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多元整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777204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多元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多元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多元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多元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多元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多元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多元整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多元整合以多元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包为例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第一幼儿院 罗红辉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学前教育界开始认识到“整合”对于幼儿学习的重要意义。为学前儿童提供 “整 合”的课程,成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纲要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 的、启蒙的,”强调“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 面的发展”,将“整合”作为一种儿童观、教育观贯穿于所有的教育活动中,这既是纲要精神的体现, 又是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幼儿教育需要高度的整 合。这就意味着幼儿园课程

2、设计应该以提高幼儿基本素质出发,不但要关注各种因素之间的互动与渗透 反映幼儿教育的整体观,还要体现在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法和教育资源的有机、有序、有效地 整合。 那么,什么是“整合”?十八世纪英国学者斯宾塞对于“整合”的解释有两层含义:第一,结构的各部分之间 的相互依赖性;第二,结构的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和控制。欧美课程社会学最初借用的“整合”专业术语作 为一种课程运行机制,愿意是指综合、融合,成为整体。演变为一种课程观的话,即是任何一个系统不 是构成要素简单叠加,而是构成要素的有机整合。在多元整合教育模式中,“多元”意指教育活动内容在来源上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而“整合”意指教育活 动内容在结

3、构上的综合性、完整性和融合性,最终达成目标上的“一体化,”即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质量,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以主题方式进行整合的幼儿园活动课程就是“多元整合教育模式”其中之一,即 以纲要为依托,将小、中、大班五个领域的学习内容,按各年龄发展的阶段序和知识的逻辑序有机 结合,以整合的主题为核心来构建。每个主题试图通过环境创设、主题单元活动、相关各类活动的有效 整合来实现主题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的发展。一、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方式教育活动内容的多元整合,旨在围绕幼儿生活中的核心经验选择主题、预设活动,在领域内与领域之 间实现不同层面的多重渗透、有机整合,建立以单元为主导,各种相关活动相互支持的教育活动

4、网络。其整合方式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相互关联 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依据来组织内容的,即以主题为载体将各种活动情况下 的学习经验融为一体。(1)是同一主题下,各领域的内容都围绕着实现同一主题价值来组建,各内容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关联, 并非简单、笼统、盲目的堆砌。主题式的整合活动“金色的秋天”分为三个主题单元活动:“秋天里的水果”、“秋天里的植物”、“秋天里 的故事”,每个单元活动都涉及到了科学、艺术、语言、社会、健康等五大领域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反 映秋天的水果、植物、动物与人们在秋天里的相关活动。这些活动都因秋天而生成,秋天因气候变化带 来水果成熟、植物落叶、人们生活

5、发生改变,大人与孩子们的活动也在发生变化,如社会活动“分享果果”、 艺术活动“秋游”、美术活动“制作菊花”等内容相继产生。又如“秋游”活动,同一活动内容也可以涉及到多 个领域,既可预设为艺术活动(演唱演奏歌曲)、社会活动(遵守外出规则、大胆交往),又可预设为 科学活动(观察自然的变化)、健康活动(远足)、语言活动(讨论关于秋天的话题)。这些内容之间 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都服务于同一主题中心“金色的秋天”。(2)是同一领域的不同内容在不同活动形式上合理分布与相互支持。例如,艺术领域在“金色的秋天”中的具体体现:在主题环境创设上营造一个丰收的秋天、金色的秋天的自然景色,这其中的作品有家长和孩子一起制

6、 作的“树叶书签”、“水果拼盘”,有教师和孩子一起制作的吊饰“水果娃娃”、秋天自然场景等;在主题单元 活动中有节奏韵律活动、歌唱活动、音乐欣赏、绘画活动、纸工活动等活动;在相关各类活动中,区域 活动有表演游戏、美术活动、游戏活动、亲子活动等内容,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均属于艺术领域范畴, 可以集中教育、小组(区域)活动、个别活动、亲子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来组织。如主题环境创设是一 种隐性课程,是通过环境的作用与孩子“对话”的;单元主题活动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往往是通过集中 教育的方式来完成的;而相关各类活动中的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等内容,基本上是通过小组活动、个别 活动的方式来进行的;亲子活动是由父母

