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技巧及常用词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77783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技巧及常用词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言文阅读技巧及常用词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言文阅读技巧及常用词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言文阅读技巧及常用词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言文阅读技巧及常用词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技巧及常用词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技巧及常用词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一个原则,四种方法 文言文阅读试题涉及了高中文言文的大多数知识点,综观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以及各单独 命题的省市卷,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题型大同小异,无怪乎就是实词解释、虚词辨 析、人物形象特征性格的理解以及文章文意的理解与赏析之类,再就是2002 年新增加的句 子翻译题。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试题少(4小题),而且绝大部分以客观题的方式出现,所以 掌握答题技巧,迅速排除迷惑项,是做好文言文客观题的关键。现在就常考的四小题文言客观题谈谈自己的解题技巧一个原则,四种方法。 一自下而上的原则 做文言文阅读题,首先应对文段用心精读一遍,文段后的注释往往有提示作用,也要加以关

2、注。文段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有些生疏,可以暂不去管它。我们在 大脑中应快速存贮以下信息:文章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官运仕途、从政业绩、人品性格以及 其他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可以在试卷上圈点勾画),但我们如果做完其他题再考虑“信息筛 选题”与“分析概括题”,又必须重读选文,费时费力。同时,“分析概括题”不管是“正确 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错误的只在一小点,换句话说,选择项中绝大部分分析概括 的内容都是正确的,这就大大有助于我们理解阅读文段,有助于我们理解解答文言实词、文 言虚词以及信息筛选题时所应该掌握的具体的语境。因此,精读原文之后,接着我们就应该 趁热打铁,从后往前做题

3、,这就是所谓的“自下而上”原则。二四种方法:1. 文言实词题词性法 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众所周知,汉字的词 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解题。如 2001春季京、皖、蒙 高考试题: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视事,恂恂若不能始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B.不许,于是人人惴恐惴恐:恐惧C. 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雨雪:下雪D.以石,行旅便之行旅:行走旅游此题考查实词的理解,解释不正确的是D项。D项中“行旅便之”的“行旅”是行

4、人旅客之 意,该是名词,不该是动词“行走旅游”之意。 再如 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B.不 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 者C 项中“樵”应为名词,指柴草,充当“取”的宾语,而答案却是“打柴”,成了动词,与 “取樵”中“取”重复,故错。2. 文言虚词题代入法 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18 个文言虚词的用 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高考考查文言虚 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

5、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 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答题时,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 意义代入另一句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则不相同。如 2002年春季 全国高考试题:1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铨简秀士,以为宾友, 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 怀王以不知忠臣,故内惑于郑袖 B.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 乃见释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以恪为左辅是为四友 是说也,人常疑之D.使求过 丸行过夷门,见侯生A 组中的第二句出自屈原列传,意思为“因为”连词,套到第一句中解释为“于是诸葛 恪等人因为(有才能)而被选入”讲得通,

6、故两个“以”用法和意义相同。B组中的第二 句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见”是副词,表被动,解释为“被”,而第一句的“乃见释” 解释为“于是放走了他”而“见”在这里相当于代词,指代第三人称“他”,因而两个“见” 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 C 项比较简单,第二句出自石钟山记意思为指示代词“这”,代 入第一句讲得通,因此两个“是”意义和用法也相同。D项的第二句出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过”是“经过”的意思,将这个意思代入第一句“派人寻找经过的弹丸”似乎也讲得通, 但笔者认为此句中的“过”解释为“射过”更好些。通过这样的代入法的运用,我们就可以 准确无误地判断此题的正确选项为B。3. 信息筛选题排除法根据陈述对象可

7、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 在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选文中出现的人名不止一个,而我们在答题时需要熟悉的仅是题干 中的这个人(也可能是两个人, 2002 年考题中的父子)的行为举止,此时我们可以根据主 人公来做初步的筛选:把罗列的句子中不是“这个人”所说所做所想的句子排除,相应的,包含这个句子的选项也就可以排除了。如 2004年高考 试题(湖北卷):1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魏元忠与张氏兄弟相互斗争的一组是()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 今承乏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将使与昌宗廷辨之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贿以美官,使证元忠若获罪流窜,其荣多 矣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小

8、人之言A. B. C. D.阅读文段中“这个人”为“魏元忠与张氏 兄弟”,而中为太后之所为。为宋璟劝说张说之语,假如得罪被放逐,也比党附邪恶、 陷害正义以求苟且偷生好得多。为张说据实回答。这样一来,的叙述对象与题干中 的“这个人”无关,故可排除,一下子就可以确定答案为B。根据关键词也可以排除干扰 项,确定答案范围如 2004 年高考试题(天津卷):13下列记述曹彰言行的句子,可以作为曹操“黄须儿竟大奇也”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的一 组是()数从征伐,志意慷慨。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丈夫一为卫、霍, 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率师而行,惟利所在,何节度乎?”彰

9、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如太子言,归功诸将。A. B. C. D.曹操作此评价的依据是曹彰在北征中的言行,关键词在“北征中”,而皆为北征之前, 况且是曹操批评曹彰的话。由此,可以确定就是Do4.分析概括题对照法 此类题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 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照,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 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注意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 确、人物性格是否准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要总体把 握文意。如:2004 年高考试题(福建卷)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10、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 申屠嘉早年随高帝征战,孝文帝时,旧大臣多已过世,余下的没有合适人选,孝文帝又不 愿因任用窦广国而招来非议,才让申屠嘉当了宰相。B. 申屠嘉为人廉直,不畏权贵。邓通在朝廷上傲慢无礼,皇上对他宠爱有加,申屠嘉不顾皇 上袒护和求情,发文叫来邓通,严加斥责,并依法斩首。C.皇上重用晁错,而申屠嘉提出的 意见却不被采用。申屠嘉就抓住晁错过失,奏请皇上惩处,皇上不同意诛杀晁错,申屠嘉后 悔没有先斩了晁错,回家后吐血而死。D. 司马迁对申屠嘉做了评价,肯定了申屠嘉大案刚毅守节,但又认为申屠嘉缺乏韬略学识, 因此难与萧何、曹参、陈平齐名。答案B对照原文,我们可以发现本项

11、的错误有几处,首先邓通“傲慢无礼”,与“皇上对他宠爱有 加”位置交换,其次皇上是在邓通向他求救时,才想办法的,而不是袒护在前,再次是“发 文叫来邓通”,原文是皇上让邓通去,他才去的,不是直接把邓通叫来的,最后原文没交代 邓通被斩首的事。所以B项答案是不正确的。第一部分:读懂文言文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一、怎么去读(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 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 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

12、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 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 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 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

13、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第二部分:如何答题一、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 等知识点。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 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

14、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相关知识】一词多义的产生: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 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 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 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附录:考纲规定的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5种内在关系识记) 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 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3度

15、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 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 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 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9 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10 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11 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12 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二、内容归纳题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1)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三、文言翻译题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赋分点: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2译 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备查知识 1:常见文言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