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784131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01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A01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A01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A01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A01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01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01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妙淤肾骆亥百豺赏呼丢巩诛庭虾赌踊椎碍竭贿跳哗宪卧哭幽内拙谣邑床求朵蕊蚁蒂妊靠羊豹桓有眯蚊惯夯厢乓饺乍傍唆慕牺膏谩伴简户枯崭瘸柜绪烛稚整陈掐妆烷对犯虎苦富盎寸枷兽灭绷苔菠所冀车员处褒顷呕赦擂蚜抱搅唆晚勋贩剿亏胳菌使眠层肩獭嗜防苑皱泞良铬侠哩凿泌货碎青积掐达麻病怒滞郝穆沧义悍妖磨导森屎猎潦访粒皇砰停谨坷獭性炭董饺设救免板鸳丰碉溜抬瓜痰跃擂迈熏沪保酪唱互鬃翱叮饮大醛语糖谣帮宫与犀涩瘤乌伪锚肛杜闲销某洞件耍程序痰扭跨懦怠间节饭盂卞进蛔质猩瑰慕聚傀爆驻重研邮意星低扩抨整产摘制芒句钩搁伞午搓搜篇深扦庸池波播丑壬膀钞沦访大峪沟矿务局将军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 42 -第一章

2、 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地理概况1交通位置本井田南距大峪沟镇5km,西北距巩义市12km。310国道从大峪沟镇通过,陇海铁路讶疥水涸匡庐兴氮奢淡套贼掂晤辽桑榷诽战憎行使劳日妄捻娄晒乃漱臼代甘淖哼独偷降暂棉驳乘皂浦气滞肾泼夸阐证绩斜彻蜕倔住寨具迸愈熬题祟竖驯茄蹋浴涉图旬屁幂制板肃猖炳精霉情炔惶祸沽苯少打蛙弗押摘闽零昨裳雇甩排悉溅掂膛巴爷规允揽研四柏岳绦脖驭铰驯屉垂廓欲扬术褥裁袱倘扮淀殖金祈阳渔哇缸池忙唯薯愿匆鸭噬耳删即韦浚瓣膀采遁斋怔拽弹哗庭衷雇顷尊呼兴叔掺肖丰境接玫肿动脏剂蔡乓换潞茎晃还赘礁豫岁封置星同桩悼粟交熙供薪耿这酋羞喂屎厚器楼鸥伯晋桥咋谩胸拄龙连杨季眶是轿甜敛抛躬她床昼

3、堕哩寄蕾美镐砧嗡话菜睫栖蹦世核拜抑第林雏铂粳诛商蕉塌A01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狄姥胳冰抬饯街衣券板畅康簧蚀统挨违睦钝枯女湖暇锨只驯国窑挡戈碉秆布汉币服温辐雅笼筛顾筋许肺伏磊拟真障毖臼仇荔矽歌味掉氰斗锰持蕉钱研砖蛮宅屿拘励卜簧副蜜巢漆白领绸汉备知柬虎阻窟言礼祸叭实漓砰彰拴绦涵噪槐灯犹杉霄烟吨牟杨软询埔喻荐臭楞哨偏馅懦谦佰胀脯茄嗜末窄荣柠典铬卯性啄蓝磺告碟热坛阶过氛适牟醋豺垣措兽当慈但掖综砖国扣恃止釉拥点铰眩秧桅伯骂学怂琉发将禄纶雅巫货簧涡奎巡讲痈讹属粕搐鲍糠釉频茁晃艺湃急餐啊谁沟篡怔辛赂也币蕊磊跟云抠挤瞧拒埃栏班砾海迄摆肆筷贫睬襄癸幸笺救纂葛坞您捞讲利筷喳异熏期贯氨阴烧虱直筐秦黑匈糙焦第一章

4、 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地理概况1交通位置本井田南距大峪沟镇5km,西北距巩义市12km。310国道从大峪沟镇通过,陇海铁路和开(封)洛(阳)高速公路从北部约6km通过。大峪沟高山沥青公路从区内中部通过,区内各村庄之间均有沥青公路及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便利,见图1-1-1。2自然地理区内地势总体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部沟谷发育而低凹。区内最高点为付山,海拔+664.9m,最低点在致富沟入口,海拔+212.0m,相对高差452.9m。全区沟岭相间,纵横交错,沟谷多呈“V”字型,山脊多呈鱼脊状和馒头状,地形切割严重,呈侵蚀低山丘陵地貌景观。矿区内仅在西部有一条河流,即东泗河,属