7、与孩子共同参与的。这些活动内容通过集中学习使幼儿掌握秋 季的季节特点与天气变化对动植物、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等相关的知识技能,获得知识性经验;通过环 境影响,感受秋天的丰收与美丽,提升幼儿对于秋天季节变化的审美情趣;区域和游戏活动,往往体现 出幼儿之间的交往学习,从中感受秋天里人们的生活、运动等特点。这些内容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在主 题中合理分配,相互作用。2. 相互渗透(1)是同一主题内,各领域间教育内容的横向渗透,局部整合。就是寻找主题下五大领域相互关联的内容,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强化同一主题思想。中班主题活动“我做 哥哥姐姐了”,通过这一主题让幼儿学习分享、学习关爱和照顾他人,学做力所能及的具体

8、劳动。每一个 具体的活动不可能只涉及独立的领域。其中,“孔融让梨”的活动,涉及到了语言与社会。语言活动的首 要任务是让幼儿理解孔融让梨的故事内容,能清楚地进行讲述,使语言表述能力得以提高。正因为 在语言活动中理解了故事内容,由此可引发幼儿的情感迁移“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你怎样 帮助弟弟妹妹?”还可开展“大带小”的活动,让中班幼儿去小班照顾弟弟妹妹,帮弟弟妹妹分果果,使他 们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做关心别人带来的自豪与快乐。“能干的小手”这一活动,可以学唱并表演歌曲我 有一双小小手,数一数手指头的数量,装饰画小手,学习儿歌我的小小手,开展游戏活动比比 谁的小手快,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用

9、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此活动涉及到了音乐、美术、数 学、语言、健康、生活等各大领域。这样的内容如果只靠讲故事、唱唱歌、画图画,那是不可能达到理 想的效果。为此,各领域之间的内容必须相互渗透,才能促进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 全面、和谐发展。(2)是不同主题间,同一领域教育内容的纵向渗透,整体衔接。如以“认识季节”构建的主题活动有:小班“寒冷的冬天”是认识、了解冬天的季节特征,掌握常用的保 暖方法,鼓励幼儿不怕冷,坚持锻炼。正因为有了认识冬季的知识经验,在开展“美丽的春天”这一主题 活动时幼儿才会从气温的上升、花草树木的生机勃勃与人们衣着、活动的变化,去理解与感受春天的温 暖与美丽。

10、中班开展的是“金色的秋天”、“火热的夏天”,到大班开展主题活动“春夏与秋冬”时,幼儿对于 一年四季轮换的自然规律就容易理解,不但能感受气候、动植物、人们衣着与活动等表征现象,还能初 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并身体力行地关心、保护环境。这些主题的内容是由浅入深进行渗 透的,前面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前提与基础,后面内容又是前面内容的深入与完善,由此构成内容的螺旋 式上升与整体衔接。3. 相互融合(1)是多元文化的融合。教育的使命在于传承与创造文化。教育的内容应是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海纳世界多元文化, 博采众长,多元互补。据此,许多优秀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七色花、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

11、办 法)、艺术作品(苹果树下、玩具进行曲、动物狂欢节)、反映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武术、国粹京剧、 传统节日)、体现我国地方特点与民俗文化(民间游戏、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族风情)等内容就成 为了教育活动内容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获得初步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社会、不同文 化的差异性经验,感受文化的多元与丰富,拓展他们的视野与接纳的胸襟。(2)是不同类型教育活动内容的融合。在幼儿园,年龄越小的孩子各类活动的整合程度越高。小班有很多学习内容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游 戏的自然状态下进行,如“小手洗得真干净”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还可以通 过饭前便后、户外活动后的生活环节观

