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知识判断题Word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785151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知识判断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消防知识判断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消防知识判断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消防知识判断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消防知识判断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知识判断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知识判断题Word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第一章 消防工作概述一、判断题 1、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 2、火灾是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 3、国家标准GBT 49682008火灾分类中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定义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六种不同的类别。( ) 4、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把火灾划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 5、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l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 6、较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

2、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 7、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l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 8、A类火灾是指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 ) 9、B类火灾是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 10、乙烷引起的火灾属于B类火灾。( ) 11、E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腊)火灾。( ) 12、煤油引起的火灾属于C类火灾。( ) 13、石蜡引起的火灾属B类火灾。( ) 14、防火和灭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消”为防创造条件,“防”为消提供补充( ) 15、消防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它涉及到社会的

3、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千家万户。( ) 16、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地方各级公安部门负责。( ) 17、消防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消防工作,维护公共安全,是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消防安全水平的重要内容。( ) 18、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 19、“防消结合”,就是要求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防火和灭火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 20、消防工作的原则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 )第二章 燃烧基础知识一、判断题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

4、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 2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 3、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 4、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 5、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 6、烟气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毒害性、减光性和恐怖性。 ( ) 7、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 ) 8、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 9、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

5、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 10、只要防止形成燃烧条件或避免燃烧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就可达到防火的目的。( ) 11、只能与空气中的氧起燃烧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 12、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 13、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14、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速度较快,所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 15、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太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 16、火灾的发

6、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17、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 18、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 19、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上,就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 20、可燃物质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着火。( ) 21、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 22、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 23、可燃气体的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小,爆炸下限越高、爆炸上限

7、越小,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 24、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 25、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热分解的可燃固体,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表面燃烧。( ) 26、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发生火灾,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氧浓度降低,燃烧速度减慢,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即可由阴燃转为有焰燃烧。( ) 27、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 ) 28、动力燃烧是指燃烧性液体的蒸发、低闪点液雾预先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的燃烧。( ) 29、重质油品储罐的下部有

8、水垫层时,发生火灾后可能会产生喷溅燃烧。( ) 30、可燃气体从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 ) 31、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可燃混合气体,被引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现象,称为预混燃烧。( ) 32、燃烧产物分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 33、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 、 34、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低部位传递温度较高部位的过程。( ) 35、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 36、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但不能吸收别的物

9、体辐射出来的热能。( ) 37、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物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 38、热对流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 39、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与其表面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 40、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 41、使用防烟、排烟等强制对流设施,不能抑制烟气扩散。() 42、装在容器内的液体,由于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体积迅速膨胀r导致容器压力急剧增加,由于超压或应力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且在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的现象称为物理爆炸。( ) 43、冷却法就是采

10、取措施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44、窒熄法就是消除燃烧条件中的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 45、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使可燃物失去火源后自行熄灭。() 46、化学抑制法是指通过干扰抑制游离基,中断燃烧的链反应。( ) 47、爆炸是失去控制的燃烧。( ) 48、灭火必须同时破坏燃烧的充分必要条件。( ) 49、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 50、消除和控制明火源是消除火源的防火措施。( ) 51、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52、对于一般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第三章 危险

11、化学品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危险品化学品指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 2、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爆炸品指不受外界条件作用就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发生爆炸的物品。( ) 3、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气体是指在20和1013kPa条件下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积分数占l3或更少时可点燃的气体:或不论易燃下限如何,与空气混合,燃烧范围体积分数至少为l2的气体。( ) 4、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

12、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液体是指在其闪点温度(其闭杯试验闪点高于60.5,或其开杯试验闪点高于65.6)时放出易燃蒸汽的液体。( ) 5、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 6、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氧化性物质是指本身可燃,通常能放出氧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 ) 7、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有机过氧化物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 8、根据危

13、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086944-2005,毒性物质指经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受伤或健康损害的物质。 ( ) 9、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腐蚀性物品指通过物理作用使生物组织接触时会造成严重损伤的物质。( ) 10、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l3690-2009,爆炸物指包括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和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爆炸性物品。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11、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l3690-2009,易燃气体是指在101.3kPa

14、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 12、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自燃液体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 min之内引燃的液体。( ) 13、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自燃固体指达到一定量后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 min之内引燃的固体。( ) 14、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l3690-2009,氧化性液体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 ) 15、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l3690-2009,氧化性固体指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固体。( ) 16、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l3690-2009,有机过氧化物是热不稳定物质或混合物,容易放热自加速分解。另外,它们可能易于爆炸分解;迅速燃烧:对撞击或摩擦敏感;与其他物质发生危险反应。( ) 17、爆炸物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