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六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79761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六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六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六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六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1.所有药品、标样、溶液都应有标签,绝对不要在容器内装入与标签不相符的药品。2.禁止使用实验室的器皿盛装食物,也不要用茶杯、食具盛装药品,更不要用烧杯等当茶具使用。3.浓酸、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切勿溅到皮肤和衣服上,使用浓硝酸、盐酸、硫酸、高氯酸、氨水时,均应在通风厨或在通风情况下操作,如不小心溅到皮肤或眼内,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用_%碳酸氢纳溶液(酸腐蚀时采用)或_%硼酸溶液(碱腐蚀时采用)冲洗,最后用水冲洗。4.易燃溶剂加热时,必须在水浴或沙浴中进行,避免使用明火。切忌将热电炉放入实验柜中,以免发生火灾。5.装过强腐蚀性、可燃性、有毒或_物品的器皿,应由操作者亲手洗净。

2、空试剂瓶要统一处理,不可乱扔,以免发生意外事故。6.移动、开启大瓶液体药品时,不能将瓶直接放在水泥地板上,最好用橡皮布或草垫垫好,若为石膏包封的可用水泡软后开启,严禁用锤砸、打,以防破裂。7.取下正在沸腾的溶液时,应用瓶夹先轻摇动以后取下,以免溅出伤人。8.将玻璃棒、玻璃管、温度计等插入或拔出胶塞、胶布时应垫有棉布,两手都要靠近塞子或用甘油、甚至水,都可以将玻璃导管很容易插入或拔出塞孔中,切不可强行插入或拔出,以免折断刺伤人。9.开启高压气瓶时应缓慢,并不得将出口对人。10.使用易燃_物品的实验,要严禁烟火,不准吸烟或动用明火,易燃_物品的储存必须符合安全存放要求。使用酒精喷灯时,应先将气孔调

3、小,再点燃。酒精不能加的太多,用后应及时熄灭酒精灯。11.严禁用湿手去开启电闸和电器开关,凡漏电仪器不要使用,以免触电。12.消防器材要放在明显位置,严禁将消防器材移作别用。13.发生事故,必须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重大事故要立即抢救,保护好现场。14.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走道畅通,设备器材摆放整齐。实验室用的所有仪器,都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仪器使用完毕后拔出插头,将仪器各部旋钮恢复到原位。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1.实验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本室相关安全制度、仪器管理、药品管理、玻璃器皿管理制度等相关要求。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换无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实验室人员不得进入实

4、验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3.实验室内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天上下班应进行清扫整理,桌柜等表面应每天用消毒液擦拭,保持无尘,杜绝污染。4.实验室应井然有序,物品摆放整齐、合理,并有固定位置。禁止在实验室吸烟、进餐、会客、喧哗,或作为学习娱乐场所,不得存放实验室外个人用品、仪器等。严禁在冰箱、温箱、烘箱、微波炉内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5.随时保持实验室卫生,不得乱扔纸屑等杂物,测试用过的废弃物要倒在固定的箱桶内,并及时处理。6.试剂应定期检查并有明晰标签,仪器定期检查、保养、检修。各种器材应建立请领消耗记录,贵重仪器填写使用记录,破损遗失应填写报告,药品、器材等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或转让,更不得

5、私自拿出。7.进行高压、干烤、消毒等工作时,工作人员不得擅离现场,认真观察温度、时间、压力等。8.严禁用口直接吸取药品和菌液,按无菌操作时,如发生菌液等溅出时,应立即用有效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安全处理后方可离开现场。9.实验完毕,即时清理现场和实验用具,对于有毒、有害、易燃、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应按有关要求执行,两手用清水肥皂洗净,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然后用水冲洗,工作服应经常清洗,保持整洁,必要时高压消毒。10.离开实验室前,尤其节假日应认真检查水、电、气、汽和正在使用的仪器设备,关好门窗方可离去。11.部门负责人督促本制度严格执行,根据情况给予奖惩,出现问题应立即处理、上报。仪器使用管理制度

6、1.实验室仪器安放合理,贵重仪器由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2.各仪器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若有损坏不得私自拆动,应及时报告通知相关人员,经总经理同意后送仪器维修部门。3.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能使用。4.易被潮湿空气、酸液或碱液等侵蚀而生锈的仪器,用后应及时擦洗干净,放通风干燥处保存。5.易老化变粘的橡胶制品应防止受热、光照或与有机溶剂接触,用后应洗净置于带盖容器或塑料袋中存放。6.各种仪器设备(冰箱、温箱除外),使用完毕后要立即切断电源,旋钮复原归位,待仔

7、细检查后方可离开。7.一切仪器设备未经部门主管同意,不得外借,使用的按登记本内容进行登记。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2.进入无菌室前应用肥皂洗手,然后用_%酒精球棉将手擦干净。3.进入无菌间必须穿的专用工作服、帽及拖鞋、口罩,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4.使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的器皿,不能放置再用,消毒用器皿放置不得超过一周。5.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及试管或平皿边。6.接种样品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7.实验完毕,清洁瓷砖台面。8.用过的器材进行整理,污染细菌的器材需经

