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参考20176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785963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复习参考2017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学复习参考2017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学复习参考2017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学复习参考20176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学复习参考20176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复习参考2017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参考2017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6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教育现象 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2. 教育问题 当某种教育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人们广泛地议论、评说或要求予以解决时,这种教育 现象便成了教育问题。3. 教育活动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活动泛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狭义的教育活动 主要指学校教育活动。4.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过程。5.教育力6. 教育经验 是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是对教育实践的较低层次的反

2、映。7. 教育手段 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手段和精神手 段8. 教育内容 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 点、培养的行为和习惯的总和。9. 正规教育 由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 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有一定的入学条件和规定的毕业标 准,通常在教室(课堂)环境中进行,使用规定的教学大纲、教材,其特点是统一性、连续性、标准化和 制度化。10. 非正规教育 相对于正规教育而言的,指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有

3、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 和培训活动。11. 实体教育 指在一个实在、现实、具体的环境中具备承担教育者角色的人对那些需要受教育和学习的人 的身心施加适当的、符合一定社会环境和历史进程的、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的活动12. 虚拟教育 指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以当下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 网络空间为媒介而展开的一种教育形态。13. 狭义文化 专指社会的精神文化而言,是人类以社会成员的身份习得的复合性整体,包括知识、信仰、 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14. 教育功能 由教育得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决定的、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14.教育本

4、体功能 是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也可以看作是教育的职能。因其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 所以也称为教育的固有功能。15. 教育衍生功能 是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培养人来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因其是教育的本 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社会功能或教育的工具功能。16. 教育正向功能 是指有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正向的影响和作用的功能。17. 教育负向功能 是指阻碍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极的负向的影响和作用的功能。18. 教育显性功能 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19. 教育隐性功能 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20

5、. 人的身心发展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即个体在身心诸方面及其 整体结构与特征方面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21. 遗传素质 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 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22. 教育目的 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或预期实现的结果。23. 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统一 的发展。24. 全面发展教育 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 者实施的旨在促进人的素质结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系统教育。25. 美育 又称审

6、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 育。二、简要回答1. 教育现象的内涵 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 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 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为教育现象,或称“教育现象说”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为教育问题,或称“教育问题说”3.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为教育的特殊矛盾和规律。3. 教育学的中国化表现1、把马克思教育学说同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相结合,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为目 标;2、重视对我国教育实践的总结;3、重视对传统教育思想的挖掘、梳理与继承;4、在语言体例上,适合中国人的语言习

7、惯等等。4教育学古代萌芽阶段的特点1. 对教育的论述均是作为他们的哲学思想或政治思想中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 , 反映其教育思想的理论 观点多混杂在他们的政治、伦理、哲学等著作当中;2. 对教育经验的大量论述,多是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形象的比喻、简单形式逻辑的推理和自我经验 的总结上,缺乏科学的依据,带有相当程度的主观臆断;3. 缺乏独立的科学命题和范畴,尚未形成教育学的话语体系。5近代教育学建立阶段时期的特点1. 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重视了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天性,并注 重以心理学为基础论述教育教学。2. 对理论的论证方法还主要是依靠类比的方法和思辨的方法来研究教

8、育问题,未能运用实证和实验的 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3. 从其整体来说,从其思想体系来看,尚未达到真正的科学化6列举教育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著作孔子与论语 培根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7. 20世纪以来主要教育学流派的共同特点(1) 教育学的发展总是受到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反映着具体的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发展的要求。(2)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传统和风格。(3) 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8. 现代教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1. 教育学研究的学科基础扩展2. 教育学研究的的问题领域不断扩大3.

9、 教育学研究范式不断丰富、转换4. 教育学学科进一步分化与综合5.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6. 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9. 学校产生的条件(1) 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3) 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 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社会精英为统治阶级服务。10. 古代教育的主要特点1.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执教人员。2.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3. 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

10、现丰富了教育内容。4. 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5. 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强迫体罚、棍棒纪律。6. 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7. 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是主要的教学形式11.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 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在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 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从权威灌输型转向平等交流型。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12.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表现(1) 较高程度的都市化;(2) 较高程度的识字率;(3) 较高的国民收入;(4) 较高的商品化和工业化;(5) 较广泛的地域和社会流动

11、;(6) 较发达的大众传媒体系;(7) 较高程度的国民参政。13. 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问题农村教育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14. 终身教育思想得到广泛认同的原因(1)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知识的不断更新;(2)人口增多使求学者渴望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求知识的获得;(3)现行学校的种种限制使终身教育成为一个有效的补充形式;(4)发展中同家致力于智力投资、改变人口素质的需求,使终身教育具有广泛的生长土壤;(5)大众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使终身教育成为可能。16. 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1)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2)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授者。(

12、3)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整个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4)教育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帮助者和评价者。(5)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学习者。15.学生的认识过程 从理性认识到感性直观再到教学实践,或从抽象的理论入手到感性理解再到教学实践。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表现(1)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2)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授者。(3)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整个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4)教育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帮助者和评价者。(5)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学习者。17. 为什么说人才培养是教

13、育的根本特点?(1)上层建筑各现象都对人有影响,但只有教育专门承担着培养人的历史使命,是专门培养人的社会活 动。(2)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是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最重要工具和最有效手段。(3)教育对人的影响总是全面的、全方位的、系统的和有效的。18.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表现(1)促进个体观念或政治观念的社会化(2)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3)促进个体职业、身份的社会化19.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主要表现(1)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功能(2)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3)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20.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启示(一)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

14、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活动必须根据身心发展的这一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二)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一般都是根据生理年龄,结合心理发展特点来划分的。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应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三)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教育工作者要了解教育对象的不同方面发展的成熟水平时期,使教育与成熟程度 相适应。从而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加紧教育,以提高其身心发展的水平。(四) 人的身心发展还具有个别差异性 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是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的客观依据,也是教育必须促进个体的个性化,使每个儿童的 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依据所在。2

15、1. 新中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 培养“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2) 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3)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皮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质量标准(4)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2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习化社会的“四大支柱”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三、综合论述(含案例分析)1. 教育学的学术性与实践性的关系?如何克服? 二者的关系:教育学理论与教育实践是不可分割的,教育实践是教育学理论的源头活水与目标指向,教 育学理论为实践的发展提供思想指导和智慧的启发。努力克服理论与实践两层皮的现象。克服的策略:1充分认识不存在不受教育理论制约的教育实践; 2坚信任何真正的教育学研究都应以教育问题的确定、分析、解释或解决为目的; 3明了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不等同于科学理论与技术实践的关系; 4明了教育学研究之所以能对教育实践起直接作用,还因为它对教育实践的知识基础进行反思,并为 之提供新的教育知识,作为转变观念、创新制度和规范行为的基础。2.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