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概论讲义提纲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76287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学概论讲义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设计学概论讲义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设计学概论讲义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设计学概论讲义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设计学概论讲义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学概论讲义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学概论讲义提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学概论(讲义提纲)第一讲 设 计 学 研 究 对 象设计是人类的一种行为和生存方式,这种行为和生存方式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 西语Design拉丁语disegnare(均译为设计)的词义是“制图、计划”之意。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预算之意,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 设计学的研究对象设计学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色彩,是一门综合性的独立学科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数学、物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工程学、电子学、经济学 )与审美性(色彩学、构成学、心理学、美学、民俗学、传播学、伦理学 ),因此设计的研究对象与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密不可分 。设计学的研究方向设计

2、学三个研究方向: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设计史:最早的设计典籍(西方的博物志、东方的考工记)脱胎于美术史(大美术与小美术)、建筑史;建立于美术史、科技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基础之上 ,设计本身就是社会行为、经济行为、审美行为之和。材料、技术、功能对设计史的深远影响佩夫斯纳现代运动的先锋(1936)开了设计史研究先河设计理论:美术史之父瓦萨里说:“设计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事物在人的心灵中所有的形式通过人的双手制作而成形,这就称之为设计。”荷加斯美的分析(1753)为最早设计理论专著,分析了以线条为特征的视觉美和以实用性为特征的理性美,曲线的视觉美是丰富的变化与整体的统一,实

3、用的理性美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实用需要为目的。琼斯装饰的基本原理(1856)强调:任何适合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包豪斯学校(1919年创立)提倡以美术、工艺、建筑的融合来创造出新的造型艺术,重视纯几何形体、原色、现代材料以及新技术的现代主义方式。设计批评:设计史与设计批评不可分割,但设计史关注的是设计的历史,设计批评关注的是当代的设计作品。设计批评的任务是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和评价设计作品;设计批评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包括:历史的批评:20年为限再创造性的批评:确定设计作品的独特价值,将其与消费者的价值观和需要相联系,运用文学表现。批判性的批评:制定价值判断标准(形式的完美性、功能

4、的适用性、传统的继承性以及艺术性意义)。第二讲 设计与造物同步造物是人类自觉审美意识启蒙的结果 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是由人类生活经验积淀而成的; 造物被艺术史论家们确定为艺术的起源,事实上是追根溯源人类对形式把握和自觉意识的形成 ;对形式感的把握和造型的能力逐渐提高,人类的审美意识(对称、节奏、均衡、圆润等形式美)得到了初步的开启。 内在自然的人化是形式美感产生的前提 人类通过造物实践使自然人化(所谓自然人化,就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使外在自然打上了人的烙印而“人化”)。内在自然的人化,是指人本身的情感、需要、感知以至器官的人化。内在自然的人化又可以分为三个领域:一是认识领域,主要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5、;二是意志领域,主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意志能力。三是情感领域,则主要培养人的美感情操审美能力。 原始积淀和艺术积淀对形式美感产生的意义 人通过自身的自觉实践(如制造石器、用具)达到目的(合目的性)时,就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这即可能是美感的原始积淀。人对自然规律性和秩序性有了掌握、熟悉和运用,使外界的合规律性和主观的合目的性达到统一,在造物与创造美的同时,也使得人的感官和情感产生了同构对应 。正是在上万年的工具制造过程中,人类获得了对形式的感受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积累起来的技巧,借助这种技巧与心理能力,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造活动 。 人类造物活动的形式积淀和艺术积淀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 第一、

6、从再现到表现 :写实、变形、抽象,直至符号化 第二,从表现到装饰 :有意味的形式(表现)看多了,普遍化以后,就逐渐演变成了装饰美 第三,从再现到表现直至装饰,又从装饰表现转向再现:艺术的发展始终遵循着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 第三讲 设 计 的 艺 术 特 征设计与艺术的渊源人类早期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设计、艺术、美与人类起源同步。“六艺”;18世纪分实用艺术、美的艺术(雕刻、绘画、音乐、舞蹈、诗歌)、美与功利的艺术(如建筑、雄辩术);现在是开放的艺术(增加摄影、电影、电视;收回工艺美术、建筑艺术)。 西方设计(disegno)概念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素描、绘画。瓦萨里将“设计”与

7、“创造”称为一切艺术之父亲、母亲。设计指控制并合理安排视觉元素,涵盖了艺术的表达、交流以及所有类型的结构造型,还有设计家的创造性思维等。“事先在心中酝酿,在想象中已描绘出结果,并能通过实践使之成为现实的可视物。” 设计的艺术含量美有两种,一种是自由美,一种是依存美,后者含有对象的合乎目的性,合目的是一个更有优先权的美学原则 ;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其创造过程遵循实用化求美法则 ;现代设计与现代艺术之间的距离日趋缩小 ;设计对艺术有执着的、永无止境的追求 。设计的艺术手法借用 :广告设计常常借用艺术作品营造特定的文化艺术空间,宣扬特定的精神主题 。解构 :以古今纯艺术或设计艺术为对象,根据设计的

8、需要,进行符号意义的分解(分解成语词、纹样、标识、单形、乐句之类 )。装饰:在解决设计的艺术品质问题时,装饰是最传统又最常用的方法 。参照 :有适度创新的模仿 。创造:予设计对象以合适的新的艺术形式 。 艺术推动设计艺术的发展与设计的发展并行不悖,都在追求一种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实质的理想形式。艺术家参与设计研究或设计家投入艺术研究,可以共同推动设计进步(如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布鲁尔等)。艺术家参与设计研究或设计家投入艺术研究,可以共同推动设计进步。第四讲 设计的科技特征设计与科技进步工业革命催生了工业设计(现代设计)1785年吉米瓦特发明蒸汽机(机器动力出现,设计与制造分工,标准化和一体化生

