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用水规划工作大纲讲述讲解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78508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约用水规划工作大纲讲述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节约用水规划工作大纲讲述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节约用水规划工作大纲讲述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节约用水规划工作大纲讲述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节约用水规划工作大纲讲述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约用水规划工作大纲讲述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约用水规划工作大纲讲述讲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节约用水规划工作大纲 (讨论稿)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二四年四月目 录一、目的与意义二、目标与总体任务三、规划编制依据四、规划编制要求五、主要工作内容六、工作要求七、进度安排附件:节约用水规划编写提纲一、目的与意义水资源是国家发展中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报告和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的治水方针,明确指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要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把节水放在突出的位置,改进水资源利用

2、方式,建立节水型社会”。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正在开展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就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供求状况的变化,着力解决新时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治理等重大问题,加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 由于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已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编制节约用水规划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节约用水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进水资源利用方式,减少水污染,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对水资源用水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潜力,明确节水目标,全面规划今后节水工作,对于指导和推进我国节水工作

3、的发展,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配置、全面节约、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综合治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建立节水型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二、目标与总体任务1目标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的最佳效能,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要求挖掘新的节水潜力,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节水,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水资源紧缺地区节水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水资源的无效消耗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分生产效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水资源较丰沛的地区,节水的目标主要是减少废污水排放量、减少治污的投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水的重点是用水

4、大户和污染大户。农业节水发展总体目标:农业节水发展应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地区小城镇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相协调,依据水资源条件,按不同水平年分地区实行用水的总量控制。节水重点是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按节水目标规划发展。同时加强节水目标规划的管理和协调,使水土条件较好的局部地区农业用水有增加,但全国总用水应争取基本不增长。 工业节水发展总体目标:工业节水在地区上不仅应考虑与农业节水及城市化发展的协调,按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原则实行用水总量控制,而且应与水环境的治理、改善和保护的要求相配合,同时考虑工业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水平升级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工业节水以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改造高用水

5、工艺设备为重点。节水重点对象是用水大厂、污染大户,在缺水地区,限制发展高用水行业。应按节水标准规划发展,并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加强节水目标规划管理和协调,水源较好的局部地区用水可以增长,但总用水量增长率应做到逐步降低,缺水地区争取实现零增长。城镇生活节水发展总体目标:城镇生活节水要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同时考虑我国人口和资源条件,对水资源的需求和供给加以适当限制。节水重点在城市,应按城市生活节水标准规划发展,并由城市向市镇推进。通过强化管理,建设和推广节水设施,逐步使用水定额得到控制,并使总用水增长率逐步降低。在全国建成健全的节水管理体系、法制体系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起适应社会主

6、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节水运行机制和节水产业,全民节水意识普遍得到增强。水资源紧缺地区城市达到节水型标准,初步建成节水型社会。各地区可参照上述全国节水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各部门节水发展目标和区域或地区节水发展目标,按照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思路,遵循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在对各地的水资源、经济发展、节水措施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状节水能力,提出各类用水户不同发展时期的节水目标。2总体任务本次规划是在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基础上,补充调查收集代表性地区、典型城镇以及重点工业行业和典型企业现状用水资料,分析不同行业现状用水效率及用水、节水发展趋势,参考国内外先进节水水平,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实际

7、情况,确定合适的节水标准与指标,制定具体的节水实施方案和措施。规划基本任务是:(1)进行现状用水水平分析,摸清农业、工业、城镇生活及其它用水的用水现状、面临的形势,了解农业、工业、城镇以及以及其它用水的节水水平、特点等有关情况;(2)确定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分类的合理节水标准与指标;(3)分析农业、工业、城镇和其它用水在不同规划水平年的节水潜力、节水方向,并计算相应的节水量;(4)确定不同规划水平年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节水目标及实施步骤;(5)拟定节水方案,落实节水管理政策与措施,评估节水投资与效果等。3规划水平年2000年为现状基准年;2010年为近期水平年;2020年为中期水平年,2

