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759078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渝北区回兴小学 余玲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3. 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1.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红军将士的精神品质。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影像资料长征。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播放歌曲十送红军。教师深情叙述:长征

2、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被誉为二十世纪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它不仅以独特的魅力震撼了所有的炎黄子孙,而且像完美的神话,超越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毛主席曾满怀豪情地写下这样的诗句(课件)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2.了解长征。导:长征是一段怎样的历程呢?请大家打开书第67页,自读课文链接。那么,孩子们,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去翻越长征途中的一座大雪山,去感受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吧。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导:这是一座怎样的大雪山呢?请看4.出示图片,学生初步了解夹金山,谈谈初步印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

3、知导: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出示初读提示: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1.按要求自读课文。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读好词语。3.学生相互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戳:读音chu,注意“羽”字头的变化。搀:翘舌音踉跄:读音linqin。4.出示好词,读一读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帮助解决。交5.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小组交流汇报成果。(板书:大雪山的特点 翻越的经过 胜利会师)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自由读,想一想:红军战士所翻越的大雪山有什么特点?用“”勾画出相关词句。2.交流,谈体会,相机板

4、书:海拔高,气候严寒,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3.有感情地读一读。导:让我们深情地读出夹金山的特点吧!出示句子: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4.学习第三段。导:这样的雪山,战士们要翻越,容易吗?(生:不容易)这样的雪山是摆在战士们面前的一大困难,不仅如此,战士们还面临着怎样的实际困难呢?(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物资缺乏。(2)齐读第三段。5.师:这样的队伍要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吗?(不可能)可是红军将士的态度是(1)课件出示第4段句子:纵有千难万险,也得翻过去!生接读。(2)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3)请把你的感悟送到朗读中再读第四段。6.师:难怪毛主席

5、曾豪情满怀地写下这样的诗句(课件)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四、齐读第一部分五、作业:抄写生字好词,摘抄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结合板书,回忆夹金山的特点以及战士们条件差。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雪山的海拔高、气候严寒、空气稀薄、气候变幻莫测,战士们物资缺乏,行军困难。过渡:可以说,要想翻越大雪山,摆在战士们面前的是困难重重。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课文,去感受战士们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二、学习课文第5、6段1.自读课文第5、6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描写夹金山环境的语句,用横线勾画出描写战士们克服困难的语句。2.感受困难,进一步认

6、识夹金山。(1)交流描写夹金山的语句:读句子,谈体会。(师相机板书:地形险峻)(2)出示句子:“一到山脚下,气温骤然降低摔下雪壁摔进雪坑里。”“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就会再也起不来。”学生感情朗读。(3)小结:夹金山的环境恶劣、艰险。师(结合板书)小结:同学们,从几个环境描写的句子,我们知道了夹金山海拔高,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地形险峻。由此可见,夹金山的自然环境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环境恶劣 艰险)(4)民谣见证特点。师:关于夹金山,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出示课件民谣:夹金山,山连天,上山八十里,四季无人烟,鸟儿飞不过,神仙干瞪眼。)齐读。从这

7、首民谣中你读懂了什么?(夹金山自然环境恶劣、艰险。)(5)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师:本文主要写红军翻越大雪山的故事,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环境呢?生自由发言,小结板书: 烘托 顽强不屈 英勇无畏。3.感受精神。导:面对如此恶劣、艰险的环境,红军战士是怎样克服的,是怎样翻越大雪山的?你勾画出了哪些语句。(1)交流,抓关键词相机概括板书:拿拐棍,挖脚窝,手拉手,用木棍、绑腿救战友,尽全力,互搀扶。(预设:“每人拿着一根拐棍出发” 、“一路上,先头班用刺刀又归队继续前进”“大家都拼尽全力”)(2)出示句子,谈感受师: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英勇无畏、团结互助)(3)感情朗读。师:孩子们

8、,读出自己的体会吧。(出示句子读:“12日上午9点钟”“一路上又归队继续前进。”“大家都拼尽全力”)(4)体会句子“大家都拼尽全力”中“拼尽”一词的好处。(1)“拼尽”可以换成哪个词?(2)文中为什么用“拼尽”呢?(因为“拼尽”更能体现出红军战士竭尽全力,挑战极限,翻越雪山的大无畏精神。)三、感受情深导:雪山无情人有情。看吧,我们的红军战士团结一心,互帮互助,战胜了重重险恶!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12段,哪些句子让你深受感动,请勾画下来,并在旁边作上批注。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3.全班汇报交流。预设一、从“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可看出,战士江良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忍受着怎样的痛苦折磨

9、在风雪里前进。从“大家喊着热泪,在冰雪里跑了个坑”可看出战士们互帮互助、相互关爱、同舟共济的革命精神。预设二、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写指导员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战士们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革命精神。4.小结:长征途中,战士们相互关爱,患难与共(板书:患难与共),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深情比山高,比海深。5.引学第12段。(1)引读。导:就这样,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他们终于爬到了山顶。此时,他们的眼前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齐读第12段。(2)体会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山顶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生发言后师出示句子“这时候天气突然转晴”。这段的环境描写与前面的几处描写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你从这些优

10、美的环境描写中体会到什么?(环境的优美烘托出红军战士战胜自然,越过雪山后的喜悦心情。)(3)写法引领。导:文中多处采用环境描写,均有着很好的表达效果,要么烘托人物品质,要么烘托人物的心情,你看,这段文字来自我们班同学的习作,她也用上了环境描写,你知道她的用意吗? 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学生欣赏交流。出示课件小结: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的采用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风貌,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他们的喜悦从最后一段的哪一句话也能看出?(两支部队的战士们欢呼着,跳跃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7.想象交流:此时,红军战士会怎么说?8.这真是:(课件)生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五、总结全文,齐读课文1.总结。师:翻越大雪山,是一段壮丽的历史;翻越大雪山,是一首磅礴的诗篇;翻越大雪山,是一曲精神的赞歌!板书:精神赞歌2.生齐读全文。六、课件出示作业1.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2.小练笔:写一个片段,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一个主题。板书: 翻越大雪山 精神赞歌夹金山 红军战士海拔高 物资缺乏气候寒冷 拿、挖、拉、踏空气稀薄 伸、撂、拍、系天气变幻莫测 包、裹、披地形险峻。 尽全力,互搀扶。 (环境:恶劣 艰险) 烘托 顽强不屈 英勇无畏 喜悦心情 互帮互助 患难与共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