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的艺术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77351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的艺术获奖科研报告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的艺术获奖科研报告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的艺术获奖科研报告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的艺术获奖科研报告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的艺术获奖科研报告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的艺术获奖科研报告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的艺术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的成败关键。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他认为教师一要提问,二要指点。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之重要。 关键词:课堂;提问;艺术 00G632 000B 001002-76610005-204-01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 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的成败关键。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他认为教师“诱导”一要提问,二要指点。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之重要,无论教学组织形式怎么变,提问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教师掌

2、握好课堂提问的艺术,设计有价值的、学生感兴趣且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对于整堂课的效果而言,显得至关重要。 一、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提问目的要明确 课堂提问应具有明确的目的,而不是随想而问。如课前提问,目的是为检查学生对于上节内容的掌握情况,那么教师提问应紧扣上节所学内容的重点及学生易错点进行提问,以便考察学生是否已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要考虑到问题与新授课内容的关系以便引入本节所学内容,因此问题要精心设计,找到上一堂课内容与本节课内容的结合点,还要注意问题背景的铺垫和情境的创设。如在非洲的地形一课中,在提问亚洲地形特点的同时,出示亚洲地形图,让学生根据地图进行回答,并追问分析亚洲地形特点从哪

3、些方面入手,那么我们本节学习非洲的地形,同学们应从哪些方面分析?由此引入对非洲地形的学习。再如课堂中,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可对该生进行警示性提问。此外课堂中提问,除可以考查学生对新课内容的理解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思考与探讨,可以考察和锻炼学生在短时间内对问题的解读能力、调动和运用以往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清晰准确的语言或文字表达能力。 (二)提问既要准确又要有趣味性 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从内容的重点出发,抓要点并把握好所提问题的深度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讲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时,问“我国冬季时南极地区是什么季节?”显然有些容易,学生不需多想便能答上。若问

4、“为什么我国选择冬季而不是夏季去南极地区进行科考?”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回答。所以课堂提问要顾全大局,深度应与中等以上学生认知水平相符。另外,提问的含义要明确,语言要精练,不要太罗嗦,不能含糊不清,摸棱两可。 提问不但要准确还要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要有趣味性,对学生要有一定的吸引力。例如,在学习“区时的换算”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提问“现在我们正在上课,你远在美国的朋友是不是也在上课呢?为什么?”似这样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能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三)提问的对象 教师向学生提问,要注意两点:一是面向全体,二是区别对待。课堂提问,虽然每次直接回答的只是少数学生,但必须照顾

5、到全体学生。教师应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认真思考、做好回答的准备。提问时不要只问优秀生、忽略中等生、冷落学困生,以免造成“少数人表演,多数人陪坐”的现象;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个性特点、学习程度、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的不同,教师的提问时应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 (四)提问的语态和方式 教师发问时的语气和态度非常重要,如“你以为如何?”“你同意吗?”“你能告诉我吗?”必要时可将提问延伸一次,以引入“缓冲区”,获得更深对话的契机:“为什么要那样?你怎么想起那种方法的?”如果再加上点鼓励和期待,学生的回答可能会精彩:“还有不同的看法吗?”“谁还有更合理的想法?”此外,提问方式

6、不能太单调,一成不变。提问要多样性、趣味性、启发性相结合;初级简单提问、中级简单提问、高级复杂提问相结合;提问与讲解相结合;记忆型、理解型、应用型等多种类型相结合;提问方式可以口头形式,也可以书面形式;可以相对集中,也可有意分散;可让个别学生作答,也可小组讨论。 (五)巧用“追问” 课堂“追问”方式多样:老师提出一个小问题,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接着追问几个小问题,一般属于跟踪追问。反馈学生的思维过程的追问属于因果追问,这类追问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它的优点在于能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课堂的追问必须是有效的,如果是无效的追问除了浪费学生的时间,别无它用。例如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为了得到自己对某个

7、问题预设的答案,只会一个劲的用“还有呢?”这种简单的追问方式,这样只会使学生在老师的追问下绞尽脑汁地想出一些思维层次低的答案来迎合老师的问题。在地理课堂上设置有效的追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引发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确定,追问要为落实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难点服务,要在关键点上追问。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追问内容难度要适宜,从易到难,层层推进,激活学生的思维。将一个较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梯度的问题串,提高全体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走出提问的误区 (一)问题太大且随意性强 课堂提问如果所给问题太大,没有进行课前的预设,随意提问,学生听到问题可能会感到很茫然,不知如何作答。这样既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又可能在无谓的讨论中浪费时间。 (二)问题过于简单 提问的问题过于肤浅,没有深度,没有层次,比如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张黄土高原区域图,指着图中的太行山问学生,这是什么山,学生答太行山,老师说很好,然后指黄河,这是什么河,学生答黄河,老师说很好,那图中明明注记着太行山、黄河的大字,这样的提问就是没有价值的无谓提问,只会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