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785299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真识记,注意理解,学会运用,切实提高 第 1 页 共 19 页 高一地理必修I 总复习必背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 2.天体: 3.天体系统: 4.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 土、天 海)和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5.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绕日运行的共同特征:、 6.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 1 2 3 二、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1 2子与耀斑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外 (大气层) 太阳活动 影响 日 冕 太阳风 产生极光 色 球 耀斑 干扰电离层,阻断通信, 产生“磁暴”现象。 里 光 球 黑子 影响气候 1.

2、3 地球的运动 (124小时) 晨线(黑夜进入白天,对应日出)、昏线(白天进入黑夜,对应日落) (2 计算:某地地方时=已知经线地方时经度差/15 , ,时区差 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 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3 三、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 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四、地球公转的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 北半球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 。

3、 5)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度,白天中的地区太阳高度大于0,黑夜中的地区太阳高度小于0。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叫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 2)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当有太阳直射的时候)。 五、四季和五带 季节的划分:北半球: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五带的划分:以

4、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分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 =90度-黄赤交角度数。 光照侧视图的判读: 几点说明: 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特殊地区昼夜时长的判读:赤道上的点始终昼长12小时,夜长12小时。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昼长为24小时,夜长为0小时;极夜现象的地区相反。 注意昼夜长短分布情况和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描述。 1.4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外部圈层 划分为大气圈、水圈(连续但不规则)和生物圈(占有岩石圈上部,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的下部)。 二、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

5、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岩石构成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如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砂岩变质形成石英岩、页岩变质形成板岩、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 (2)三大类岩石的转化 图示说明: 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 沉积岩可以与变质岩互相转化。 图中作用名称:A-冷却凝固,B-一系列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C-变质作用,D-重熔再生作用。 2.2地球表面形态 一、地质作用 能)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错位。(变形一褶皱,错位一断层)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地形倒置图:(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几点说明: 图中地质构造的判别:A、B一定属于断层,A为地垒,B为地堑;而C、D属于褶皱,区分背斜和向斜 D处底部岩层是向上拱起的,所以为背斜。 图中地形的判断:A、C为山地,B、D为谷地。 C处地形的成因(向斜成山) D 处地形的成因(背斜成谷) 地质应用:背斜储存石油和天然气,适宜修建地下隧道。向斜处和断层处可以找到水。 注意对照上面表格识记地质构造对应的实际例子。 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

7、态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外力作用与地貌(注意记住典型的地貌对应的外力作用) 需认识的几种地质构造和地貌景观图: 褶皱风蚀地貌 三角洲断层冲积扇 溶洞(喀斯特地貌) 断层中的地堑 a 为喀斯特地貌(山水组 合景观) b 为火山地貌 c 为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 d 为喀斯特地貌(石林景观) 风积地貌(沙丘) 2.3 大气环境 一、大气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

8、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 1 2 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的CO 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寒”的原因是因为海拔越高,获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所以气温低。 三、大气运动 1 说明:近地面的气压始终高于高空的气压。如: P DP CP AP B 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形态始终和高空的相 反。 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城市风(风由郊区吹向市区) 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注意: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在等压线图中判别受力: 右

9、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其中水平气压 梯度力为a、地转偏向力为b、摩擦力为d和风向是c。 在等压线图中画任一点的风向: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用来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 的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 弯曲等压线的几种情况下任一点的风向如下图: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1)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因素)。 说明: 全球气压带的分布特征是高低气压相间 气压带

10、的名称: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 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气压带形成的原因: 各风带的风向: 中纬西风带(北半球吹西南风,南半球吹西北风) 极地东风带(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 三圈环流:指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2 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4、海陆分布对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 (如果换成世界地图叠加等压线图也应该掌握) 亚洲1月、7月的季风示意图: 几点说明: 1月 7月 雨热同期。 6、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2 (3)锋面气旋系统 锋面往往跟低压系统联系在一起,构成锋面气旋系 统。如图: 说明:图中P1P2P3 锋面往往出

11、现在低压系统等压线图中的低压槽线 附近。在前方伸展出一个暖锋,后方伸展出一个冷锋。 图中可能有降水的是C 、D 两处。 试着画出A 处的风向。 2.4 水循环和洋流 一、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1、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2 如下图)、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3E ,水汽输送C ,降水B ,下渗H ,地表径流 F 和地下径流G 。 4 5 6 二、洋流 1.洋流的类型及分布规律 大洋西岸为暖流 大洋东岸为寒流 南半球中纬度的西风漂流:自西向东环绕南极洲一周 说明:要对照世界洋流分布图熟悉大西洋、 太平洋上主要洋流的分布和名称。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海洋生物 对海洋环境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对航海事业:顺风顺流可以提高航速,节省燃料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 1、生物演化史:地球出现(46(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 生物发展阶段表: 2、生物灭绝 原因:环境变迁、灾变事件。 (1)古生代末期:60% (250% 3、人类演化与环境: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同时又能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对气 候 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 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对土壤的物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