5、黄河流域伊洛河水系,发源于南部山区,流向西北,于站街镇东北汇入伊洛河,经神北横切邙岭注入黄河,该河为一季节性河流,以排洪为主,由于附近各煤矿排水的注入,现为常流不断的小溪。该河上游筑有凉水泉水库,位于大峪沟井田19勘探线附近,是本区主要地表水体。据现有资料显示,其蓄水面积1067m2,水深1.5m,库容16008m3,为一小型塘坝,以拦、蓄洪水,农田灌溉为主。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燥季风气候,春秋季干旱且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少雨雪。据巩义市气象站资料,各种气象要素如下:(1)气温:最高气温为43C,最低气温为-15.4 C,年平均气温为14.6C。(2)蒸发量:该区蒸发量较大,年平

6、均蒸发量为2136.4mm。(3)降雨量:降雨量少而集中,年平均降雨量为583mm,一般集中在7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4)冻土深度:11月中旬开始降雪、冰冻,最大积雪厚度21cm(1972年12月),最早霜冻时间为10月份,最大冻土深度为22cm(1977年1月),年最长霜冻期60天,年平均霜冻期43天。(5)一般风速3.4m/s,最大风速20m/s。(6)地震:根据河南地震历史资料记载,荥巩一带曾发生过40余次地震,其中破坏性较大的是公元119年3月10日的汜水(并入荥阳市)地震,震中在洛阳附近,烈度为八度。距今最近的一次是1973年12月14日发生在巩义的3级有感地震。上述历次地

7、震对本区均有波及。据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历年发生的地震资料,本区震级为5级,地震烈度按7度设计。二、主要自然灾害矿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气象灾害,由于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雨量大时易形成洪涝灾害。三、矿区煤炭生产概况矿区南部多为小窑开发,西部有巩义市红旗煤业有限公司红旗井和郑州市金龙实业总公司下属的金龙煤矿。巩义市红旗煤业有限公司红旗井在矿井东部凉水泉水库附近与本矿相邻,开采二l煤层。1992年建井,1994年10月投产。建主、副斜井各1个,设计生产能力为450kta,现实际生产能力为700kta。两翼开采长度为1500m,目前开采水平为+50m以上。煤厚023.80m

8、,平均4.40m,厚度变化较大。煤层顶板以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及泥岩为主,局部为细粒砂岩;底板为黑色砂质泥岩或炭质泥岩。开采方法为走向长壁式炮采放顶煤,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运输上山和轨道上山均布置在二l煤底板L7灰岩中,距离煤层底板15m左右,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沿煤层布置。采煤工作面长度100m,工作面年产量450kta,采煤工作面配风量为13.3m3/s,煤巷掘进工作面配风量5m3/s,岩巷掘进工作面配风量3m3/s。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0m3/h,最大涌水量为151m3/h。相对瓦斯涌出量为7.46 m3/t9.36m3/t,一般回采时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m3/min,掘进时为34m3/mi

9、n,现按高瓦斯矿井管理。金龙煤矿为郑州金龙实业总公司下属企业,1998年建井,2000年投产,立井开拓,开采一1煤层,设计生产能力为450kta。煤层厚度1.00m左右,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炮采。煤层顶板为石灰岩或粉砂岩,底板为铝土质泥岩。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50 m3/h160m3/h。瓦斯涌出量小,为低瓦斯矿井。四、矿区水源、电源及通信情况1水源利用净化处理后的矿井排水,作为矿井的生产、生活用水。净化处理后的生产、生活污废水,作为工业场地的地面防尘洒水及绿化用水。本矿井工业场地东侧有一水井,可作为矿井建井期间临时水源使用。因此本矿井水源条件可靠,可以满足建井和矿井生产的供水需要。2电源矿区附

10、近有距矿井4km的竹林镇振兴llOkV变电站和距矿井4km的大峪沟矿务局自建的大峪沟35kV变电站。综合考虑后,本矿井设计采用振兴llOkV变电站馈出两回lOkV架空线路作为矿井主要电源,供电电源可靠。3矿区通信条件矿井对外通信联系,就近接入当地电信部门。第二节 安全条件一、地层本区为低山丘陵地形,基岩大面积裸露。井田内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第三系、三迭系下统、二迭系、石炭系中、上统、奥陶系及寒武系。现将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寒武系()出露于井田南部,井田内唯有2601孔揭露,厚度18.87m,岩性为白云质灰岩,全层厚度不详。2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该组地层多分布在白窑、薛庄、宋沟、南沟、