8、高压灭菌或煮沸消毒。10.换下的隔离衣、帽等进行高压消毒,拖鞋放回原处。11.用毕,再开紫外灯消毒40_分钟。12.无菌室和缓冲间每周大扫除一次,保持整洁。13.每月进行一次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效果测定,如灯管发黑,超过使用期限,及时更换紫外灯管。仪器破损赔偿制度1、教师在领取实验仪器、工具时,要填好实验通知单或登记册,归还时做好验收工作,如有损坏办好账册注销、签名手续。2、学生未经实验教师同意,擅自违章操作而破坏仪器,应按价按情处理赔偿。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二)为保护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防止病原体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避免实验室感染,制定本制度。1、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

9、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3、严格无菌操作,静脉采血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_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不得随意丢弃,放入医疗废物专用袋。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6、报告单以打印单发放。7、检验科及实验室应_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医务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操作场所配备速干手消毒液,_洗眼装置。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

10、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6、储血设备应专用于血液及血液成分,每周清洁消毒_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培养皿细菌生长菌落200cfu/m3且无霉菌生长。7、严格无菌操作,采血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并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工作中应做好个人防护。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8废弃的一次性使

11、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三)一、目的为了规范检验、试验秩序和行为,实现生产分析检验和试验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准确提供质量数据,达到质量体系符合性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二、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化验室一切检验和试验活动全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过程。三、管理要求1、检验程序1.1按规定要求采取样品,并做好登记和标识。1.1.1对于外购化工料,依据质量安全环保部质检组发下来的委托单,到现场核对实物,按规定采样。1.1.2对外购大宗原材料和内部互供料,接到生产调度或有关装置岗位人员的采样电话通知后到现场采样。1.1.3对于过程检验和试验,按分析频率的规

12、定到生产装置现场采样。1.1.4对成品检验和试验,按分析频率或质量管理要求到生产装置现场或指定部位采样。1.1.5接到生产装置或调度临时生产加样通知时,按要求到指定部位采样。1.1.6采样作业,要执行化验室采样、留样及样品室管理制度。1.2采样后,按规定的标准和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和试验。然后,按要求备好保留样品,并做好标识。1.3检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那些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诸如尘埃、温湿度、振动、噪声等要密切注意,并严加控制。杜绝主观随意性,注意样品处理的安全性和操作安全性以及仪器的灵敏性和稳定性。操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1.4检测过程中,要按方法规定进行双平行或多平行测定

13、,其结果应符合方法精密度要求。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要遵循数字修约规则,有效数字不得随意舍弃。1.5若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或实验偏差与方法规定有偏离时,检验人员不要轻易下结论,应认真查记录、查计算、查操作、查试剂、查方法、查样品,找出原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验。1.6要认真及时填写好质量记录。所有原始记录必须使用专用表格,书写工整、清楚、真实、准确、完整。不准用铅笔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乱写、乱画和折叠。当发生笔误时,用-注销,并在-上方由本人更正。对未发生的少量空白项画斜杠,整项未发生时,应在此项栏内情况印上作废、检修、停运等印章。1.7质量记录分为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分析检验报告单、分析检验日报表、质量

14、监督日报表和产品质量合格证五种。化验室涉及到原始记录和报告单两种。_分析数据应即时填入原始记录,需计算的分析结果应在确认无误后填写,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必须由分析者本人填写,在岗其他分析人员复核(两检制),确认无误后,报告给组长。分析者应对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复核人员应对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负责。_组长接收到分析数据,经审核确认无误后(三检制),立即用电话报告给生产装置或有关部门,对不合格数据,还要在交接班日记上做好标识。组长要对数据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对报告单的质量负责。2、质量记录要按月、季或年编目成册,做好标识,归档保管。质量记录一般可在分析站保留三个

15、月,超期后将记录送交化验室质量记录存放室归档保存。3、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质量记录和文件管理有关规定,妥善保管质量记录,中控分析原始记录一般保存一年,原料和产品分析原始记录、分析检验报告单、分析检验日报表、质量监督月报表和产品质量合格证一般保存_年。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四)一、目的为了规范检验、试验秩序和行为,实现生产分析检验和试验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准确提供质量数据,达到质量体系符合性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二、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化验室一切检验和试验活动全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过程。三、管理要求1、检验程序1.1按规定要求采取样品,并做好登记和标识。1.2采样后,按规定的标准和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和试验。然后,按要求备好保留样品,并做好标识。1.3检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那些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诸如尘埃、温湿度、振动、噪声等要密切注意,并严加控制。杜绝主观随意性,注意样品处理的安全性和操作安全性以及仪器的灵敏性和稳定性。操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1.4检测过程中,要按方法规定进行双平行或多平行测定,其结果应符合方法精密度要求。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要遵循数字修约规则,有效数字不得随意舍弃。1.5若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或实验偏差与方法规定有偏离时,检验人员不要轻易下结论,应认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