以平托或滚动轻放于木板上运送。疑有颈椎骨折者,应给纵轴牵引头部,维持颈椎于伸直位平卧于木板,用砂袋固定于颈部两侧,限制颈椎向左右两侧摆动,防止发生高位截瘫。(三)饮食、药物、心理1、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但饮食种类需根据是否有腹胀而定,可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软食。2、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控制感染。3、了解病人的思想情况,多安慰、鼓励病人,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配合治疗。(四)康复指导腰背肌是保证骨折发生后脊柱稳定性重建的主要因素。如腰背肌力量较差,伤后极易发生椎体的不稳和滑落。一般病人在伤

10、后一周内可进行腰背肌的锻炼,但在脊柱骨折伴腰背肌有较为严重的挫伤或撕裂伤时,其锻炼应推迟到伤后的34周。锻炼方法有仰卧位及俯卧位锻炼法。截肢病人的护理(一)病情观察1、术后24小时内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床旁备止血带。2、截肢肢体残端可适当垫高,以防局部出血或肿胀。3、观察残端伤口情况,注意有无发热、红肿剧痛等,此常为局部感染的征象。4、术后固定或包扎患肢时,应维持残端于伸直位,保持残端固定于功能位。5、如截肢后残端发生屈曲挛缩畸形,可用皮肤牵引法予以纠正。(二)休息与活动卧床休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活动。(三)饮食、药物、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思想变化,选择性地向患者通报病情,介绍治疗的重要性及

11、良好的预后,促使患者心里转变,帮助其从悲观绝望中走出去。2、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食物。(四)康复指导1、截肢后肢体残端的功能锻炼:一般术后2周拆线,在伤口已完全愈合后可开始安装假肢的锻炼,其方法是:(1)用弹力绷带每天包扎数次,对残端给予经常和均匀的压迫,促进残端软组织收缩。(2)对残端进行按摩、拍打、用残端蹬踩。(3)截肢术后常有幻肢痛,应耐心向病人解释,大约1-3月消失。2、下床:(1)鼓励病人早日坐起或离床,上肢术后1-2天可离床活动,下肢术后2-3天练习坐起。(2)如全身情况好,术后5-6天可开始扶拐离床活动。下地时护理人员必须在旁扶助,要指导病人正确

12、用拐,以防跌倒意外。 急性骨髓炎的护理(一)病情观察1、抬高患肢,以利静脉血液回流。2、为限制患肢活动,以减少疼痛和减轻炎症,防止病理性骨折,一般用石膏托和皮牵引固定患肢,参照石膏固定和牵引的护理。3、观察邻近关节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或全身其他部位有无转移的征象,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医生。4、如局部经试验性穿刺证实有脓液者,常行切开排脓减压,应保持引流通畅。5、在恢复期间,仍要注意体温的变化,以防局部炎症复发。(二)休息与活动急性期注意卧床休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活动。(三)、饮食药物心理1、向患者出示以往成功病例的图片、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抗生素治疗多在诊断确立后立即开始,做血培

13、养及药物敏感度试验,以针对致病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3、体温高于39者,一般需物理降温,对于有休克的病人,也常用激素治疗。4、静脉输液以维持体液平衡,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输新鲜血液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四)康复指导根据x线拍片证明病变已恢复正常时开始负重行走。髌骨骨折的护理(一)病情观察患者行石膏托固定于伸直位并抬高,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及肿胀情况。(二)休息与活动卧床休息,在医生指导下活动。(三)饮食、药物、心理 1、告知病人髌骨骨折不愈合可能性极小,使之消除顾虑,配合治疗。 2、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食物。(四)康复指导1、疼痛稍轻后,指导病人

14、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足趾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不可抬高患肢或弯曲膝关节,待肌腱或韧带修复愈合后再练抬腿。2、若无禁忌应随时左右推动髌骨,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3、切口拆线后,不肿无积液,可带着石膏托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4、横断骨折石膏固定34周,去除石膏后练习膝关节伸曲活动。粉碎骨折石膏固定46周。踝关节骨折的护理(一)病情观察1、术后患肢多用石膏固定。2、抬高患肢,肿胀严重时应抬高一些,以促进静脉回流,消肿。3、注意患肢渗血情况。4、对患者的主诉疼痛要加强观察,了解清楚是因为患肢肿胀造成石膏压迫所引起疼痛,还是创伤及手术后局部的反应性疼痛。(二)休息与活动卧床休息,在医生指导下活动。

15、(三)饮食、药物、心理 1、踝关节骨折易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告知病人成功的手术可避免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向患者介绍以往成功病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食物。(四)康复指导1、凡未固定的关节应尽早练习主动活动,如足趾屈伸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等。2、2周后开始练习踝曲伸静力性肌收缩,扶双拐步行练习,患足不着地。3、68周后,去除外固定,加强踝关节的背伸活动,并逐渐负重行走。足外翻病人的护理(一)病情观察1、术前护理,重点注意皮肤准备,泡脚,严格控制足藓,保持足部清洁且不可剃破皮肤,以防感染。2、术后用克式针固定第一跖趾关节,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二)休息活动平卧位,抬高患肢,并注意将足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