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海陆分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764067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的海陆分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世界的海陆分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世界的海陆分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世界的海陆分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世界的海陆分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的海陆分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的海陆分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中宁三中 张天金一、设计思想1、贯穿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 本节是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到世界地理的内容,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是在读图、绘图、空间位置的判断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对运用地图形成初步的认识。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指出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

2、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贯穿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不能只考虑知识目标,还应兼顾另外两个方面的目标。2、重视运用地图和统计图表进行教学,加强学法指导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看、想、猜、拼、画”了解地图和熟悉大洲的名称、特点及空间分布;并通过轮廓模型辨认七

3、大洲,亲自动手绘制简单的七大洲分布图,了解七大洲特征和位置。通过总结七大洲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下节课按照学习大洲的方法和步骤自学四大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真正达到“授之以渔”.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内容是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的重点部分。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教材内容特点本节教材包括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等三部分内容 ;其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海陆分布特点和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学情分析知识基础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所以要充分利用课件的直观性和电脑游戏的

4、趣味性来设计学生活动,通过亲自读图、画图激发学生参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并指导学生归纳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的方法。学习能力、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不强;、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欠缺.3、学习潜能大。学习动力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新鲜感,有亲身感受,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2、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3、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建立地理空间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理解大陆、岛屿、大洲等的概念.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名称、分布

5、及突出特征。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教学设想教学方法和手段鉴于初一学生思维的单一性和直观性.兴趣正在从直观因果概括认识转化,本节课采用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游戏活动学法指导方法指导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看、想、猜、拼、画”了解地图和熟悉大洲的名称、特点及空间分布能力培养通过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处理,培养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二、教学分析三、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

6、展示加加林、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图片,同学们想和他们一样从太空中遥望地球吗?让我们从银川回中出发,放飞梦想。、 “模拟太空之旅 当我们从太空中遥望这颗美丽的星球,心中就会感到温暖,这是人类美丽的家园,我们要好保护好地球母亲,就要了解她。就让我们从外表的特点开始认识地球吧.“播放gge arh地球观测器,从中宁三中的上空升入太空,遥望地球自转,观察地表特点”学生全神贯注地体验“模拟太空之旅”。逼真的体验引起学生感觉上的震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起飞地点选择学生熟悉的中宁三中,使学生倍感亲切。一、海洋和陆地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地球改名 应该继续称作“地球,还是给地球改名?改成什

7、么名字合适呢?(学生展开辩论)在讨论和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基础上,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过渡到新课,通过学生的辩论更深刻了解地球表面海陆比例的特点。、引导读图:(读“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多大的比例?(读“南、北半球图”)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集中?在北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读“东、西半球图”)哪个半球的陆地面集中?在东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电脑展示“水、陆半球图”)在陆半球海洋面积占多少?电脑同时展示二、三、四幅图(提问) 将地球仪任意分为两个半球,海陆分布情况如何?引导学生读图总结:、我们可以粗略地概括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2、无论怎样平

8、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说明海陆分布具有不平衡性1、学看饼状比例图和条状比例图,观察、总结海陆比例及海陆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学会看简单的比例图.2、指导学生读图,从而总结出地球上水多于陆,海陆分布不平衡。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3、 总结过渡: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实是个水球,但是,人类生活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叫“地球”。地球表面的陆地有何特点呢?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七大洲1、布置自主学习:概念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讲述世界最大的大陆、最小的大陆、最大的岛屿的名称。(设置悬念过渡)全球有六块大陆,但有

9、七个大洲,这是怎么回事呢?(阅读课本)找出以上名词的含义.(合作探究)和同桌一起在地图上找到大陆、岛屿、大洲的例子。(读图识别)世界共有六块大陆,通过阅读课文及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图上,文字与图结合,加深对概念的认识、读图及动画演示: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引导发现) 投影展示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教师先指图说明全球有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等六块大陆后,设问:六块大陆怎么会有七个大洲呢?请看亚欧大陆上有几个大洲呢?(提出问题)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大洲?(大洋洲)为什么不叫澳洲?大陆和大洲是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动画演示) 东西

