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语文 必修三 课时达标训练(四)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801686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语文 必修三 课时达标训练(四)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语文 必修三 课时达标训练(四)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语文 必修三 课时达标训练(四)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语文 必修三 课时达标训练(四)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语文 必修三 课时达标训练(四)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语文 必修三 课时达标训练(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语文 必修三 课时达标训练(四)(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拖沓(t)繁冗(yng)譬如(p) 言简意赅(gi)B棱角(lng) 累赘(zhu)彩帛(b) 汩汩滔滔(g)C刘勰(xi) 惩罚(chng)迸溅(bng) 毛骨悚然(sng)D描摹(m) 磬儿(qn)钹儿(b) 字斟句酌(zhn)(shu)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繁冗拖沓(多余的)汩汩滔滔(水流动貌)B穷形尽相(不足) 言简意赅(完备、全)C毛骨悚然(害怕) 各得其宜(适宜之处)D痛快淋漓(形容畅快)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文章)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1)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_的天职。(2)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3)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A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义不容辞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诀窍引伸度假村仗义执言B恰谈 落寞 绊脚石 好高骛远C哂笑 装潢 倒计时 倍道兼程D辍学 冒然 萤火虫 一塌糊涂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

3、会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B玉苍山上密布的形态各异的奇石形成石的海洋,场面十分壮观,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C中国古代文学中发展得最为成熟的样式是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诗歌,而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总体上具有诗的光辉,即使是叙事文学也不例外。D市民关于石上种树、过分密植等不乏专业水准的问责,让人认识到,应该重视绿化工程的前期认证、文案设计是当务之急,这样可以减少疏漏。二、类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千秋一寸心,红楼无限情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

4、留下这样的遗言。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信函上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查遍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1947年12月5日天津国民日报上。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不已”。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

5、年的孤本甲戌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作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四十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

6、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此年周汝昌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由于周恩来的特殊关照,1970年9月重返北京。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

7、”;“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贾宝玉与史湘云等等。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和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须红学这门学问了。”在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之外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此后,他被誉为红学界的“独行侠”。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等,

8、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王者。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可谓毁誉参半。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相关链接】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书法,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周汝昌少年时期便热

9、衷于古典诗词的创作,进入南开中学后,即研习宋词。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锺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语,重上高山悦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徽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有书换万金。周汝昌诗一首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红楼梦新证一书的创作深得胡适的鼓励和帮助,这本书使周汝昌成为学界“红人”,也使他在政治运动中遭受迫害。B周汝昌研究红学的许多观点深受“大拿”的影响,他晚年提出的林黛玉“沉湖而死”等,就是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C周汝昌认为,“红学”中的文学性研究应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研究区别

10、开来,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和态度。D周汝昌的“红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红学”研究方法虽得到一致认可,但他得出的结论却一直饱受争议。E周汝昌多才多艺、勤学善思又特立独行。研究红学,他一旦投身其间便矢志不渝,虽毁誉参半,但终难否认其红学泰斗的地位。7结合全文,概括周汝昌先生在红学研究方面的贡献有哪些?请分条概括。(4分)答: 8简析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答: 9纵观周汝昌的一生,这位大家身上体现出了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全文及相关链接,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 三、语言运用(15分)10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

11、不得选择“月”“潮”“鱼”作为描述对象。(5分)示例:弯月落在湖水中;鱼儿游去了,碎得月影半池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答: 11对下面句子进行比较,说明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5分)A“敢于这样做的人,肯定是个英雄”。B“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答: 12对下面文字进行比较,说明科学说明文字与文学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5分)A银杏,落地乔木,雄雌异株,叶片扇形。种子椭圆形,外面有橙黄色带臭味的种皮,果仁可以吃,也可以入药。木材质密,可供雕刻用。是我国的特产。也叫公孙树。现代汉语词典B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

12、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笼而没有你的庄重。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桠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匿。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隐遁。答: 1.解析:A项,冗(rng);B项,棱(lng);D项,摹(m),酌(zhu)。答案:C2.解析:A项,沓,多而重复;B项,穷,尽;D项,文,波纹。答案:C3.解析:“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