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778544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姓名: 彭宏辉学校:菊泉中学2008.4.15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菊泉中学 彭宏辉摘 要: 一个引人入胜的、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让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并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本文主要阐述了创设教学情境的背景和意义,指出了当前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最后用案例的形式提出了五种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的方法。关键词: 数学学习 情境教学 有效性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

2、本理念是: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以及“数学学习不仅

3、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而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这充分说明了创设教学情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广义上说,凡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情境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中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的理解知识、建构意义。数学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因此创设一个恰当、合理、有效的教学情

4、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能让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并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并且逐渐培养创新意识。二、 当前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存在的问题及理论探讨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激发学生主动去联想、想象,积极去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习内容有关的形

5、象或思维成果;(2)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很多教师也都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努力想把课堂教学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但是我在参加教研活动、科组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教学情境存在低效、无效的现象,主要问题表现为:(1)创设的教学情境只是走过场,没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作用,也不能便于学生操作、理解、学习有关数学知识,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2)为情境而情境,情境脱离教学实际、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联系;(3)创设的教学情境有点牵强,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存在或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或者是过时的,不具备时代生活气息。(4)创设的教

6、学情境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是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不是学生熟悉的;(5)过度使用电脑信息技术演示,忽视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因此我认为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应考虑三个因素:(1)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即认知规律)和学习基础、生活经验;(2)数学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数学学习的特点、规律;(3)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水平和创造力,还包括学校(或教师)能否提供相应的场地、相关的学习材料准备。从有效的角度来说要考虑以下三点:(1)所创设的情境包含的信息能否足以支撑起相应的数学问题;(2)情境创设应符合学生的情趣倾向;(3)创设情境的劳动成本越低越好,而情境所带来的教学效率越高越好。这就是说创设有效的

7、教学情境要以下面三点为依据:学生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基础(能学);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即能反映人类认识成果(该学);学生应具有获得材料的意义和学习动机(愿学)。具体来说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应遵循以下要求:(1)合理性。即情境创设中的背景信息应符合现实生活场景和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其数学信息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所设计的问题情境要围绕既定的数学知识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思维发展的实际;兼具有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和发展性。(2)有效性。首先,数学情境的创设应以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着力点,做到有的放矢,不会因无关紧要的情境影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要难度适宜,兼顾

8、对学生的挑战性与可及性,做到能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后,要注意时机,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在不同的课堂教学阶段,向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方法1. 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教学情境案例1: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我们可以利用古印度国际象棋棋盘装麦的故事,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古印度国王酷爱下棋,苦于棋无对手,向全国悬赏下棋高手。一个青年人赢了国王,国王许诺答应他一个要求。青年人说他的要求不高,他要国王给他麦粒,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以此类推,每格

9、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格的2倍,一直放到第64格。国王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过不久,大臣气急败坏地跑过来对国王讲,全国的仓库的麦子都不够给这个人,而且这个数字大得超过了恒河沙滩上的沙粒。学生们马上饶有兴趣地展开了短时间的激烈讨论。他们对故事中麦粒的计算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老师不失时机的指出必须使用“乘方”这种新的运算才能算出每格棋盘上的麦粒,最后求和。充分引起了学生对于新知识“有理数的乘方”的期待与迫切学习之情。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节课老师就是通过介绍生动而

10、有趣的数学传说,创设了具有巨大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类似的还有: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笛卡儿的故事;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中关于韦达的故事;勾股定理的历史典故等等。2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案例2:在字母表示数这个内容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创设这样一个游戏情境:师举例:一只青蛙4条腿,2只眼睛,1张嘴,扑通1声跳下水生1:两只青蛙8条腿,4只眼睛,2张嘴,扑通、扑通2声跳下水生2:三只青蛙12条腿,6只眼睛,3张嘴,扑通、扑通、扑通3声跳下水生: .当青蛙数量增加时,学生的出错率也越来越高,同时学生的参与热情也高涨。师提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如果

11、青蛙的只数是n只,那么生回答:如果设青蛙的只数是n只,那么n只青蛙4n条腿,2n只眼睛,n张嘴,扑通n声跳下水(学生很快就说出来了)案例3: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教学中,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请每位同学准备4个立方体,自备剪刀,6人一组,将立方体沿不同的棱展开,有多少种不同的剪法,请同学将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看哪组方法最多,速度最快。创设这样的游戏或竞赛情境,学生既觉得有趣味,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竞争意识,又能使他们易于掌握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3设置悬念或矛盾,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案例4:同样是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老师利用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作为新课的引入。”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12、为8844.43米,现在有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mm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可能超过珠峰吗?”学生们马上饶有兴趣地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张纸对折后,厚度不会增加很多,所以对折30次厚度能否超过珠穆朗玛峰,这就产生了认知冲突的矛盾,引起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案例5: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某老师一上台就神神秘秘地说:“同学们,你们每人想一个自然数,将这个数乘5减7,再把结果乘2加14。”过了一会儿,“你们算得的结果的个位数字一定是0。”顿时教师里像炸了锅似的,“老师,你真行,你会算命吧。” “等你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

13、,你也会算了。”“快点告诉我们啊!”学生的学习热情马上高涨,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想知道为什么可以算出来。这节课老师就是通过创设了一个有悬念的数学情境,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向,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4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数据,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案例6: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我了解到我所教的班的学生喜欢打篮球,我就利用课本上的例题创设了这样一个与现实生活有关的教学情境: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1场得2分,负1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

14、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又消除了对数学知识的距离感,在顺利引入新课的同时,让他们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服务于生活。5.开展活动、动手操作,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案例7:字母表示数一课,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用小木棒搭一搭如下图所示的三角形,问搭建1个、2个、3个、4个、及n个这样的三角形各需要多少根小木棒?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规律。(3根) (5根) (7根)学生得出: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2n+1根小木棒。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出一般规律并用字母表示数;在此探索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变化规律

15、的过程,体会到“为什么要学习代数式”和“代数式是怎样产生的”。案例8: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我首先提问“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一开始几乎所有的学生凭借生活中的印象回答“是”,这时,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小纸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通过学生分组演示和交流,否定了答案从而为上好这节课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接着我又提问:“三根小纸棒的长度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呢?”这个问题虽然难度大了一点,但学生很乐意去思考,大家都动手去实践、去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新课标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提倡让学生勤于动手,新课标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提倡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看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还有很多,它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依赖于教师的知识面,依赖于教师的创造性。但是无论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服从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探究和思维的发展;都要讲究合理性和有效性。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