10、半球大洲分布的Flash动画,清楚地展示每个大洲在东西半球的分布状况.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说明大陆是大洲的组成部分,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为大洲,这样,全球分为七个大洲.通过一系列的任务驱动程序,观察各大洲的位置特点,对大洲有个完整的认识3、认识洲界: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大陆和岛屿,人们把他们划分为七大洲,他们之间的界线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复习洲界的符号,让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洲界的符号。打开世界地图同桌合作读出洲界。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课堂梯度练习在“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图上读出相关大洲.读出四

11、大洋周围各分布有哪些大洲。(一笔画世界)让我们一起来画一副世界海陆分布简图.在图中填出七大洲、四大洋。学生一起练习通过由易到难的梯度练习,初步形成七大洲的空间位置板书设计: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海洋和陆地1、三分陆地(29%)七分海洋(71)2、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不平衡二、七大洲1、大陆:格陵兰岛岛屿:格陵兰岛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和界线说明:本节课上课前的设计基本上完成了课标的要求,也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但上后经过专家点评和我自己的反思,认为对学生的调动不够,所以课后再设计,在新课引入,和课后练习上更加考虑了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上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开始,并

12、且增加了趣味性,想方设法让学生迅速投入,使他们快速集中注意力,提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要他们“愿意学”、“乐学”; 课后练习上,通过由易到难的梯度练习,达到本节课的目的,也更加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欧洲西部”教学设计中宁三中 张天金【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区域地理。学生已掌握一些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之后,该节课主要是起强化、明晰作用。在此,我将自然环境和畜牧业设置为1课时。【教学设计思路】: 该节课的难点是如何得出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和畜牧业的因果关系。我采用预习和展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先初步了解此内容,再进行介绍,用磁扣粘题签

13、的形式,让学生总结这种因果关系,最后分析优越的地理位置、平坦的地形、轮廓对气候的影响,及气候对。畜牧业的影响。 掌握这种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之后,让学生将知识迁移到其他区域,例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等。 自然地理部分多,地理名称的识记也较多,我以课前预习、课上展示预习成果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自然环境和畜牧业的因果关系”的主线.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展示预习成果时,我创设了游览欧洲西部,学生充当讲解员的情景。分为四个组选出代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胆量,更增强了其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媒体设计思路】: 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欧洲西部的视频导入,

14、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讲解员在介绍个部分内容时,我将欧洲西部的地形图和气候图及学生收集的畜牧业图片以Powr0int的形式呈现。而在学生讲解完每部分内容时,让他们及时在黑板上写总结特点。最后,用磁扣粘题签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归纳出题签板书。这样,使重点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和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 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特征及自然环境与农牧业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指导】:1、读图分析法:指导学生用地图语言分析地理事物,培养学生的自主读图能力。、比较法 :通过对欧洲西部和非洲轮廓的对比,分析各自的轮廓特点对气候的影响。3、归纳法: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上的讲解分析,归纳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

15、影响。4、迁移法:总结欧洲西部自然环境和农牧业的关系.、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推选出讲解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教学用品】:四张硬纸题签、磁扣、预习学案、多媒体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约分钟)导入:播放一段关于亚欧西部的视频.师问:你看到了什么?过渡:说的不错。那么,欧洲西部的畜牧业生产为什么会如此发达?是那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呢?现在让我们乘坐航班,飞往欧洲西部,去揭示畜牧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吧抢答:迷人的风光、广袤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发达的畜牧业生产等视频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学生兴趣,使其对欧洲西部形成初步认识第一环节(4分钟)熟悉学案,推选代表提问:自然环境一般包括几个要素?创设情景:全班同学分成4大组。每组选出1名至2名代表分别介绍各组的特点,最后,评出最佳讲解组和最佳讲解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