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学科本真开发学科独特育人价值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78482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追寻学科本真开发学科独特育人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追寻学科本真开发学科独特育人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追寻学科本真开发学科独特育人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追寻学科本真开发学科独特育人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追寻学科本真开发学科独特育人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追寻学科本真开发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追寻学科本真开发学科独特育人价值(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追寻学科本真 开发学科独特育人价值“每一门学科,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还要为学 生提供认识现实世界的理论资源;为学生形成和实现自己的 意愿提供独特的路径和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 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工具;提升学生对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 欣赏和表达能力。 ”这是叶澜教授对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思 考。但是,我们对语文这一独特学科的性质认识,却走过了 较长时间的探索期。伴随着对语文学科性质的不同认识,语 文教学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走过了不同的选择期、困惑期和 反思期。而每一个阶段的困惑和选择,讨论和反思,实际上 都是对语文学科性质认识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并促进 了新一轮语文教学的改革与进步

2、。语文是什么:从思想性到工具性 +思想性语文课从 政治课走向语言课1956 年 10 月。我国颁布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小学 语文教学大纲 (草案 ),较全面地阐述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提出:“既重视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又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 性”,“小学语文学科是各科教学的基础。 ”但是, 1957 年“反 右斗争”之后, “宁左勿右”的思想严重干扰了语文教学。 1958 年的“教育大跃进” 进一步强调语文教学必须为无产阶 级政治服务。十年“文革” ,更让语文教学走上了政治化道 路,语文课易名“政文课” 。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根本忽视 了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低下。改革开放以

3、来,我国语文界出现了反思语文教学的热潮。 大家呼唤语文教学回归语文自身,即要求重新确认语文学科 的性质和任务,强调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大家试图回答 清楚语文是什么样的工具这一问题,并甄别语文学科与其他 学科的本质区别。 1980 年大纲 (修订版 )提出“语文是从 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 。为了避免与同属中小学工具学 科的数理化混同,大家强调了语文是表达思想的,因此语文 课必须在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阶段的 语文教学任务强调在教授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他们语言 运用能力的工具性基础上,重视语文的德育教化功能,即语 言工具 +思想渗透。当时的语文教学主要集中精力摆脱语文的政治

4、化倾向, 语文逐渐姓语,转而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所以,加强双 基,即基础知识的获得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成为这一时期的 语文教学实践主要的任务。在 1996 年“教海探航”获奖征 文中,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薛法根老师撰写的语言训练要 在内化上下工夫 ,正是在这一宏观改革背景下的实践思考。 文章很明确地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学语文”和“用语文” ,使学生会读、会写、会听、会说。薛法 根老师从如何帮助学生内化语言文字上提供了丰富的实践 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在 兴趣盎然的活动中领悟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在此基础上, “由表及里,挖掘言外之意,指导学生运用多种

5、思维方式, 透过语言的表面去探究其内涵的深意;由理及情,体验言中 之情。”最后,“应根据每篇文章的语言训练点,精心设计语 言运用练习”这一时期,除了涌现出许多针对语言文字 训练的实践思考,更涌现出许多在实践探索中成长起来的青 年教师。语文是什么:从工具性 +思想性到工具性 +人文性语 文课从语言课走向感悟课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语文教育界掀起了一场对新时期 十年语文教改的大讨论。许多学者逐渐认识到,语文是人们 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 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语文这个工具是负载文化的,这是 语文区别于其他工具的本质特点。 1996 年颁布的高中语文 大纲中概括表

6、述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 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至此,语文学科性质观已由“工具性 + 思想性”发展为“工具性 +文化性”,即语文不仅是交流思想 和学习、工作、生活的最重要交际工具,而且还是让学生获 得文化熏陶的最重要工具载体。伴随着对教育改革的争鸣, 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 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要求“中小学要 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 1997 年, 国家教委专门下发了关于目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 育的若干意见 。在这一阶段, 随着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质疑, 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得到确立,自主式的学习方式逐步萌芽, “自主创新性学习方式”的研

7、究成为“九五”期间的热门课 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 2000 年的“教海探航”征文比 赛中,建湖县实验小学的吴勇老师针对“语文自主学习中的 潜在误区”,提出了理性思考,撰写了让自主学习走上理 性化的轨道一文。20 世纪 90年代末,许多报刊开展了语文教育的大讨论。 在大讨论中,世纪之交的语文学科性质工具说与人文说正走 向互补融合。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推动了新一轮语文课程的 改革。2001 年 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颁布,新课标明确提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 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 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8、对有力推进语 文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现实意义。语文课程改革从没有像 这一次那样深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新课程理 念,教师们不仅取得共识,而且正转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 “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开始被打破。通 过课程改革,密切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和社会的沟通以及 和其他学科的渗透。语文是什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从感悟课走向本色课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随着改 革向纵深推进,我们也发现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 出现的一些问题。由于改革实施者对新课