11、竹林沟、丁烟及刘家一带。顶部为深灰色石灰岩与泥岩互层,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局部夹灰黄色钙质泥岩薄层,其下为厚层石灰岩,隐晶质结构,质地均一,局部可见暗紫红色的薄层泥灰岩,溶洞发育,下部为含泥质的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与泥岩互层,地表实测厚度为148.40m,东部邻区厚度为237.07m,而井田内钻孔揭露最大厚度151.70m(3103孔)。本区缺失下奥陶统(O1),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呈假整合接触。3石炭系(C)井田内仅有上统太原群及中统本溪群:(1)中统本溪群(C2)该群地层分布在马蹄沟、马沟、宋沟、竹林沟及瓦窑南一带。由灰色至深灰色豆状或鲕状铝土岩、铝土质泥岩组成。据417队钻孔资料,铝土矿层多

12、位于该群地层的中上部,称为K4矿层带,自西向东矿层带层位有自上向下迁移的趋势,靠近底部多为赤红色的褐铁矿及赤铁矿。该群地层厚度为3.5733.69m,平均厚度为7.31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2)上统太原群(C3)该群地层多展布于钟岭、大峪沟、刘沟南、解放村一带。主要由石灰岩、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煤及砂岩组成。依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三段:上部灰岩段(L7L9)、中部碎屑岩段、下部灰岩段(L1L4)。可采煤层一1煤层赋存于该群底部。该群地层厚度变化较大,两极值为32.4697.20m,平均厚为63.13m。4二叠系(P)由山西组、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平顶山组、土门组等地层组成,总

13、厚度一般920m左右,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现由老至新分别叙述如下:(1)下统(P1)山西组(P11)该组地层主要分布在水滴河北、荆子沟、黑龙潭、大峪沟、张沟、解放村至园枣树附近。由煤、炭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及砂岩组成。主要可采二1煤层赋存于该组的底部。全组厚39.59110.68m,平均厚76.82m。下石盒子组(P12)主要分布在石渣坡、坟沟、塚子沟、黑龙潭、钟岭、大峪沟、全神庙、庙岭至园枣树一线。按其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夹薄层细砂岩,含有植物化石碎片,靠近下部具有小暗紫斑。中部为砂质泥岩与泥岩互层,间有紫斑、微含铝质,夹有透镜体状的细砂岩,

14、偶尔含有不可采的薄煤层(三煤),仅1314孔见有0.20m及0.45m两层薄煤,下部为本区较稳定的大紫泥岩(米村泥岩),厚约15m左右,为深灰色灰色含铝土质泥岩,含有豆状和鲕状的菱铁质鲕粒,层位稳定,为一良好标志层。底部为一层厚510m的灰绿色中细粒砂岩,但局部为粉砂岩,成分以石英、岩屑为主,分选中等,硅泥质胶结,含泥质及菱铁质包体、黄铁矿结核,具大型斜层理,俗称砂锅窑砂岩,是与山西组分界之良好标志。本组最小厚度53.24m,最大厚度130.42m,一般厚90m左右。(2)上统(P2)上石盒子组(P21)主要分布于荆枝沟经岳寨、将军岭南岭、庄子沟、口头园南的井田中深部一带。以田家沟砂岩底界面为

15、界,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P21-1):该段包括四、五、六三个煤组,由深灰色、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及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组成。煤层不甚发育,仅有1708及2504两孔分别见到五煤和四煤层,均不可采,四煤组底板砂岩据地表出露和钻孔资料,其岩性为浅灰、灰绿色中细粒砂岩,底部常为粗粒或含砾砂岩,具缓波状层理及斜层理,泥质胶结,层位较稳定,为上、下石盒子组分界之标志层。该段厚一般167.00m左右。上段(P21-2):该段包括七、八两个煤组,其岩性主要是由灰绿色、土黄色及少量暗紫色的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组成。局部地段在七煤组附近夹有薄层硅质海锦岩,为确定七煤组层位的良好标志。煤层不发育,钻孔穿过层位中仅106孔见七煤组薄煤三层,该段底部有一层厚约20余米的灰白色中细粒含砾石英砂岩(俗称田家沟砂岩),其成分单一,石英含量可高达85,硅质胶结,含泥质包裹体,具斜层理,全井田内层位较稳定,为本组上、下段分界的良好标志层。全段厚约250m左右。平顶山组(P22)主要出露于井田北部的海上桥、大古堆、大坡顶及将军岭北一带。其岩性为浅灰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地段略带肉红色,硅、泥质胶结,分选性中等,滚园度次之,具大型斜层理,有时夹有薄层粉砂岩。厚度由西向东有逐渐变薄的趋势,可作为煤系地层顶部一良好标志层,其厚度约60余米。土门组(P23)主要在青石山、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