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768232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施工措施(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向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水土保持施工措施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北京金河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O七年三月二十二日目录1、工程概况11.1 工程总体概况 11.2 单体工程概况 11.2.1净水厂工程概况 11.2.2配水站工程概况 11.2.3管道工程概况 11.3 工程地质条件 21.4 施工总平面布置概况 42、水土保持施工措施52.1 土方开挖时水土保持措施 52.2 回填施工时水土保持措施 52.3 挡水墙、坡面防护、排(截)水沟施工措施 63、水土保持质量保证措施83.1 防水、排水保证措施 83.2 渣场排水措施 93.3 弃渣场维护管理措施 93.4 土方开挖废料

2、、弃渣的处理 93.5 保护植被及植被恢复 104、文明施工管理104.1 文明施工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104.2 文明施工的职责 105、建立“水土保持领导小组”115.1 组织机构框图 115.2 机构职责 111、工程概况1.1 工程总体概况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以三座店水库为水源,通过建设净 水厂、输水管路和配水计量站,向赤峰中心城区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输水管路总 长 42.45 公里,由三座店水库尾水涵作为取水口,取水头部采用 2 根 1.6m 管道,约 80m,后接2根直径为1.2米的管道自流引水至水库坝下3公里处的净水厂,经净化 处理后,同槽双管输送至红山工业园区配

3、水站,工程设计每年可向中心城区供水 4465 万m3,日供水量12.23万m3o项目建成后,可极大改善中心城区生活和工业用水紧张状况,大幅减少宝贵的 地下水资源开采,对保障中心城区长远用水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 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2 单体工程概况1.2.1净水厂工程概况净水厂工程位于K3+200,是三座店水利枢纽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的重要配套工 程之一,用水通过三座店水库用管道引至净水厂,在净水厂净化后水质达到标准后, 向赤峰中心城市供水。净水厂的主要建筑物包括辐流沉淀池、净水间堆场、清水池、 锅炉房、变电所、综合楼等构造物。1.2.2 配水站工程概况西水地配水站建筑物包括2个清

4、水池、调度控制中心、调流阀室、警卫室等。西水地配水站是城区引供水工程的末端,工程征地约23.5亩,配水站的建筑面积 10000 m2,包括土建工程和机电安装工程。1.2.3 管道工程概况输水管道工程位于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与红山区红庙子镇之间,取水头部位 于三座店水库坝下左岸,与三座店水库大坝左侧电站出水口相接,末端位于红庙子 镇西水地村南侧配水站,全长约42.4km。地面高程约542686m,地势由北西向南东 逐步降低。管道主要沿阴河、昭苏河及英金河河岸进行布置,沿线地形较平坦,地势起伏 不大;地貌类型以高漫滩为主,局部为河床、低矮山丘、堆积阶地地貌。本工程管道吊装安装段全长约42.4km,

5、 K0+000-K0+80 (取水头部)采用DN1600mm 球墨铸铁管,K0+80-K3+200 采用 DN1200 球墨铸铁管,K3+200-K9+431.3 采用DN1000球墨铸铁管,K9+431.3-K42+445.9采用DN900球墨铸铁管。其中穿越 河流部位采用相应的管径的钢管,顶管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长2000mm,内径 1500m m,外径 1800mm。1.3 工程地质条件1. 地形地貌 输水管道位于赤峰市松山区初头郎镇与红山区红庙子镇之间,取水头部位于三 座店水库坝下左岸,与三座店水库大坝左侧电站出水口相接,末端位于红庙子镇西 水地村南侧配水站,全长约42.4km。地

6、面高程约542686m,地势由北西向南东逐渐 降低。管道主要沿阴河、昭苏河及英金河河岸进行布置,沿线地形较平坦,地势起伏 不大;地貌类型以高漫滩为主,局部为河床、低矮山丘、堆积阶地地貌。河床与漫 滩过渡地带多为陡坎,陡坎高度多为23m,最大约6m;沿昭苏河分布有多个采砂 坑,多数已被建筑垃圾回填。沿线植被发育,以耕地为主,局部为温室大棚及苗圃, 蜘蛛山附近山顶基岩裸露,植被不发育。2. 地层岩性 输水管道工程跨越阴河、昭苏河以及两河交汇后的英金河三个流域,管道沿线 地层岩性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砂土及碎石土( Q4al-pl)、第三系上新统(N2) 青灰色暗灰色玄武岩、燕山期花岗岩(Y 52

