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成长训练 鲁教版选修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780028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成长训练 鲁教版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成长训练 鲁教版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成长训练 鲁教版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成长训练 鲁教版选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成长训练 鲁教版选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成长训练 鲁教版选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成长训练 鲁教版选修2夯基达标1.与风暴潮形成相关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热带气旋D.温带反气旋解析: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答案:C2.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是()A.连续向岸吹的强风B.连续离岸吹的强风C.天文大潮中的高潮D.海底火山的喷发解析: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答案:A3.关于海啸的说法,错误的是()A.海啸大多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B.海啸波在大洋中传播时能量衰减很少C.海啸和风暴潮造成的危害均由巨浪引起D.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

2、最频繁的国家解析:风暴潮的危害系水位暴涨以及相伴的狂风巨浪引起;海啸的危害则由巨浪引起。答案:C4.关于海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冰仅出现在北冰洋海域B.冬季,我国的边缘海中仅有南海不会形成海冰C.海水含盐偏高的海区往往最先形成海冰D.海冰的危害主要由膨胀力及其运动时的推撞力引起解析:海冰是极地和高纬度海域特有的水文现象,四大洋均有海冰出现;冬季,我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会形成海冰;风弱、浪小、流速慢、海水含盐偏低的近岸浅水区会最先形成海冰。答案:D5.关于冰山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山属于咸水冰的一种B.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大致相当C.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形成的D.北大西洋

3、的冰山可能来自南极大陆解析:冰山属于淡水冰的一种;根据淡水与海水的密度差异可知,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比值大致是15;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形成的;由于低纬海区水温较高,南极大陆断裂形成的冰山不可能到达北大西洋。答案:B6.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A.多发生在夏秋季节B.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大C.增水过程相对平缓D.常出现在中低纬地区解析:注意热带气旋与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的区别。热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大。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其特点是增水过程相对平缓,常出现在中高纬地区。答案:C7.由岩

4、石圈活动引发的海洋自然灾害是()A.风暴潮B.冰山C.海啸D.海冰解析:由岩石圈活动引发的海洋自然灾害是海啸。答案:C8.关于海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冰是北冰洋特有的水文现象B.印度洋不可能有海冰现象C.海冰一定是咸水冰D.风弱浪小的近岸浅水区会最先出现海冰解析:海冰是极地和高纬度海域特有的水文现象,四大洋均可能出现海冰现象。广义的海冰包括咸水冰和流入海洋的河冰等淡水冰。风弱、浪小、流速慢、含盐偏低的近岸浅水区会最先出现海冰。答案:D9.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6E)发生8.7级地震。震中距海

5、岸约30千米。地震引发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北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材料二:印尼海啸波浪到达时间和死亡人数如表1所示(据自然杂志,2005)表1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孟加拉震后30m1h1h1h2h死亡228 0005 38468592斯里兰卡印度马尔代夫索马里震后2h2h30m1h7h15m死亡31 00088 00082150(1)关于本次地震引发的海啸说法,正确的是()A.海啸只能由地震引发B.海啸是具有巨大破坏力的潮汐C.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D.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8级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2)发生地震时当地地方时为_。(3)A半岛地形的突出

6、特征是_。受本次海啸袭击严重的C地农业发达,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_。(4)在开发A半岛上最大河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的关系?(5)根据材料二说明地震海啸所具有的特点。(6)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经常遭受飓风、海啸和风暴潮的袭击,请简要说明其自然原因。人类可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解析:本题以印度洋地震海啸为背景,一方面要求重视图文资料的信息解读,另一方面要求学习时要能广泛地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据统计在20世纪,全球因海啸死亡的人数达5万之多,大约每7年发生一次毁灭性的海啸。答案:(1)C(2)7时22分(3)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水稻种植业(4)在开发澜沧江时

7、,应注意该区域为地质灾害多发区,要注意防止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危害,注意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好生态环境。(5)海啸具有突发性、影响距离远、危害大等特点。(6)处于板块交界处,海洋底火山、地震频繁,这些地质灾害经常产生海啸;夏季风(西南季风)的影响;孟加拉湾为向南敞开的喇叭形海湾。加强火山、地震的监测预报;利用气象卫星加强气象预报;建立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10.(经典回放)2002年春,世界许多地方发生了强烈地震。3月31日,台湾东部太平洋海域发生7级以上地震,台北市最大烈度为2;4月9日,伊朗北部发生5.0级地震;4月12日喀布尔市发生5.8级地震,最大烈度为8;4月18日凌晨,墨西

8、哥西侧太平洋海域发生地震;4月20日美国东北部纽约州发生地震。据此回答(1)(3)题。(1)下列地震,震源位于海沟附近的有()A.台湾“331”地震B.喀布尔“412”地震C.墨西哥“418”地震D.纽约州“420”地震(2)伊朗“49”地震()A.靠近板块交界界线B.远离板块交界界线C.震区两侧地壳发生张裂D.震区两侧地壳互相挤压(3)“331”地震与“412”地震中,造成台北市与喀布尔市烈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有()A.两次地震震级的差异B.两地海拔不同C.“412”地震震源较浅D.台北距“331”地震震中较远解析:(1)海沟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交界处。题目中四个地点的地震除纽约州外

9、其他三个都发生在板块交界处,但喀布尔拉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大陆与大陆板块交界处,不具备海沟形成的条件。台湾、墨西哥分别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美洲大陆板块的交界处,位于海沟附近。(2)伊朗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交界处,因此本题选择A、D。(3)本题是关于地震的震级与烈度两个概念的区分、比较,“331”地震震级比“412”的大,但是台北的烈度却比喀布尔的小,这说明它们的震中距、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逐一分析选项描述,与事实相吻合的是C、D。答案:(1)AC(2)AD(3)CD11.(经典回放)下图“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和“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

10、图填空并回答问题。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第(1)(2)题的相应空格内。A.洪水B.风暴潮C.干旱D.水土流失E.泥石流F.台风(1)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_、_。在图(四)中,地区与地区共有的自然灾害是_(多项选择);在地区内_、_灾害的分布地区最广;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_灾害分布最为集中。(2)(多项选择)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中的是_,发生在大气圈中的是_,发生在水圈中的是_。(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3例)_

11、。_。_。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在中国洪水与干旱分布地区最广。从图中可看出、都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季风区。因此在两区内洪水、风暴潮、干旱、泥石流都多有发生。地区是黄土高原区,干旱、水土流失多有发生。地区地处第一、二级阶梯交替处,由于地质活跃、降水集中等因素,多发生泥石流。第(2)题水土流失、泥石流多发生于岩石圈内,干旱、台风多发生于大气圈中,洪水、风暴潮多发生于水圈中。第(3)题可联系我国近几年的水利工程、生态工程作答。答案:(1)ACABCFCDE(2)DECFAB(3)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水库)等在黄河中上游(或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或加固长江、黄河堤防等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或在城市内疏通排水通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