8、030年为远期水平年。三、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利产业政策等国家法律法规。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全国节水规划纲要(20012010年)、全国节水灌溉“十五” 发展计划及2010年规划、中国城市节水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其它相关行业“十五”计划和规划,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和规划等。3、工业用水分类及定义、工业企业水量平衡测试方法、工业用水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节水型企业目标导则、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等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

9、准。4、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各流域、省(直辖市、自治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四、规划编制原则1、贯彻新时期治水方针节约用水规划要按照中央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和新水法的要求,把节水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2、突出水资源高效利用节约用水的核心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用水效率不但是保证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所必需,也是建设现代化工农业和城乡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从传统工农业和城乡建设转到现代化工农业和城乡建设的一场革命。3、强调和谐与协调发展节约用水规划要强调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好

10、水资源安全保障系统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流域、区域间的协调,行业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与水资源综合规划其它部分的协调。4、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坚持开源、节流治污并举,对供水、用水、节水、治污、水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各部门的节水,统筹安排各项节水措施,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统筹安排,城市与农村综合考虑。5、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各地水资源条件、供需平衡态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综合因素,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综合考虑需要与可能、投入与效果等诸多方面,确定节水工作的重点,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优先次序,制定不

11、同时期的节水方案。五、主要工作内容1. 现状用水水平分析评价说明对各用水部门现状用水与节水调查的情况以及典型城市、典型灌区、典型行业与用水户的调查情况,收集有关用水和节水情况的基础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节水发展历程与节水发展现状,包括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工艺设备改造更新、节水器具普及程度、节水管理与能力建设、节水政策法规建设、节水宣传教育、节水新技术推广应用等。结合当地的条件与特点,分析所采取的主要节水措施(包括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及其效果与技术经济合理性。在现状用水情况及节水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对用水定额、用水效率及反映节水情况的各项指标的分析,进行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间的比较,特别是与

12、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找出与先进标准的差距和现状用水与节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对现状用水水平与节水水平进行评价。2.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通过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预测,分析未来不同时期人口及城镇化发展进程,国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趋势,农业发展及灌溉面积发展状况等。 根据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与基本格局,结合对水资源条件的分析,预测未来水资源的供需态势。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通过对缺水的程度、缺水性质、缺水地区分布、缺水原因的分析,以及相应对策措施的分析,认识水资源高效利用的作用。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对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具体要求

13、。在水污染问题突出的地区,通过对节水减污的作用和效果的分析,认识节水对保护水环境、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用。 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高效利用、可持续利用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节水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节水型产业、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的发展与建设被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3. 指导思想与原则节约用水的核心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高效利用不仅减少水资源的无效消耗量,提高水的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污废水的排放量,减少治污的投入,降低水利用成本,提高水资源的产出效率。节约用水突出“节流优先”。提倡“节流优先”不仅是根据我国水资源紧缺情况采取的基本国

14、策,也是集约型内涵式发展模式的需要,是降低供水投资、减少污水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合理选择,是世界各发达国家水资源利用的主体方向。节约用水强调全社会参与公众参与,节水的目的不仅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要培养人们珍惜资源、高效利用和对水的忧患意识。节约用水规划要按照中央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和新水法的要求,把节水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贯彻新水法的节水思路,“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节约用水规划是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要求,突出资源规划与宏观战略规划

15、的特色。节约用水规划要强调协调发展的原则,在体现以人为本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做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促进流域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协调好流域区域之间、各部门之间,以及局部与全局、近期与远期的关系。节约用水规划要在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节约用水工作基础上进行,并且要根据节水工作的特点编制专项规划。要充分吸收水资源综合规划相关部分的成果,还要注意充分利用各部门编制的有关节水的专业规划,以及流域和区域编制的相关专业规划成果。4. 节水标准与节水潜力在现状用水调查和各部门、各行业用水定额、用水效率指标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对当地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技术水平、水价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参考流域、区域内外、国内外先进用水水平的指标与参数,以及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节水标准与用水标准,通过采取综合节水措施,确定各地区的节水标准,即分类用水定额、用水效率等指标可能达到的下(上)限。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