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课标全国卷I·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答案解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78107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新课标全国卷I·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新课标全国卷I·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新课标全国卷I·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新课标全国卷I·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新课标全国卷I·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答案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4新课标全国I文综历史选择题答案解析(原创)江西省樟树二中 历史教师 敖小强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解析:A项错误,君主专制从思想上看始于战国韩非子,从制度上看始于秦朝,而当时的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更谈不上宗教权威;C项错误,祖先崇拜在原始社会就有,与皇权至上不够成因果关系;D项需联系西周的宗法制度去判断,宗法制

2、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在西周以后的整个中国长期存在,从秦朝到清朝,宗法制度突出表现在皇位的继承上仍是主要沿用嫡长子世袭,故与题干不相符,排除。通过排除法,可知正确项为B。此外,还可借助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统治者的文化行为实质是为维护其政治统治服务的,进一步确定正确选项为B。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解析:A项表述太绝对,是错误的,如本题中尽管皇帝灭佛,但佛教在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消亡;B项不

3、符合史实汉武帝始,儒家思想获得正统地位,并延续整个传统中国,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最大;佛教在魏南北朝时期就盛行,社会基础并不薄弱,故D项排除。通过排除法,可知正确选项为C。此外,还可联系教材知识点“三教合一”,即儒、道、佛三种思想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儒学虽然面临挑战,但最终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在宋明得以成熟,从面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正统地位,可进一步确定正确选项为C。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解析:本题审题很关键,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新认识”,可明显排除A、B两项,A项是战国时

4、的孟子的人性观,B项为战国时荀子的人性观;这说明它们都是古已有之的对人性的认识,不是“新的认识”。第二个关键信息是“宋明”,可排除C,可举出一反例,即明朝理学家(心学也是理学)王阳明就继承了孟子的人性善的观点。故正确选项为D。此外,可联系宋明理学的所学知识宋明理学家把伦理道德上升为宇宙哲学的高度,在方法论上,程朱理学主张向外(格物致知),陆王心学主张向内(发明本心),但目标都指向伦理道德,而伦理道德的本质是善,可进一步确定正确选项为D。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

5、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解析:注意本题中的时间信息“清初”那时的中国仍处于传统社会,不存在资本市场(因为资本市场是近代社会的产物),故排除B项;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是鸦片战争以后才开始的(可联系“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知识点帮助判断),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的大意是外国货币涌入中国,并没有涉及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朝统治内容,故D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另外,外来货币涌入,这表明中国的对外贸易出超明显,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故正确选项为A。此外,联系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前,在中英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这一知识点,可进

6、一步肯定正确选项为A。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解析:读透题干本质意思很关键,该题干的本质意思是:英国商品在鸦片战争后仍然滞销,原因是什么?A项符合史实,但无法解释原因,因为印度的经济同样受到破坏,甚至破坏程度更深;B项不符合史实,是错误选项;C项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高于印度。故正确选项为D。此外,可运用唯物史观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可帮助进一步确定正确选项为D。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

7、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解析:C、D项表述均太绝对,不符合事实,首先排除;如C项,梁启超也是知识分子,并不是在政治上极为保守,而是主张改良;D项可举一反例康有为的变法思想的突出特点便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至于A、B两项的取舍,可抓住本题的关键几处信息点“1898”联系戊戌变法、“百余举人”和“近万名举人”少数读书人赞成和多数读书人反对, A项不足以解释为什么会有百余

8、人赞成;经综合判断,B项更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B项。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解析:本题适合学生的最佳解决办法是排除法。A、B、D都无法真正回答题干中波及的比例的差异。故只能选择C项。虽然C项的所表达意思可能大多数人不太明白,但并不影响选出正确答案。这也是高考题的一个很鲜明的特色。31“一五”计划期间

9、,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解释:本题可明显排除C、D两项,因为C项中的“灾害”应发生于19591961年,不符合题干中的“一五计划”(1953-1957),D项的时间是“一五”计划之前的事情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而这恰恰是“一五”计划实施的前提条件。A项与题目无关,如果更改为“有利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是正确选项。计划供应对于扩大积累,推动我国工业化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故正确选

10、项为B项。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解释: A项应发生在古代罗马,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不符合题干意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恰恰不需要获得批准,故排除。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获得批准”、“未经允许”,而不是“自杀”,换句话说,自杀是可以的,只是需要获得批准;故如果公民要自杀并提出申请,那么自杀是可以的。因此C项比B项更符合题意。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

11、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解释:本题关键信息“自由人”和“其它人口”。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自由人”主要指白人,“其它人口”指的是黑人和印第安人等,这样的规定显示它们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显然不是州的不平等,而是种族的不平等;故排除D项,而根据题意可明显排除A项(“主权在民”与“主权在君”相对),C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故可确定正确选项为B。另外,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宣言的内容: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

12、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符合天赋人权的原则。故正确选项为B。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解析:A、C两项均以偏盖全,没有反映题干中的“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的这一信息,犯了反映题干信息不完整的毛病,故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当时的苏联还没有形成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指令的形成是个渐进的过程,最终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因此也就谈不上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故

13、排除。因此正确选项为D项。此外,可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特点在工业方面,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两种形式,还允许部分地恢复小型私人企业;实质是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工农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进一步确定正确选项为D项。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解析:B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贸易壁垒”只能减少,不可能真正消除,故排除。D项表述错误,欧洲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并不能因此说是领导地位,今天处于领导地位的是美国,故排除。欧元主要是欧盟内部流通的货币,欧盟与欧盟之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对外贸易)的结算主要是用美元,所以,它的作用更突出的是有利于欧盟内部国与国之间统一市场的发展,而不是欧盟对外贸易方面,故正确选项为A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