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园绿地概况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77152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公园绿地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上海公园绿地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公园绿地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公园绿地概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公园绿地概况1.1 上海概况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 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 综合交通枢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 城市、G60科创走廊核心城市。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 分,雨量充沛。1.2 上海绿化情况:至2016年底,全市绿地面积 38423公顷(其中公园绿地公顷 18200公顷), 林地面积160.67万亩,湿地面积 37.7万公顷。全年新建绿地 1190 公顷,其中公园绿地 515 公顷;新增造林面积 3241 公 顷,其中人工造林 324

2、1 公顷。至年末,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7.6 平方米,建 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38.5%,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15.0%。至年末,自然保护区 达到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个。1.3 上海绿地特征 根据上海的历史、文化特征、现有绿地情况等因素,我们组将上海绿地特征总结如下:1.3.1 坚守并蓄的风格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移民化程度较高的城市,长期处于中外人员、本地外地 人员杂居,东西文化交融、兼收并蓄的状况,形成了特有的上海海派文化。上海 公园也从侧面体现了上海文化的发展脉络,在近现代中国公园风格中独树一帜。 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也有西方传统的血脉。上海公园注重历史文脉的保留,并且用现代

3、手法再现中国传统园林要素。如 方塔园在造园风格上力求新意,创造一种既满足公共游览需求,又能烘托主体古 建筑的新型园林,具有独特情趣。静安雕塑公园的“园中园”梅园最大的亮点就 是运用了传统造园的理念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再现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运用了传 统园林中的透景借景、虚实结合、游廊的运用等多种手法营造了变化丰富的小空 间。而实现这些造园手法的是极具现代感的钢筋混凝土、不锈钢板、玻璃等等造 园材料。1.3.2 公众参与性强上海古典园林建设历史短,却是近现代中国公园的发源地。在欧美公园运动 的影响下,上海公共租界的公园配置就考虑到了公众的参与性,区别与古典园林 为帝王贵族所有的内向封闭园林,而是政府

4、出资新建的为公众所共有的外向开放 的城市公园。上海经济发达,民众活动丰富,如散步赏景、听音乐、喝茶或咖啡、 观赏动物、体育活动等,相应的对户外活动空间提出了不同要求。上海人多地狭, 人均绿地面积小,这种户外空间的需求尤为突出。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虽然 不是周末,但是公园的人流量仍然很大,早上老人进行晨练、散步等活动;中午附近办公区商业区的白领会在公园吃饭、交流;中小学会组织儿童来公园秋 游;傍晚附近居民会餐后散步休憩遛狗。公众参与性非常强,公园成为城市居民 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1.3.3 排布紧凑见缝插绿上海人口密集,人均公园面积紧张。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的问题,形成合理的 公园服务半径,上海的

5、公园绿地大中小结合。上海寸土寸金,大型公园的数量不 多,但是多建立街头公园、小游园、屋顶花园来弥补绿地的不足。市中心还有很 多地方如博物馆立面、停车场、围墙上均使用立体绿化,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丰富城市绿化景观,丰富城区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和城市立体景观艺术效果 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营造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1.3.4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条件上海的绿地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和原有植被,如方塔园利用原有植被造景,营 造古老幽静的氛围;上海辰山植物园保留原场地辰山和山上植被成为公园制高点 并且保留采石场遗迹打造矿坑公园独特的景观风貌。上海为中国近现代工业发源地,多橡胶厂、自来水厂等工场。由于

6、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各方面因素需要对市中心的工场进行拆迁,但是工场遗留大量工业废弃 物、污染物。上海很多公园均在废弃工厂原址上新建,如后滩公园原为钢铁厂和 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公园保留了场地内的原有一块面积 16公顷的江滩湿地, 可供多种鸟类栖息并有河水净化和防止洪水侵蚀等功能,公园的构筑物均采用了 工业废料。上海徐家汇公园是在大中华橡胶厂原址上进行改造、建设的一块大型 公共绿地。为改革开放后在城市改造、企业发展上的佳例。这些棕地修复的项目 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还保留了场地记忆,并且在繁杂的城市中增添了绿色的活 动游憩空间。1.3.5 充分发挥生态作用绿地成网上海主城区原有绿地较少,占地规模

7、不大并且分散。多为点状绿地,有利于 市民就近使用但是难以发挥改善城市小气候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多样性的功能。 但是上海目前营造绿道景观道、沿江沿河绿带,用这些线状绿地串联已有点状绿 地,并且链接郊外大型郊野公园,将这些点线面状绿地串联成网,可形成组群效 应,对城市环境产生较大改善作用。如后滩公园与世博公园均沿黄浦江布置,并 且两段带状公园相互链接。1.3.6 技术运用引领未来上海科技水平全国领先,在园林工程方面也在全国起引领作用。如上海世博 公园的铺装材料采用了最先进的防水铺装;辰山植物园中的矿坑花园是修复式花 园主题,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园艺花园。展望未来,上海的绿地将继续作为中国园 林绿化的先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