9、产出现),钢筋混凝土发明(高层建筑和大城市出现)。科技进步的重要内容是新材料:轧钢、轻金属、镀铬、塑料、胶合板、层积木、纳米20世纪中的“塑料时代”。视觉传达领域的印刷术、摄影术(1839年达盖尔)、电影(1895年卢米埃兄弟)和电视新兴的信息技术带来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20世纪5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传统设计观念从有形物质领域扩展到无法触摸的程序领域设计与科学理论设计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成果。作为认识论的设计哲学,作为价值论的设计社会学,作为技术论的设计工程学,等等。控制论:现代认识论将任何系统、过程和运动看成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其本质属性是目的性。信息论:设计

10、过程贯穿信息的收集、整理、变换、传输、贮存、处理、反馈等,广泛运用信息处理技术。系统论:人机关系已发展为“人机环境社会”的大系统,设计系统原理已成设计根本原理。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设计是科学技术物化的载体,也是科技商品化的载体。如1831年法拉第从发现电磁感应到发明发电机,电气文明利用设计载体为人类服务。设计以技术为依托,技术靠设计转化为财富。设计本身是技术,是国家的关键技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创建包豪斯学院,设计使国力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以设计为兴国国策,创造了经济神话。20世纪以来,美国将设计列为国家关键技术之一,国力成为世界之最。第五讲 中国设计发展史远古至战国 :20

1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已经开始打制石器 ;一万年前陶器出现,设计史出现飞跃 ;4000年前青铜(铜锡合金)器是中国设计史上又一伟大创造(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历的美 ) ;春秋战国之交,中国古代第一本设计著作考工记问世 ;墨家的墨经中,几何学、光学和力学的内容反映了设计造物的科学思想,是设计理论的重要著作 ;吴越的刀剑、楚国的漆器、齐国的刺绣等,均是设计史上的绝构 。秦汉秦:驰道、阿房宫、长城、始皇陵。“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 ”汉:未央宫、上林苑、画像砖、铜奔马、金缕玉衣等。设计雄浑饱满而又极富浪漫色彩,融实用和审美于一体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民族大交融,佛教广

12、泛传播,设计具有新的审美特色,追求“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髙窟、麦积山石窟 。隋唐:设计雄伟壮丽、丰腴宝满、稳重潇洒大运河(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水)、赵州桥 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大明宫、唐陵:计18座,“以山为体,合天地于一构,与日月而同辉”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文房四宝:宣纸、端砚、徽墨、湖笔 雕板印刷 (868年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现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装帧设计十分精巧)宋元:设计十分讲究神韵、空灵宋瓷:五大名窑(汝、官、哥、钓、定 )活字印刷:宋代毕昇的活字印刷是文化传播史上的一大发明 元代在陶瓷设计上引进了西亚伊斯兰

13、陶艺新材料、新工艺,进入彩绘(青花、釉里红、铜红釉、钴蓝釉、卵白釉 )为主的时代纺织机械和技术:元代黄道婆明清:中国传统设计之集大成紫禁城:前三殿、后三宫、房屋9999、面积72万平方 。颐和园、圆明园明清园林:“壶中天地”。苏州建园达270处,典范之作如“拙政园”, “卉石之适观,堂室之便体,舟楫之沿泛”,令居之者忘忧,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计成园冶亦为造园之总结。 明清家具:由榫卯结构而成立式样,因配合肢体而演出权衡。明式简洁流畅,清式雕琢华丽。明清刺绣(四大名绣):苏绣:在色阶之间留水路增加层次感与立体感,装饰意味浓,此外还有三兰绣、水墨绣等;湘绣:富于写实,表现浓郁生活气息,参针法十

14、分丰富,普及面广;粤绣:用材奇特,金线勾勒,色彩华丽,构图热烈,豪放爽朗,绣工男性;蜀绣:在四川民间挑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有两千多年历史,针脚整齐、绣片光亮,车拧到家。第六讲 西方设计发展(1)古代奠基期 世界古七大奇迹(著名古建筑和雕塑):1、埃及金字塔;2、巴比伦的“空中花园”;3、阿苔密斯神殿;4、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5、摩索拉斯陵墓;6、太阳神巨像;7、亚历山大灯塔。(2)中世纪过渡期 中世纪受基督教统治,设计倾向于宗教的精神性表现,成为超脱世俗沟通天堂的工具。5世纪至11世纪(早期),认为上帝是最高的美。12世纪(中期)哥特式建筑:垂直向上的动势,表示朝向上帝的精神。13世纪(晚期)

15、,认为神性的美是绝对的美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等。(3)近代发展期 14至17世纪,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这是一项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以当代反封建、反神学的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为美学基础 。1485年出版的论建筑 (阿尔伯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影响很大。此外,建筑四书(帕拉第奥)、五种柱式规范(维尼奥拉)等书以后成为欧洲的建筑教科书。17和18世纪,欧洲出现了巴洛克(Baroque)风格和罗可可(Rococo)风格。巴洛克设计美是一种标新立异的新奇美,自由奔放的动态美,丢掉对称与均衡,放弃园形、方形而用波浪形曲线和曲面,用绚烂的色彩动人心魄 。罗可可风格轻巧而纤秀、繁琐而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