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考试试题B卷(附参考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785850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B卷(附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B卷(附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B卷(附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B卷(附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考试试题B卷(附参考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理论考试试题(B卷)一、填空(共8分)。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_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_的方式再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_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2、按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理论,可以将文本分为三个层次:_ 、 、 。 3、在具体的文学阅读过程中,阅读经验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三个层次:_ 、 、 。 4、文学形象的三种理想形态是:_ 、 、 。5、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对整个事件进展产生推力的,叫_;注重人物鲜明性格特征的,叫_。在同一个叙事中并行着两个甚至更多的声音的叙述方式,借用音乐的术语称之为_式叙述;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与该

2、事件在文本中的叙述的次数,称为 。二、术语解释(共20分)1、审美意象2、文学典型3、文学传播4、文学批评5、隐含读者三、辨析题(共24分)1、“文如其人” 2、“读者是文学作品的最后完成者”3、“一切景语皆情语”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32分)1、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交流活动?2、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3、举例说明文学形象的特征。4、什么是文学欣赏中的共鸣?试结合自己的文学接受体会予以简要说明。四、理论应用题(16分) 在一次文稿拍卖会上,很多著名作家的新作无人问津,而一位电影明星所报的一个书名(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当时并没有文稿交到拍卖会上)却在竞拍中与某出版社以100多万元的价

3、格成交。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其原因何在?请你结合当下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境遇,用相关的文学消费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文学理论考试试题(B卷)参考答案一、1、写实 直接抒情 暗示 2、文学言语 文学形象 文学意蕴 3、文体期待 形象期待 意蕴期待4、文学典型 文学意境 文学意象 5、行动元 角色 复调式 叙述频率二、1、审美意象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它不仅是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也是艺术至境的高级形象形态之一。2、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它是指文

4、学言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3、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方式赋予文学信息以物毛贼载体,将文学作品或文学信息传递给文学接受者的过程。通俗地说,它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出版、制作和发行活动。4、文学批评指对作品、作家、文学现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5、共鸣指在文学接受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情况:一是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深深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应状态;二是指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感受现象。三、答题要点1、(1)“文如其人”是

5、中国古代关于文学风格的重要观点,强调的是文学作品风格与作者人格之间的内在一致性。(2)文学风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文学作品的格调与作者的创作个性是有联系的,但人格不能等同于文格。2、(1)这说明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性。(2)读者的创造性阅读是作品审美意蕴形成的重要因素。3、(1)这说明了文学意境理论中的“情景交融”现象,是王国维先生提出来的。(2)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它有灵性,情趣盎然;而其中的情常常附丽于写景的话语上,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四、答案要点 1、(1)文学接受具有社会性的交际沟通功能。(2)作为审美交流活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读者

6、与作者的交流、读者与作品中人物角色的交流、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读者与作品所描写的整个自然、社会以及全人类的交流。(3)文学交流的话语性、虚拟性、想象性等特征决定了文学接受作为一种审美交流与日常交流相比具有独特价值。 2、(1)文学风格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比如古代的屈、庄相通,诗、骚不同,现代的京派与海派风格之迥异即是明证。(2)地域风格首行缘于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如南方的温和湿润与南方作家的敏感细腻,北方寒冷干燥与北方作家的开朗豪爽等。(3)地域风格与社会环境,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同样密切。 3、(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3)文学形象是一般与个性的统一。(4)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以上四个方面分别举例。四、答题要点 (1)这一现象说明了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文学作品的市价值和市场价值的矛盾。(2)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