12、察指导,或开展“洗洗小手”的节奏游戏,将幼儿自然生活、游戏 以及学习的显性影响、环境的隐性影响中获得的经验自然合成。大年龄的孩子也有许多融合式的活动。 如:大班动物单元主题学习活动与自主的动物骰子游戏相融合。孩子们在掌握了自制骰子的基础上,根 据自己的兴趣,寻找相关资料,自制了各种各样的动物骰子,用这些骰子开展动物棋类、动物匹配游戏 学习和游戏在这一活动过程中难分难解,学习与游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3) 是同一活动内容多种经验的融合。活动“吃生日蛋糕”:生日蛋糕摆放在桌上,孩子们围桌坐着非常兴奋。老师引导孩子们说说什么情况 下吃生日蛋糕?在吃之前我们应该做什么?孩子们纷纷议论开了,并自觉询问

13、生日的同伴几岁了,他们 再根据相应的年龄插上蜡烛点燃,大家拍手唱起了生日歌,每个人都说上祝福的话语,生日的主人许愿 接着,老师又引导孩子们观察桌上蛋糕的形状、颜色,启发孩子们说说还见过哪些不一样的生日蛋糕? 并提出思考:要分多少份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蛋糕吃?怎样切蛋糕是最合适的?孩子们思维更为活跃了, 他们通过讨论,确定了分蛋糕的数量应与班级小朋友的人数是相等的,而且知道了等分概念,即一块可 以等分成两块,两块可以等分成四块,四块可以等分成八块.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多种 经验,它是生活活动,语言活动,还是社会活动,还是数学活动?彼此交织在一起,难分你我。4. 层层推进 (1)是教育活动

14、内容是以幼儿现实生活为轴心,通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各类 活动得以反映,是根据幼儿发展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地安排,层层递进,通过各类活动,促进幼儿全面 和谐的发展。例如,基于儿童自我发展进程,整体推进课程建构层次。小班重点是以幼儿自我为中心来构建主题的, 其活动内容相对浅显,大多是通过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来进行学习。中班重点则以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来 确定主题,活动内容更趋丰富,安排逐步深入,活动形式也更加多样。大班着力于儿童自我与环境、与 社会的关系来构建主题,内容面更广,活动内涵更为深厚。由小班到中班再到大班,是通过教育活动逐 步帮助儿童积累经验,滚动式地向上推进。(2)是不同

15、年龄阶段确定同一主题,以同心圆的建构方式,步步为营,从一个到多个逐步扩展式地向前推进。以主题“我”为例:小班“我上幼儿园啦”主要是教师通过与家长共同携手稳定幼儿的情绪,帮助孩子建立对新环境的 心理安全感以及对同伴和教师的认同感,初步养成集体生活所需的基本习惯。“小小的我”是在幼儿基本 适应了集体生活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具体的生活经历或游戏,了解自己身体的特点,感知、体验自己 的成长。 中班“我做哥哥姐姐了”通过为小班弟弟妹妹表演与服务,让他们感受帮助、照顾他人给自己带来的 快乐,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长大的我”立足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身体器官、组织的主要功能,认 识自己身体的变化,学习简单的

16、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 大班“了不起的我”通过多项活动与环境渗透,引导幼儿明白感恩的道理,并学着去关心、爱护、帮 助自己的亲人和周围的人,形成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家的情感。“好大一个家”则是初步了解祖国名胜 古迹、民族文化,从而在幼小的心灵埋下爱祖国的种子。 以上这些主题的构架与内容的安排关注的是幼儿与自我,过渡到与他人,再到与环境(社会)交往过程 中的情感体验,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少至多、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二、教育活动内容整合的注意事项1. 教师可根据各类活动的预期目标,选择内容开展活动,但在各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关注来自于 幼儿感兴趣的、幼儿自发生成的或因外界因素影响而即时生成的有价值的内容,这些内容可合理有效地 吸纳补充到预设活动之中。2. 整合崇尚的是有机、自然的合成,教育活动内容应以儿童的整体、和谐发展为安排原则,不要为了 整合而整合,将主题下的内容变成拼盘,更不要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