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复习资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78846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导论复习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遥感导论知识点遥感:在不同高度的遥感平台,应用探测仪器,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先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 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感的功能:定时,定位,定性,定量遥感是多学科联合(物理手段、数学方法、地球科学)遥感的发展主要有赖于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地球科学的发 展。遥感分类:1、按照遥感的工作平台分类:地面遥感(汽车船舰三脚架,塔)航空遥感(飞机,气球)、航天遥感(卫 星,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2、按照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3、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按辐射源):主动遥感、被动遥感遥感的特点:优越性:宏观同步、周期性与时效性、

2、大信息量、综合性和可量比性、省时省力、经济有效;遥感信息 多样性:局限性:开发现状(信息获取、处理)与应用需求遥感与地图的关系:实测成图()=1: 5万)。地面(仪测),高空(航测)。编绘成图(=1: 5万):小比例尺图件,卫星遥感,数据更新。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生命。遥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数据源。中国的民用卫星:气象卫星一一风云系列,通信卫星一一东方红系列,资源卫星一一中巴资源卫星,海洋卫星,导航 卫星一一北斗系列,技术试验卫星一一实践系列。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频率的大小)长短,依次递增或递减排列构成的图谱。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的特性:紫外线(

3、UV): 0.01-0.4m,碳酸盐岩分布、水面油污染。 可见光:0.4-0.76 p m,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是遥感最常用的波段。红外线(IR) : 0.76-1000 p m。近红外 0.76-3.0 p m;中红外 3.0-6.0 p m;远红外6.0-15.0 p m;超远红外15-1000 p m。近红外又称光红外或反射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又称热红外。微波:1mm-1m。全天候遥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具有穿透能力;发展潜力大。基尔霍夫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地物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W和吸收率之比,对于任何物体都是一个常数,并等于该 温度下同面积黑体辐射通量W黑。维恩位移定律:物体温度

4、越高,发射的电磁波越短。(火焰温度越高,呈蓝色)#黑体的峰值波长与其绝对温度成反比,当温度增加时,黑体的出射率的极大值向短波方向移动。地球辐射主要包括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的辐射。同质异谱:同类地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的反射波谱不同。根据不同的地物的波谱特性选择不同的遥感影象进行解译。#由于物体的反射波谱不同,便形成了物体的不同颜色。在遥感影象显示为不同的色调灰度。29页。物体的波谱特性:物体的反射或发射电磁辐射的能力,随波长改变的改变的特性。黑体:辐射通量密度仅与本身的温度有关。一个完全的辐射吸收和辐射的发射体,即在任何温度下,对所有波长的电 磁辐射都能够完全吸收,同时能够在热力学定律

5、所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把热能变成辐射能的理想辐射体。(绝对 黑体?)反射:电磁辐射与物体作用后产生的次级波既反射波返回的原来的介质,这种现象称为反射。光谱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的区别真假彩色:P91-97多波段遥感:把地面辐射范围较宽的连续的电磁波谱,分割成若干个较宽的波谱段,以多光波段摄影或多通道扫描的 方式,在同一时间获得同一目标不同波段信息的遥感技术。多波段遥感的原理是基于物体的光谱特性,不同物体由于其内部组成和表面特性的不同,一般不会有相同的光谱特性,总存在辐射差值比较明显的波段。任何地物都有自身的电磁辐射规律,如反射、发射、吸收电磁波的特性。少数还有透射电磁波的特性。地物的这种特 性称

6、为:地物的波谱特性。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波段。要获得地面的信息,必须在大气窗口中选择遥感波段。遥感常用的大气窗口:1)0.3 1.3ym:包括可见光,部分紫外光,部分近红外光。以摄影和扫描成像的方式在白天感测和记录目标电磁波辐射信息。2)1.41.9ym:近红外窗口,透射率60%95%,扫描成像,白天记录。3)3.5 5.5pm:中红外窗口,透射率60%70%,是遥感的高温目标,如森林火灾,火山喷发监测。4)8 14pm:远红外窗口,超过80%,当物体温度在27 C时,测得其最大发射强度。5)1.4 300m m:微波窗口,电磁波不受大气干扰,全天

7、候。太阳辐射衰减原因:散射,吸收(水,二氧化碳,臭氧),反射彩色三个特性:色调,饱和度,明度。遥感技术系统主要由遥感平台、传感器和遥感数据的接收、记录与处理系统组成。(遥感资料分析解义系统) 传感器:是记录地物反射或者发射电磁波能量的装置,是遥感技术的核心部分。空间分辨率(地面分辨率):用来表征传感器获得的影象反映地表景物细节能力的指标,定义为影象上能够详细区分的 最小单元所代表的地面距离的大小。可见地面分辨率m是由传感器系统的分辨率n及传感器工作时的比例尺s决定 的: m=n/s。影象的比例尺可以缩小放大,而地面分辨率是不变的。地面分辨率在不同比例尺的具体影象上的反映 叫做影象分辨率。参数表

8、现形式: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为什么地面分辨率并不代表辨别地表目标的最小尺度?取决于目标物的形状、物理化学特性及与周边地物的差异。 辐射(灰度)分辨率:表征传感器所能探测到的最小辐射功率的指标,指影象记录的灰度值的最小差值。波谱分辨率指传感器所用波段数、波长及波段宽度,也就是选择的通道数、每个通道的波长和带宽。一般来说传感器 的波段越多,频带宽度越窄,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大,针对性越强。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的矛盾:1、提高空间分辨率一缩小瞬时视场一探测元件接受到的辐射能量相 应减少,降低了图像的辐射亮度等级。2、提高光谱分辨率一探测元件接受到的辐射能量相应减少