7、-2)等。根据各流域地层沉积环境及钻探揭露情况,结合可研阶段勘察成果,将物理力 学性质相近的粉砂与细砂层、中砂与粗砂层、砾砂与圆砾层分别合并为粉细砂、中 粗砂、圆砾层,并对相应地层的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分别合并进行统计。各流 域地层岩性分述如下。( 1)阴河流域地层岩性( 0+00029+440m) 表层耕植土,黄褐色黑褐色,稍湿,松散状态,含植物根系及虫孔等,主要由 粉粒组成,层厚0.20.4m。除局部河漫滩外,广泛分布于管道沿线。1)粉土层,冲洪积形成,黄褐色,稍湿,松散稍密状态,无摇振反应,干强 度低,韧性低,平均厚度1.52.0m,最大厚度可达3.3m。2)粉细砂层,主要为冲洪积形成

8、,局部为风积形成。风积粉细砂呈浅黄灰黄 色,稍湿,松散状态,分选性好,物质组成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颗粒,层厚 1.84.1m; 冲洪积粉细砂呈灰黄色黄褐色,稍湿,松散稍密状态,分选性较好,物质组成成 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颗粒,局部粉粒含量较多,层厚一般1.52.5m,最大3.5m,局 部以厚度小于1.0m的透镜体形式存在。3)中粗砂层,冲洪积形成,灰黄色黄褐色,稍湿,稍密中密状态,分选性较 好,物质组成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颗粒,局部含少量砾石,层厚 2.03.0m。4)圆砾(砾砂)层,冲洪积形成,杂色,稍湿饱和,稍密中密状态,混粒结 构,物质组成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颗粒及砾石,砾石成分可见有玄武

9、岩、安山岩、 花岗岩及少量凝灰岩等,砾石一般粒径35cm,最大可达20cm。该层厚度较大,本 次勘察钻孔最大揭露厚度10.3m,管道全线均有分布。5)粉土质砾层,冲洪积形成,黄色黄褐色,稍湿湿,中密密实状态。砾石 成分较复杂,多呈亚圆形,粒径大于2mm砾石含量约占总质量的5080%,砾石间 隙充填物主要为粘、粉粒,含量约占2535%,最大可达51%。本次输水管道勘察仅 在净水厂附近揭露该层,最小埋深5.5m,最大揭露厚度6.5m。6)粉质粘土层,冲洪积形成,黄褐色,湿,可塑状态,局部含少量砾石。本次 勘察最小揭露埋深10.0m,最大揭露厚度7.0m。7)碎石层,崩坡积形成,松散状态,碎石多呈棱

10、角状,块径510cm不等,最 大可见27cm,碎石间混有少量粉土,粉土含量约30%。仅分布于初头郎镇东侧条形 山及蜘蛛山附近,碎石成分分别为玄武岩及钾长花岗岩。(2)昭苏河流域地层岩性(29+44039+360m)表层耕植土,黄褐色黑褐色,稍湿,松散状态,含植物根系及虫孔等,主要由 粘性土组成,层厚0.20.4m。除局部河漫滩外,广泛分布于管道沿线。1)粉质粘土层,冲洪积形成,黄褐色,稍湿湿,可塑状态,刀切面稍有光泽, 局部夹粉土薄层。层厚变化较大,一般0.92.6m,最大厚度大于8m。2)粉土层,冲洪积形成,黄褐色褐色,稍湿,松散稍密状态,无摇振反应, 干强度低,韧性低,厚度 1.52.8m

