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之显性知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801804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管理之显性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知识管理之显性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知识管理之显性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知识管理之显性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管理之显性知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管理之显性知识的学习心得刘燕娟 200901260119知识管理并不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但通常人们会从信息科学和行为科学两个 范畴来理解它。以信息科学为基础的知识管理,着重以新技术手段来处理学校的 各种信息,电脑网络技术的使用就是一个范例。信息科学指导下的知识管理,则 是采用发掘、分享、创新等手段,将在管理中的有用知识提取出来,共享后提高 工作效率。例如,一个优秀班主任的管理经验被发掘,被众多班主任共同分享, 在此基础上,大家共同研讨具体问题,思维碰撞之后找到全新的班级管理模式, 所有这些过程,都属于知识管理的过程。无论是信息科学范畴还是行为科学范畴, 知识本体都是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近年来

2、,许多管理学家都认为,知识管理中 的知识,可以分解成显性和隐性的两种。显性知识又称明晰知识、外显知识是指“能明确表达的知识”,即:人们可 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 数据库等方式获取,以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也 容易被人们学习。包括“可以写在书本和杂志上,能说出来的知识”。也就是所 谓显性知识,就是已经被编码化的知识。在这个概念中,“已经”一词非常重要, 已经意味着一种过程的结束。书写好的教案、发表过的谈话、文件中记载下来的 学校规章制度、电脑中存储的各种信息和程序等都属于编码好的显性知识。这个 概念的第二个要点是编码,所谓

3、编码,是通过一个系统化的符号系统对信息进行 的转换。这种符号系统包括各种言语系统和电脑代码系统等。正是因为显性知识 是编码化的知识,有些人干脆将显性知识就叫作编码知识图。显性知识管理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管理的高速化和程序化提供了基 础;在维持项目的竞争优势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所 需知识信息应不难收集。在收集到所需知识信息之后,为使所收集的知识信息能 有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和教研组还必须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计算机、 互联网和有关知识管理软件(如 iNota、Mybasedesktop 等)对其进行分类、整理、 储存,从而使之形成能灵活调用的知识储备(最好是建立起

4、教师、教研组、学校 三级教研知识库)。另外,由于当今知识信息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教师和教研 组应特别注意对自身知识储备(校本教研知识库)进行动态维护,及时更新和完善。在收集到所需知识信息之后,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其进行消化、吸收。消 化、吸收的过程,从知识管理角度来看,也就是使“显性知识内部化”的过程。 显性知识内部化的最终结果是实现教师个人和教研组的知识更新。一般认为,显 性知识内部化(知识信息的吸收和消化)需要在教师个体和教研组两个层面进行。个体层面的显性知识内部化,主要通过教师个人的日常学习、教育教学实践 和教师的自我反思等途径实现。通过教师的日常学习,教师和教研组所收集的知 识信息逐渐

5、内化为教师的个性化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实现教师知识更新; 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实践的自我反思(即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 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使教师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的技能或能 力。教研组层面的显性知识内部化,主要通过教研组根据教师和教研组发展的实 际需要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教学研讨、校本行动研究等途径实现。通过开展教育教 学研讨和校本行动研究,不仅有利于内化所收集的知识信息,而且还有利于促进 实际问题的解决,并使教师和教研组形成统一的教育理念和大致相同的知识背 景,从而推动教研活动向更高水平发展。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方面,显性知识 管理可以促进组织的动态学习,可以不断

6、增加存储着的知识,提高这些知识的使 用率,随时替换和防止组织知识的衰退,增强组织的智能和灵活性。提高显性知识管理水平,就要加强流通。所谓加强流通,就是提高知识的 扩散速度。知识与资本一样,能够越快地进行流通和扩散,起到的作用就越大。 为此,如学校的图书馆和档案馆应该增加开放时间。电脑室也应该提高使用率。 最近一些年来,人们普遍感到,有条件的学校如果能将文本知识电子化,通过局 域网或更大范围的网络共享,将更加有效地提高知识的传播速度。笔者在香港地 区参观中小学管理时,就发现,多数中小学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局域网络,在任何 一个教室,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全区数据库中的信息。师生即使在家 中,也

7、能看到学校网络中发布的通知和作业的内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划分是知识管理理论对人类知识认识的深化。它研究 了人们隐含在头脑中的经验、体会、直觉、诀窍等知识的价值与转化、学习的规 律,揭示出隐性知识是当今世界上个人、组织、乃至国家竞争和成功的关键。为 什么同样按照菜谱做菜,不同的厨师做出的口味相差甚远?为什么世界各国的科 学家和工程师都知道物理、化学、微电子、生物、工程技术方面的科学原理(显 性知识),但是在芯片制造、药物生产等方面却只有少数国家远远超在前面?知 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社会对下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强调 加强学习者隐性知识的学习。由于隐性知识不能够像显性知识一样通过知识的记 忆来学习,而是需要学习者亲身参与活动中获得个体的主观体验和积累,因此, 研究型学习、协作学习、在做中学等体验学习教学模式兴起,成为新时代教育改 革的潮流。总之,知识管理是一个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而诞生的理论,它的许多思想对我 们今天发展网络教育面临的诸多难题极有启迪价值,有待我们去努力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