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1.1 林海教案 长春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783085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1.1 林海教案 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1.1 林海教案 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1.1 林海教案 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1.1 林海教案 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1.1 林海教案 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1.1 林海教案 长春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1.1 林海教案 长春版一、教材简析:林海这篇课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板块的第一课,课文选自老舍访问内蒙时写下的游记内蒙风光。这一板块的主题是秀丽山河。本文作者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并有景展开联想,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这篇散文景丽、物美、情挚。读后,令人不由得产生一种亲切舒服的感觉。景丽。老舍先生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

2、穷:“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物美。作者从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此句将大兴安岭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认识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切、舒服”之感顿涌心头。情挚。

3、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所以,我们美丽的兴安岭真是越看越可爱!”由此可见,老舍笔下的林海,景丽、物美、情挚,构成了文章鲜明的特色,给人以清新、流畅、亲切、舒服之感,其艺术魅力、感染力极深。二、编写意图: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祖国自然风光的美,并了解自然资源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二是引导学生欣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质朴而优美的语言。三、理清脉络:全文先总起,后分述,先写我初入大兴安岭的总印象,再从“岭”、林、“花”这三个方面分述所见,又从大兴安岭与祖国建设分述所思,从而具体表现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

4、和巨大贡献。四、写作方法:林海这篇课文的结构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先总后分课文共六个自然段,作者采用总起(第一自然段)分述(后五个自然段)的结构形式,先写对大兴安岭的总的印象,接着从“岭、林、花联想到木材,具体地分述,条理分明地记叙了他的所见所闻所想。(二)前后呼应课文以对“大兴安岭”这个名字含义的理解为线索,先在开头点明“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让人感到亲切、舒服;最后在结尾段“联想到兴安”中用“所以,我们美丽的兴安岭真是越看越可爱!”再次呼应开头。(三)层层深入课文的分述是以作者对“大兴安岭”这个名字的理解过程来安排的。作者先写景,通过细致的描写岭、林、花,让人感受到大兴安岭的美;接着

5、由“谁进入岭中,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怎能不马上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这一反问句自然地引出联想到祖国建设。由写景到联想,实际上是由大兴安岭的外在美写到内在美,递进式地层层深入。林海这篇课文的结构严谨自然,完整统一,在学习时应该认真体会这种结构美。五、语言特色:作家老舍巧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把大兴安岭的美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读者面前了,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与舒服。1、巧对比,突出温柔美“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峻。”作者看到大兴安岭联想到秦岭,拿秦岭的险峻、盛气凌人来比较,突出了大兴安岭的温柔可

6、爱。2、巧比喻,突出壮阔美“目之所有,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作者把大兴安岭比做大海,突出了它的宽广浩瀚;把群岭及其林木比做大海的波浪,化静为动,充满了活力,突出了森林的壮阔雄伟。3、排比,突出变化美“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这里使用了排比手法,既写出了大兴安岭的千山一碧,又显示了绿色的细微差别、层次与变化。4、拟人,突出整体美作者先由远及近地写河岸有许多野花,松影下有各种小花,花丛里藏着小果;然后把树与花果联系起来写道:“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多漂亮啊!老舍

7、真是妙笔生花,把兴安岭当成一位俏丽妖艳、巧于梳妆的姑娘来写,从下到下,由树到花,浑然一体,色彩缤纷,突出了它的整体美。六、学习目标:1、会认“俏、桦”等7个生字,会写“峻、蝴”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广厦、盛气凌人”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通过学习课文,掌握大兴安岭景物特点,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展开想象、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3、欣赏老舍先生质朴优美的语言,感受祖国自然风光的美,并了解自然资源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七、教学策略:1.课前,可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大兴安岭,了解其位置。如有可能,找几幅大兴安岭和秦岭的图片,以便从

8、感性上认识两者的不同。2.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感受大兴安岭那种特有的温柔的美。首先,要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语句表述的意思。如,“云横秦岭”,指的是云在秦岭的半山腰,可见秦岭山势之高。其中的一些比喻句、拟人句更应指导学生理解。教学时不必讲比喻、拟人等名词术语,而要让学生从内容上具体体会其中的“海洋”指什么,“白色的浪花”指什么,为什么说兴安岭会打扮自己。在理解这些语句的意思时,还要注意不要让学生产生误解。如,课文拿秦岭同大兴安岭对比,主要是为了说明大兴安岭给人一种温柔、亲切的感觉,不像秦岭那样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作者丝毫没有贬斥秦岭的意思,因为秦岭的雄伟、险峻也是一种美。其次,在引导学生理解重