11、。3)中粗砂层,冲洪积形成,灰黄色黄褐色,稍湿,松散稍密状态,分选性较 好,物质组成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颗粒,局部含少量砾石,层厚0.32.0m。本次 勘察仅在桩号37+48038+526m揭露该层,推测以透镜体形式存在。4)圆砾层,冲洪积形成,杂色,稍湿,中密密实状态,混粒结构,物质组成 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颗粒及砾石,砾石成分可见有玄武岩、安山岩、花岗岩等, 砾石一般粒径35cm,最大可达20cm,粒径大于2mm砾石含量约5585%。该层厚 度较大,本次勘察钻孔最大揭露厚度 10.7m。桩号 31+760m、 35+654m、 36+676m 处原为采砂坑,现已用建筑垃圾回填,局 部坑底沉

12、积有淤泥层,可见有瓦片及植物根系残留,厚度不大。5)基岩,本次勘察仅在桩号29+830m附近揭露第三系上新统(N2)青灰色暗 灰色玄武岩,埋深约2.4m。岩石为坚硬岩,强弱风化状态,节理较发育。( 3)英金河流域地层岩性( 39+36042+445.9m)表层耕植土,黄褐色黑褐色,稍湿,松散状态,含植物根系及虫孔等,主要由 粘性土组成,层厚0.20.4m。管道沿线均有分布。1)粉土层,冲洪积形成,黄褐色褐色,稍湿,松散稍密状态,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厚度3.35.0m,局部厚度较小约1.5m。管道沿线均有分布。2)圆砾层,冲洪积形成,杂色,稍湿,中密密实状态,混粒结构,物质组成 成分主

13、要为石英、长石颗粒及砾石,砾石成分可见有玄武岩、安山岩、花岗岩等, 砾石一般粒径35cm,最大可达20cm,粒径大于2mm砾石含量约5080%。该层厚 度较大,本次勘察钻孔最大揭露厚度 8.5m。1.4 施工总平面布置概况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空间,使现场处于整齐有序的状态,对总平面的分配和使 用我们将坚持以下原则:总平面布置与管理应以确保用电、安全防护、消防、交通 顺畅为重点,及时做好现场给排水、清理,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场容复核文明施工 要求。本工程平面面积较小,要保证完成施工任务,不仅要求对施工总平面要有一个 合理的布置,而且要有科学严密的管理措施:(1)施工平面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施工队伍进

14、厂后,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总平 面布置图来布置现场,如果发现现场的特殊问题及时通知现场管理人员协商解决。( 2)现场道路作好硬化处理,做好排水沟并保持畅通。(3)现场入口处设门卫室,挂出入制度、场容管理条例、工程简介、安全管理 制度、质量方针、管理机构网络等图牌。所有出入人员凭出入证,无关人员禁止入 内,警卫全天候值班,特别加强夜间巡逻,防止偷盗现场材料,维持良好工作秩序 和劳动纪律,禁止打架斗殴等行为发生。(4)凡进出现场的设备、材料需出示有关部门所签发行条,保安进行登记方可, 所有设备、材料必须按平面布置图指定的位置堆放整齐,不得任意堆放或改动。(5)施工现场的水准点,轴线控制点,埋地线缆应有

15、醒目标志,所有材料堆场 也必须作好标志,并加以保护。(6)现场设立封闭垃圾池,施工垃圾采用集中堆放,专人管理、统一搬运的方 法,并及时运出场外。2、水土保持施工措施2.1 土方开挖时水土保持措施本工程土方开挖工艺包括:测量放样、场地清理、植被与表层腐殖土清理、土 方开挖等。清理与掘除采用挖掘机为主,人工为辅的清理施工方法,自卸汽车运输。土方 开挖采用挖掘机配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开挖料除用做回填外,所余弃渣全 部由自卸汽车运输至弃渣场集中堆放。边坡开挖按图纸要求从上至下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 方法,施工中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边坡成形时应按图纸规范要求设置 坡度,根据规范要求按每 5m 分级,每级设不小于 2.0m 宽的平台,平台内侧要求设 置截水沟,保证边坡稳定,防止塌方。沟槽、基坑开挖时应做到在沟槽、基坑成形 的同时,保证临时排水沟的成形,保护沟槽、基坑的稳定。2.2 回填施工时水土保持措施结构物处的填土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压实度大小于95%,管 道回填时,应从管道两侧均匀下料,管道两侧至管顶的回填土必须对称分层回填, 每次铺料厚度为1530cm,根据土质情况和压实机械、压实方法,经过试验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