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78451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内容简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聚焦社会的热点话题“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奋斗目标。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聚焦社会的热点话题“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奋斗目标。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

2、更加幸福。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又该怎么体现呢?那就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原本应该是幸福的。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幸福,是教育的人文价值目标。一时间,“关于幸福是什么,如何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成为全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关于教育领域的幸福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二)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模式和过重课业负担的困扰下,我们的孩子扮演着“学习的奴隶”的角色,他们并没

3、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大量的学习活动是被动的。受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条件、教学方式的限制,受家长追逐社会潮流的影响,他们总是要按照别人的意愿去完成自己不十分情愿的学业,造成了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正如纲要指出的那样,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这样的学习过程,孩子是感觉不到幸福的。学习活动的确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孩子的付出和努力,但艰苦不一定痛苦。短暂的、必要的皮肉之苦后的快感如果让孩子体验到了,那不但不是痛苦,反而是一种幸福。学生心灵的疼痛和创伤是难以愈合的,有时是无法挽回的。

4、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三)关注教师的教育幸福“工作着并快乐着”作为教育管理成果,令许多人津津乐道,也折射着教育工作者的辛苦与渴望。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本应通过从事教育工作而获得快乐与幸福,工作与快乐并不矛盾。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幸福感指数偏低。教师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是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通过设计具有幸福感潜质的教育素材和活动过程,学生才能真正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幸福。有人把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教师待遇问题,隐藏了教育管理机制自身存在的问题,显然是片面的。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中欧国际工

5、商学院行为科学中心主任奚恺元教授指出:“人们到底是不是幸福,取决于许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教育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为社会创造着幸福的同时,教育者更有资格享受创造的幸福。如果教师感受不到工作的幸福,又如何能教会孩子去感受幸福呢?(四)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学校做什么最有价值,怎样做最有价值。我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教师幸福地工作,让学生健康的成长”。我们认识到: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校教育就是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我们选择了一条文化建校、质量立校、特色名校的发展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学校、学生的整体水平大幅提高,赢得了家长的满意、社会的认可。

6、在教育上,学校更是关注“人”的发展,让学生在学校享受校园生活带来的快乐。坚持“怀揣着理想上路,充满着激情工作”的教师文化,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确定后,校领导班子认真研究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举办讲座,征求意见,至此幸福教育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共识。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借鉴有关“幸福教育”的理论,提出在校实施“幸福教育”,开展幸福教育实践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1.关于幸福的概念幸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并自然而然的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一种状态。对于个体来讲,幸福取决于人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标准。即使在相同的物质条件和

7、生活环境中,不同的人感受也是不同的。幸福,就是指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追求幸福是人们的普遍愿望。2.关于幸福教育的表述所谓幸福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增强师生“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给予幸福”能力的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理念、教育管理与评价、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领域的改革,给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工作过程以幸福的体验,从而实现人们为获得幸福而热爱教育、享受教育的目标。幸福教育包含三个层次,幸福教育首先是正确的幸福观的培养,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通过教育创造幸福人生的前提;其次是幸福能力的培养,培养师生“创造幸福、给予幸福、体验

8、幸福”的能力,这是通过教育创造幸福人生的基础;三是教育过程的幸福感和幸福体验,这是通过教育创造幸福人生的基本目标。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1、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国外现代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Wanner Wilson 1967年撰写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Diener(1997)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积极心理学的崛起,“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渗透心理科学,幸福感研究温度骤升。Seligman提出: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三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

9、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获得幸福的行动。遗传基因是无法改变的,于是,创造幸福的环境和获得幸福的行动成为人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这后两个因素我们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幸福需要教育,目前在美国有一百余所高校开设了幸福教育课程。积极心理学的大力倡导者美国心理学会Seligman首先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设幸福课。英国威灵顿公学、哈佛大学也加入这个行列。今天对幸福的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科学家、经济学家甚至政治学家都介入其中。不丹政府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莱恩的市场民主制度下幸福的流失相信幸福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2、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我国幸福感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

