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804725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精心备课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二、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一)感受数学教师的魅力3(二)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31、问题性情境3(三)感受数学知识的本身的魅力4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一)善用教材,启发教学4(二)活用教材,有效教学4四、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5(一)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必须重视学生的参与5(二)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加强学生间的互动6(三)利用数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6参考文献7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更多论文资料联系QQ3325433259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思想、

2、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礼,数学教学焕发着充沛的活力。在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新的教学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接受与认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等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并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通过精心备课,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加强师生互动等活动,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效率;提高方式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curriculumreformexperiment,theteachingexperienceofmathinprimaryschoolhadabigcha

3、ngeinteachingmethods,teachingwaysandteachingthoughtsoNowadays,thenewteachingmethodsofmathinprimaryschoolhaveacceptedbyalmostallprimaryschoolmathteachers,althoughmathteachershavechangetheirteachingthoughtsandteachingwaysinmathclass,theteachingefficiencyisnotverygood。Thispapermadeadiscussiononhowtoimp

4、rovetheefficiencyofmathclassfromvariouselementsincludingpreparingbeforeclass,usedifferentteachingwaysinclass,simulatingstudentslearninginterestsandstrengthentheinteraction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Key wordsprimaryschoolmathclass;efficiencyofmathclass;improveways基于小学数学课时数比原先少了许多即教学课堂时间少,然而在社会要求学生各项能

5、力得到提高的时代,尤其是适应新社会的发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呢?这难道不是每一教师正需要思考的问题吗?鉴于上面的想法,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于同事的交流,现总结以下,还忘各位同僚及各位同仁给予指正.以本人之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首先必须要从课堂抓起,在课堂欧要使学生不仅弄懂新的知识点,同时帮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逐渐提高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以此成功地达到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以及个性的塑造。一、精心备课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一节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这样这节课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有无发展或有无进步是教学有效或无效

6、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如果从夸美纽斯数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优越性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通过精心备课,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加强师生互动等活动,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

7、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我结合自己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漫漫三尺讲台路,白笔黑板写春秋。自从我们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备课、上课就和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教师的生命因学生而精彩、教师的生活因教学而充实.我们永远是用昨天的知识,面对今天的学生,培养明天的人才。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教师的任务呢?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这两个字:备课。说到备课,真的是老掉牙的两个字,有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可是真要

8、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真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能力,就不能不重视备课这个环节。我们都上过无数节课,有时会感觉一堂课上的轻松愉快,教师教的愉快,学生学得高兴。为什么?因为我们备好课了,心中有数了。不备课能不能上课?也能上!这点知识还不好讲吗?小孩子还不好糊弄吗?可是课堂上会怎样?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干瘪苍白,教师的思维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怎么教都觉得内容冗长乏味,怎么上都不提情绪,更别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不言而喻。那么怎样备好课呢?备课是“在享受中获取,在获取中享受。备课=集体智慧+个人风格。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越是情感鲜明,学

9、生听课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会越少。我们上课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做的不是先去查阅教参,翻看教案。怎么做?首先是要自己思考文章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对教材要有自己的整体把握,知识重点、难点的剖析,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哪些知识学生自己可以解决?哪些知识需要同学的合作解决?哪些知识需要老师的讲解和帮助?明确以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如何突破?学生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如何降低教学的层次,让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然后,才是参考教学用书看参考书上的重点、难点是怎样的。结合教参修正自己的备课思路.其三才是参考别人的教案,把别人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自己的备课思路相比照,做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

10、最终完善自己的备课.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我们遇到新的教学内容便能够很快的理清文章的脉络,形成自己的思路,逐步做到游刃有余,形成自己的风格。最后落实到课堂上,教师对教学内容必须熟悉,备课的过程亦如画画,“胸中有竹,方能画竹”。备课的过程也就是了解画画中物象、意象形成的过程。只有这样上课才能更好地由“关注我怎么教到关注“学生如何学”转变,也就是新课改的“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我们的视点才能更好的落实到学生身上,占据我们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于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才能促进学生在学得知识的同时真正培养能力,才能更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每

11、一个教师教育技巧的高峰。要提高教学质量,更要对学生负责。可见备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认真备好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二、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能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地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那么,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感受数学教师的魅力教师的人格力量和教学艺术是教师魅力产生的根本。“亲其师,信其道”,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更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与喜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二)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趣题的讲解、设计的新颖、成功

12、的体验等等都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其中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标准下的实验教科书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课堂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离不开具体的教学情境.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就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这是实施创新教学策略的重要课题。因此,实施新课程,必须重视具体教学情境的优化。1、问题性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源点。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当是具有思考性的,避免提出那些无需思索就能就能轻易回答的问题.2、游戏性情境游戏的活动性、趣味性等特点决定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调剂游戏情境能极大激发儿童的

13、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游戏的活泼氛围中建构知识、体验乐趣。3、故事性情境讲故事也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人们常乐用“孙悟空、猪八戒、虹猫蓝兔、聪明一休、葫芦娃”等智慧象征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作为载体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绎成生动的故事情境,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寓教于趣,寓学于乐。4、生活性情境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动的、富有生命的,才能激发儿童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儿童思考与创造的源泉。5、开放性情境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将由“关注学生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将数学学习过程看成学生的“

14、再创造”的过程.为此,教师应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氛围,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活动时间、思维空间和创新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猜测,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三)感受数学知识的本身的魅力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首先就应具备对数学美的感受、捕捉和创造能力,并带着自己对数学美的感悟走进课堂、走近孩子,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不仅在形式(如对称、简洁、协调等),更美在内涵(数学文化)。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们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等图形,发现:随着边数增多,正n边形就越接近圆。在这里我们不仅渗透了数学极限思想,而且沟通了圆与其他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更使学生体验到了圆的内在美

15、,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载体,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凭借,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教师因受教材本身规范性与示范性的约束,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时候,很容易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若教师能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借助教材的潜在资源,延伸教学内容,让教材中的公式、例题等书面内容经过拓展、深化,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则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张扬学生的个性。(一)善用教材,启发教学若把整个教学过程比作一台戏,那么学生是演员,教师就是导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心甘情愿地作好幕后的导演(甚至服务员)。教师应以教材结构为主线,以教学过程为媒体,对所教内容进行再加工、再组织,编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一个发现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坚持启发诱导,反对满堂灌.课堂上一个精确而适时的设问可以使学生脑海中掀起轩然大波,一个巧妙的点拨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