9、改理念理解的偏差, 以及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课改进程中出现 了一些忽左忽右或者失度的问题。进入课改以后,由于重视了学生的整体感悟和独特体验, 大江南北的语文课堂便出现了满堂课流行的“你体会到了什 么?”词语教学、句式训练等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的训练,在课堂上突然不见了踪影。就算有,也只是象征性 地体现一下。再纵观近年来的公开教学、评优课堂,课课洋 溢着“暖人的情感” ,充盈着“精神的熏陶” ,课课上得感人 肺腑,课课上得震撼心灵。教师不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而 是将影视歌舞、绘画表演等非语文的方式充斥其间。文本解 读不立足整体,回归整体,任意肢解,支离破碎。我们的课 堂热闹了、

10、生动了,活起来了,但浮华背后逐渐丢失的却是 语文学科的本质特性。2002 年的“教海探航”征文中,邳州市实验小学孙伟、 王琳老师撰写的语文课不能忘“本” ,正是对语文新课程 改革的理性审读。文章对“教科书与其他课程资源” ,“基本 素养与时代新要求” ,“语文课与综 合性学习”,“语言文 字与现代教学媒体”等关系作了深入的思考。而 2007 年的 “教海探航”征文中,常州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的王芳老 师还关注了新课改以来语文命题的变化。她针对一些片面理 解新课改精神的命题现象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重视基础要 着眼运用,联系生活要体现语文本色,鼓励多元要创设思维 空间”改进策略中融进了她对新课程

11、背景下语文教学的 冷静剖析。伴随着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现状理性审读的 深入,“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追求本色语文” ,逐 步成为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者的共同愿景。随着理性反思的深入,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渐涌现出“和 谐律动、追求本真”的语文教学的丰富经验。在 2006 年的 “教海探航”征文中,张洪洪、董富强老师撰写的语文教 学:追寻“简单”与“深度”的和谐一文,就对工具性和 人文性的统一作了深层思考。 简单语文就是指按语文教 学的规律去做,是指教学目标简约,教法简洁的语文教学; 深度语文的实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参与语 言文字的训练过程,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层感悟,在培养语 感、

12、发展思维和积累语言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 “二者之 间没有矛盾, 简单与深度应是和谐统一的” 。笔者认为,所谓工具性,是说语文是学习、工作、生活 和交往的基本工具。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以语言的工具性为基 础和前提。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固有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程 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可以 帮助学好其他学科,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 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作。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包括教材的人文内涵、学习者的人文素养和语文学系(教学 )活动中的人文关怀。要使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转化为学习者的 人文素养,必须通过具有人文关怀的语文活动这个终结。所 以,语文学科的“人文

13、性” ,其核心要义是把人当作人。也 就是说,学生不是灌装知识的容器和任人塑造的物体,他们 是具有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并且有能力谋求发展和能动的 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是先工具性再人文性,也不 是先人文性再工具性。如果能够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自己学 习语文、自己应用“语文工具”的实践活动,那不仅是对学 习者的尊重,而且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发展的潜能:如果坚信 学生具有与生俱来的谋求发展的本能,就一定会选择这样的 教学思路: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自己学习的实践活动。两者 的统一是在语文教学的实践层面上。即在自主性的学习活动 中实现的。的确,作为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首先要 立足文本,钻研教材

14、,把握文本的工具性目标和人文性目标, 创造性地理解和用好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其次要把 握核心、整体设计,实现多元目标的增值。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整体性地发生、发展的,所以教师要寻 找和设计一种教学活动,能够整体地、一体化地实现多元化 的课堂教学目标。关键是教师要能从教科书里提炼出高品质 的学习任务,作为启动学生学习活动的操作把手。同时根据 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整体设计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知识可以给予,能力可以在实践中通过训练提高,而情感无法 给予也无法训练,情感只能去培养,只能在语言实践中熏陶 感染、潜移默化。”“如果学生能够专心地投入学习,那么, 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意志等等,什么都有 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在语文教学的实践层 面上,即在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实现的。在引导学生立足文 本、品味语言、获取知识、锤炼能力、体验情感、升华认识 的过程中,和谐的语文教学,将会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全面协 调的发展,并为自己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