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78776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校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校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校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校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材分析】 地球与地球仪一节是选自湘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它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地球和地球仪,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份。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经线和纬线等知识。【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故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学生自学自画、合作互助等环节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本节课将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自主探究

2、、合作分享、列表对比知识的学习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2)东西半球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3、启发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引导、指导、评定、表扬纬线和经线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利用经纬网定位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提问,及时纠正、辅导。【教学过程】(

4、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1.地球的形状、大小1.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园地方 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

5、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板书:2

6、.地球的大小(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展示)地球仪(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启发学生积

7、极回答)(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周长:约4万千米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概念经线2.特征 1.概念地球表面2.特征纬线 桂林洋中学 郑琼茂2016年09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