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8.2 《陈太丘》对比阅读汇编(无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759042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8.2 《陈太丘》对比阅读汇编(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8.2 《陈太丘》对比阅读汇编(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8.2 《陈太丘》对比阅读汇编(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8.2 《陈太丘》对比阅读汇编(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8.2 《陈太丘》对比阅读汇编(无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7上文言比照阅读?咏雪?一、【甲】?咏雪?【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诸:众多。游:玩耍。子:果实。折枝:压弯了树枝。竞走:争着跑。信然:果真是这样。 1. 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谢太傅对“兄子胡儿的答复更满意 B.乙文王戎断定“此必苦李依据是“树在道旁而多子 C.甲、乙两文谢道韫和王戎都是非常机敏、聪明的孩子。 D.甲文中谢道韫的突出表现是极有才情,乙文中王戎的突出表现是善于思考。 2.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

2、的词。 (1)俄而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尝与诸小儿游 (4)唯戎不动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4.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从?王戎识李?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甲】?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释】虞(y)人:侍卫。焉之:到哪里。1.划节奏:文 侯 将 出 左 右 日 今 日 饮 酒 乐 天 又 雨 公 将 焉 之2.下面

3、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B.去后乃至(才)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3.翻译下面句子。(4分)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 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4.(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二、【甲】?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

4、,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假设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等待。欤y句末语气词。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故人来,方与之食 恐其自食其言也2.根据语句意思,以下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3.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4.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那么连

5、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三、【甲】?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假设此。 (?后汉书郭伋传?,有改动) 【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以下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B.那么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D.先

6、期一日(约定的日期)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假设此安陵君其许寡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4.文段理解。(5分)(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乙文侧重表达。(3分)(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

7、(2分)四、【甲】?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王冕者 ,诸暨人。七八岁时 ,父命牧牛陇上 ,窃入学舍 ,听诸生诵书;听已 ,辄默记。暮归 ,忘其牛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 ,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 ,依僧寺以居。夜潜出 ,坐佛膝上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 ,狰恶可怖;冕小儿 ,恬假设不见。 (?王冕读书?)【注释】已:止 ,罢。已而:过后。曷:何 ,怎么 ,为什么。依:投靠。恬:安然。1.解释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相委而去 (2)辄默记 2.以下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太丘舍去 B元方入门不顾 C未假设柳絮因风

8、起 D下车引之冕因去 窃入学舍 冕因去 父怒挞之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2分友人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琅琅达旦。4.【甲】文主要表现元方 的特点。 【乙】文主要表现王冕 的品质。5.两篇文章同是刻画儿童形象的 ,但写法却不尽相同 ,你更喜欢哪一篇 ,为什么?五、【甲】?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祥。儿云:“已足,不须复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注】韩康伯:东晋玄学家 襦r:短袄。复裈

9、kn:夹裤。下:下身国器:治国之才。1. 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止得襦(同“只,只能)B.母殷夫人自成之(成功) C.寻作复裈(不久)D.母甚异之(对感到惊异)2.以下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母殷夫人自成之 友人惭,下车引之 B.母问其故 独善其身C.乃答曰 去后乃至 D.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与人期行,相委而去3.给划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三处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4.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1)待君久不至,已去。(2)母甚异之,知为国器。5.以下对【乙】文理解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

10、理的母亲。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从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C.这个故事假设作为事实论据那么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明的意思六、【甲】?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周彬不治财产,服膺儒学。其妻让之曰:“汝家兄弟能力稼穑,囊箱丰盈,汝之不调,无思悔。毕向何如?及闻先主镇金陵,囊文以往谒,赐赉颇厚。以所赐金帛陈列于庭,谓妇曰:“吾与诸伯叔何如优胜?妻答曰:“男子之事,非女子所能知。 (选自?古今合璧事类备要?)1解释以下加点字。A.陈太丘与友期行 B.相委而去 C.其妻让之曰 D.卿尝与吾市油数金 2.把文中画线

11、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囊文以往谒,赐赉颇厚。 3.陈元方和周彬的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10字。七、【甲】?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诸葛恪字元逊 ,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第二天 ,孙权大会群臣 ,使人牵一驴入 ,长检其面 ,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1.解释以下加点词:去后乃至 尊君在不 使人牵一驴入 举座欢笑 2.翻译以下句子: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不是人啊!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 3.甲文中元方面对客骂父亲 ,乙文中诸葛恪面对孙权大帝的戏谑 ,各有怎样的表现?请你谈谈两者的不同之处。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