10、80年代(杨彦春、何幕陶、朱昌明、马渝根、周建初),研究主要与老年人精神心理卫生有关。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逐渐开始对其它人群进行研究。有城市成年人、运动员、大学生等。杨宏飞(2002)的教师幸福感研究,王艳梅(2002)的中学生幸福感的研究等等。在中小学最早提出“幸福教育”的是山东东营市胜利第四小学校长、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校长高峰,他们在2002年开始提出并实施幸福教育的,在中央教科所朱小蔓教授和北师大肖苏教授的帮助下,理论建构和实践研究形成相互支撑。朱小蔓教授在情感德育论系列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幸福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精神的发育和发展。刘次林博士在幸福教育论

11、中提出“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他对当代教育作了理性的反思。吴安春博士在北京新源里中学等就幸福教育进行了研究与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最近,部分专家、学者从德育角度就“幸福教育”展开了论述。教师幸福是教育幸福的前提,是引领学生走向幸福人生的重要资源。朱永新在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发展指出: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阅读、写作、共同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肖川在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提出:哪些因素影响教师的幸福、教师的幸福与专业成长有怎样的关系、如何促进教师的成长。高峰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与幸福教育提出:幸福教育要通过构建幸福课程、打造幸福校园、促进教师幸福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四、

12、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1.幸福教育是目的与方法的统一幸福教育是一种目的,它不仅要让人在教育过程中获得幸福,而且要让人终生充满幸福。幸福教育又是一种方法,它将本体论与幸福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生命本体的幸福论置于优先地位,从而让人真正从灵魂深处来感受和获得教育。因此,幸福教育就是目的与方法的统一。2. 幸福教育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课题研究以新课改的理念及有关专家的理论为指导,能初步解决师生课堂生活疲劳、无幸福感及课堂效益低下等问题。它有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能较快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让师生在单位时间内,教得轻松愉悦,学生学得快乐幸福,既减轻了教师与学生的负担,享受到课堂生活的幸福,又

13、获得了较高的效益,把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3.幸福教育是策略与行动的统一在幸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创新学校教育管理的新思路,使幸福学生、成功教师、发展学校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功创建出“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特色发展新模式。五、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我们开展幸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旨在探索幸福教育的有效推行策略,在理论与操作层面,特别是实践层面力求有所突破。通过研究,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以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指导、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坚持人本关怀,以师生的发展和幸福为目的,尊重和爱护师生的个性差异,使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提高师生幸福感。1. 幸福教育使师生

14、在教育生活中学会如何追求幸福,如何享受幸福。促进学校持续稳步发展。2. 幸福教育当前是理想化的,高于现实的,它引领社会,着眼未来,为未来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新人,同时让未来生活的理想首先体现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最大限度地使人获得全面发展、自由和幸福。3.幸福教育不仅给人以高品位的理想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且给人以幸福及其体验,这种幸福及其体验对整个人生有着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的一生能否获得幸福,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其教育生活能否获得幸福,这正是幸福教育最深刻意义和价值所在。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说:“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15、这个留下来的就是:人的和谐发展以及无穷的创造力和无限的幸福,这正是幸福教育终极追求。 “办幸福学校、塑幸福心灵、享幸福人生”是我校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六、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本课题以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为前提,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以全面提高学校育人质量为宗旨,让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内化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践行幸福教育的办学行为,打造幸福教育的办学特色。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1文化育人,探索与构建学校幸福教育的理论文化体系;2环境育人,探索与构建学校幸福教育的物质文化体系;3活动育人,探索与构建学校幸福教育的行为文化体系。七、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重点结合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名校”的

16、办学思路,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发挥优势的原则,既努力办出特色,又坚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教育教学本身的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制定配套措施抓具体,逐步实现办学特色。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丰富幸福教育的内涵(2)营造幸福教育的文化(3)打造幸福教育的课堂(4)开发幸福教育的课程(5)探索幸福教育的策略研究内容的操作设想1.以书香校园来引领,丰富幸福教育的内涵。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为幸福教育的重要行动,把幸福教育的经典理论推荐给教师阅读。通过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撰写教育随笔、读书体会,记录幸福轨迹。2以校园文化为基点,营造幸福教育的文化。重视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美丽的校园让人心旷神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