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 (2)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758071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 (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 (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 (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 (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 (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 (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 学弈一、授课类型:新授课二、教学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四、教学重难点: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重点是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五、教具准备:大屏幕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大屏幕):三人行,必有我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总结

2、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5.学生

3、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四、读书明理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五、练习背诵板书设计: 25 学弈 一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 弈秋善弈,诲二人弈 曰:非然也。

4、一人 26两小儿辩日一、 授课类型:新授课二、 教学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四、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五、教具准备:大屏幕 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

5、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呢?二、读通课文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2.指名分小节读,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语句。3.学生齐读。三、精读课文1.出示大屏幕,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练习朗读课文。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4.背诵课文,复述故事。四、研读课文

6、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26 两 小 儿 辩 日 日初 日中 一儿 近(大) 远(小) 一儿 远(凉) 近(热) 只 知 其 然,而 不 知 其 所 以 然27*牛郎织女(一) 一、授课类型:新授课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四、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

7、揭露和鞭挞。五、教学过程 :1.从民间传说导入,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导入新课后,指导学生按“阅读提示”进行阅读。 (1)先把课文通读一遍,看看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他又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这项要求是让学生通过通读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读课文后,在小组或在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牛郎从童年到长大成人所遭受的生活不幸,了解牛郎如何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又如何在老牛帮助下与天上的织女相见、相知、相爱的。如果通读一遍不能比较全面地把握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再快速阅读一遍。 (2)“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要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的内容,读完以后,组织学生汇报:你选读了哪一部分,

8、读一读,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内容。通过互相交流,加深对课文中重点部分的感悟。这一环节要搞得灵活、扎实、充分。 (3)“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跟大家讨论讨论。”这项阅读要求是就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两方面讲的,要鼓励学生广泛地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后,让学生谈一谈对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领悟。先让学生浏览课文,自己品读,再全班交流。 4.本文和下一课连在一起,是牛郎织女的完整故事。学完本文,学生肯定很想知道牛郎和织女以后的生活怎样。利用学生这种急于求知的心理,自然过渡到学习下一课。28*牛郎织女(二)一、授课类型:新授课二、教学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

9、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领悟课文的语言特点。四、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五、教学过程 : 1.上课开始,让学生讲一讲上一课的故事情节。然后,按本课“阅读提示”对掌握内容的要求,认真读课文,想一想: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生活得怎样,王母娘娘酒醒后怎么样,织女被抓走后又怎么样。 2.把前后两课的内容情节连在一起,讲牛郎织女的完整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习,互相提示补充,互相检查督促。再请几位学生在全班讲,讲后进行评议,看讲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生动有趣。 3.就完整故事谈体会和感悟。开始不要加任何限制,可以从内容情节方面谈,可以从思想感情方面

10、谈,可以评论故事中的人物,可以评议文章中的情节,也可以谈从写法上受到的启发,还可以从这个故事谈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甚至可以谈对故事的再创造。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导,集中到对“阅读提示”中几个问题的讨论:故事寄托着人民群众怎样的理想,它赞颂了什么,鞭挞了什么。4.向学生推荐一两个民间故事,课外读一读,进一步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积累运用八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春联,感受春联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2了解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理解,谈出自己的体会。二、教学过程:(一)完成“读读背背”。1读出题目要求。2什么是春联?(春节期间,挂在门上的对联称作春联。分上下两联。)3读出书中的春联。你能说说春联的含意吗?4练习背诵。(二)完成“阅读”。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成语故事。齐读题目。2了解短文内容。3课文中讲了哪几个人刻苦学习,手不释卷?他们是怎么做的?4读了短文,了解了这则成语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谈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搜集春联,书写春联,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二、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春联。(二)课上练习。(三)展示交流。(四)课后参与社区活动,把写好的春联送到社区。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