9、,降低了图像的 辐射亮度等级。3、技术上改进探测元件以外,实际工作中考虑较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例如SPOT-HRV-PAN和 较高光谱分辨率的图像(例如LANDSAT-TM进行图像融合,取其各自长处,避其弱点,达到既要清晰,又要彩色 丰富。影象的几何分辨率:包括空间分辨率,影象分辨率和地面分辨率。第5章光机扫描仪:借助于遥感平台沿飞行方向运动和遥感器本身光学机械向扫描达到地面覆盖,得到地面条带图象的成像 装置。收集器,分光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特点:利用光电探测器解决了各种波长辐射的呈象方法,输出的电学图象数据,储存,传输和处理方法十分方便。但 装置庞杂,高速运动可靠性差,在成像机理上,

10、存在着目标辐射能量利用率低的致命弱点。几种光机扫描仪: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MSS)、专题制图仪(TM)。固定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oCSPOT卫星,CBERS传 感器 P165P174)微波遥感:用微波传感器获取目标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特点:全天时全天候;对某些地物有特殊的波谱特征;穿透能力强,探测隐藏目标;海洋遥感灵敏度高雷达信息的回波散射(或反射)、透射与吸收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影响雷达信息的主要因素)(1)地物的复介电常数干燥岩石和土壤等:38水:2080(2)地面粗糙度:地物的组成成分、结构、

11、形状与波长镜面目标,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瑞利准则:hV X/Sznp卩,俯角;h,相对高度微波与目标地物相互作用规律:1、随着地面由平滑表面向粗糙表面过渡,微波影像上的色调则逐渐由深变浅。2、目 标地物几何特征对微波影像的构像具有重要影响。3、阴影给微波带来很强的反差和立体感。4、复介电常数是描 述物体表面电性能的。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当辐射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使观察者接收到频率与辐射源发出的频率不一致,这种 现象成为多普勒效应。雷达信息的特点及其遥感的意义:第7章,几何畸变,几何纠正遥感影像地图:是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状况的地图。 按照内容分为

12、普通遥感影像地图与专题遥感影像地图。按照传感器不同,分为航空摄影影象地图、扫描影象地图和雷达影象地图。Landsatl5、7 采用了 MSS:MSS4: 0.50.6pm,蓝绿波段;MSS5: 0.60.7pm,橙红色波段;MSS6: 0.70.8pm,红、近红外波段;MSS7: 0.8l.lym,近红外波段。Landsat4/5采用了 TM传感器:TM1: 0.450.52pm,蓝波段;TM2: 0.520.60pm,绿波段;TM3: 0.630.69pm,红波段;TM4: 0.760.90pm, 近红外波段;TM5: 1.551.75pm,中红外波段;TM6: 10.412.5pm,热红外

13、波段;TM7: 2.082.35pm,近红 外波段。遥感图像解译: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遥感图象目视解译的原则:目视解译要基于影象特征;解译专业的分类要基于影象解译的可能性;充分利用影象的信 息特征和处理技术;严格遵循目视解译程序。目视解译方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1、直接判读法:标志有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案等。2、对比分析法:同类地物对比分析、空间对比分析、时相动态对比法,不同波段、不同时相、不同地物。3、信息复合法:利用透明专题图或透明地形图与遥感图像复合,根据专题图或者地形图提供的多种辅助信息,识 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的方法。4、综合推理法:综

14、合考虑遥感图像多种解译特征,结合生活常识,分析、推断某种目标地物的方法。5、地理相关分析法:根据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借助专业知识,分析推断 某种地理要素性质、类型、状况与分布的方法。影像解译顺序:先图外、后图内,先整体、后局部。心理特点对遥感图像解译的影响:1、同一时刻,只有一种地物是目标地物,图像的其余部分以目标地物的背景出现,此时判读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目标地物上。2、判读者的知识和经验对目标地物的确认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不同的解译者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3、心理惯性对目标地物的识别有一定的影响.4、观察的时效性正确辨认目标地物,需要一个最低限度的时间才

15、能完成。微波影像的解译标志:色调:反映目标的后向散射特性。复介电常数与地物表面的粗糙度。六个级别:亮白、白、灰、深灰、暗黑、黑 对应:很强、强、中、中偏弱、弱、无 城市遥感中的现象;地形坡度变化与有效入射角。阴影:无回波区,立体感。阴影长度与地形、雷达高度。形状纹理:微细纹理,雷达信号本身;中等纹理,群体结构;大纹理,地形结构特征图型:地表温度状况及地貌要素形状的差异。卫星遥感技术系统包括:遥感测试系统、星载系统和地面控制一处理系统。(P148)计算机解译: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利用模式识别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根据图象中目标地物的各种影象特征。结合 专家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而得以实现的。像点位移:航摄像片上地物的像点位置相对其在地形图上的位置产生变化,这种变化称点位移。倾斜误差:地物点在倾斜像片上的像点位置与同一摄影给摄得的水平像片的相片上的像点位置相化。产生一段位移叫 倾斜误差。投影误差:由于地面起伏,高于或低于基准面的地面点。在像片上的像点对于它在基准面的垂直投影点的像点所产生 的直线位移叫做投影误差。反射波谱:物体对不同波长的电池辐射的反射能力的变化规律。 发射波谱:物体对不同波长的电池辐射的发射能力的变化规律。同质异谱:例如:岩石的化石成分,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