9、点语句的时候,还要启发学生想象语句所描述的情景,如,“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是什么样子,“海边上”“泛着白色的浪花”是什么样子,“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是怎样一幅画面。要力求让学生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一幅图画。再次,在理解、想象的基础上,加强诵读,特别是有感情地朗读,是感受景色美、语言美的主要途径。朗读本课,有些地方需要教师略加指点。如,“大兴安岭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读这一句时,两个带引号的“岭”和“大”要略加强调,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大不一样”和“不大一样”是不同的。“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

10、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这句里的六个“的字结构”形成三组对比,每一组在朗读时,语气、音调应略有变化,以突出岭的形态之多。3.语言质朴而优美,是老舍先生作品的一个特点,也是本课的一个特点。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在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美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语言美的主要途径是朗读、背诵和抄写。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一些段落,抄写一些优美的语句。4.活动提示(1)思考与交流。第1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林海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前提下,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作者抓住“岭林花”三方面的特点描写大兴安岭,使得课文主要内容的叙述清晰

11、明确。学生只要认真读文,就能找出这样的写作特点。第2题,“这篇课文在表达顺序上很有特点,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林海的?”这一题目与上题相互关联。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比如作者是按“岭林花”的顺序来写的,也可以说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描写的。第3题,“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下面的句子描写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这道题考查学生通过具体的语句,认识课文具体生动的描写特点,为练习运用这种写法打下基础。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描写岭时,作者抓住“温柔”的特点,通过与秦岭的“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云横秦岭”等特点进行比较,突出了大兴安岭的山势平缓,线条柔和。描

12、写林,用“群岭起伏”比做“林海”的波浪,极言其大,突出树木之多。写白桦,说它们是俏丽的,突出作者的喜爱之情。青松邀请白桦为裙,再现出一片轻快亮丽的图画。以“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把大兴安岭看做是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绣花鞋”指的就是盛开的野花,巧妙的一笔,表现了它在大兴安岭美丽景色中的特殊作用,同时,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也蕴涵在其中了。(2)拓展与运用。读一读课文第4、5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4、5自然段写青松、白桦和美丽的野花,作者把青松比做爱美的姑娘,邀白桦为裙,小花为绣花鞋,“多么会打扮自己啊!”“各种各样的小花”甚至连爱花

13、的老舍也叫不出名儿来。“招来的小蝴蝶”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作者将小蝴蝶也赋予了感情,实际上是表明作者在看到这一切、描写这一切时是带着自己的感情的,作者对大兴安岭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爱惜之情。在描写的过程中,作者的脑海里始终呈现出一幅优美的图画,青山、绿水、各色小花、飞来飞去的蝴蝶、珊瑚珠似的小红豆,这是作者丰富的想象,也是大兴安岭真实迷人的景色。第6自然段,作者仰望蓝天,置身于青松白桦丛中,展开无尽联想,想到祖国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有兴安岭的贡献,想到千山一碧、万古长青就和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心中对景物的喜爱自然过渡到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最后一句,“我们美丽的兴安岭真是越看越可爱!”这句话不光

14、是对景物的赞叹,更通过联想,想到大兴安岭对祖国建设所作的贡献,发出对大兴安岭由衷地赞美。(3)积累。查词语的意思需要借助工具书。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积累词语。万古长青:永远像春天的草木一样欣欣向荣。也说万古长春。第2题体现了课标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自己的评价和体验。教师鼓励学生独特的阅读体会,能积累自己喜爱的词语和句子。5.课时安排:建议本课用3课时。八、教学流程:(一)、创情导课1.请同学们用几个词来描述一下所见海的样子。生:波澜壮阔,一望无际; 生:汹涌澎湃,潮起潮落; 生:波浪涛天,浪花飞溅; 2.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

15、文章林海,我想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把课题写出来,请同学们推荐写字最好的同学到前面来写。如果其他同学愿意写可以跟着这位同学进行书空。(板书课题林海) (二)、学习写“岭”的一层。运用以上方法,在小组普遍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重点交流以下两句。a、“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峻。”在去掉句中的“点”字后的比较朗读中,体悟这里的“岭”是温柔的;在与秦岭的对比中,突出“岭”的温柔。b、“多少条岭啊也看不厌。”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爱得多深!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课文。(三)、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描写“林”与“花”的两层。交流过程中,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感受意境美、语言美。a、为什么同是绿,却绿得不一样?让学生合理想象,体会把“绿”写具体了。b、学生体悟:蝴蝶的到来,使这儿静中有动,格外美,加上蝴蝶的斑斓色彩,真可谓“锦上添花”。C、通有目的、多形式的读,在体悟描写手法的同时记诵精彩的句、段。如,写“花”的一层不仅句子美,而且内容很有层次,值得积累。教师没有多余的提问与讲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