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检查作业的习惯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757612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孩子检查作业的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孩子检查作业的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孩子检查作业的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孩子检查作业的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孩子检查作业的习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孩子检查作业的习惯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学生作业不检查而导致作业错误率大幅提升的现象很普遍,特别是小学的初始阶段。良好的检验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成绩,而且从长远看会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一、问题的出现课堂上,我的学生表现积极,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非常高,然而,孩子们在作业时错误却高的惊人,总是这儿错一点,那儿错一点,使得我批改作业时非常担心,他们是不是听不懂呢,像这样下去,考出来会是什么情况呢?带着这些问题,我找了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二、原因分析从问卷中我发现学生错误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检验习惯。很多学生在检查题目时就是机械地看几遍,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表面上

2、好像在看题,但实质上学生似乎并没有动脑,更没有看到他们动笔去认真验算,好像检查只是一种应付家长和教师的敷衍手段,并没有达到我们理想中查错纠误的目的。检查成了一种形式,多么可悲。三、采取对策根据上述原因,我尝试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1、 明确检验目的,激发检验兴趣。做为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端正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要充分认识到检查的重要作用。利用课余时间可以查找一些大到世界、小到身边的由于粗心引起的严重后果的事例和科学家、名人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让学生明白检查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也可以请一些家长来谈谈他们的体会和成功的经验,通过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进而激发孩子们进行检查的内在动力

3、。2、耐心指导方法,掌握验算技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就要使学生掌握验算的技能。低年级的同学由于年龄的关系,对各方面的把握往往做不到那么全面,容易出现漏做题,看错题的情况。这时候可以让孩子再读一遍题,再校对一下数字等等。有的学生的检查,就是将做好的题目读一遍,这对于一些理解性的题目是没有帮助的,如“一个数除以7,商是8,这个数是几?”在讲评这道题时,分两个方面:1.你打算怎样做这道题目?(被除数=商除数)2.你会怎样检查?(用被除数除数算出来的得数与题目告诉我们的得数是否一样来检查)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训练,提高了解题的正确性。学生也了解了这样的题目该如

4、何检查。所以检查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方法的指导。检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检验法,把演算结果带入已知条件里看是否满足题目要求;逐查法,不仅从开始的设、解题过程逐步进行推导,还要看题目的抄写、数字的使用是否正确;逆查法,从演算的最后往前推算,看看是否能回到题目原先的已知条件。只要在平时具体的题例中结合介绍这些题目的检查方法,会让孩子拨开不会检查的浓浓迷雾,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3、进行激励评价,增强自信心。 学生的作业到底应该由谁批改呢?从心理学角度讲,自信心是一种性格特征,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励性评价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1)表扬激励法,即对于每

5、次作业认真完成并自觉检验后,全部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奖励(奖一面红旗),到期末时累计获得小红旗数量前十名的同学可以获得奖品。起初表扬激励法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一方法只对少部分学生有效,大部分学生对这一奖励方法已无动于衷。针对上述原因,几经深思熟虑后,及时调整了研究策略,采取了第二种激励措施。 (2)自评、互评相结合。具体地说,每次完成作业后每位同学先自我检查,再利用课余时间同桌互查,最后交给老师检查,并将每次检查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如下表)到期末时评选出“最佳同桌”并给予奖励。经过几次尝试,我发现这一方法效果不错,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意识强,他们乐于争当“小老师”,

6、个个认认真真地检查同桌的作业,发现错题还能及时告知同桌,帮助同桌订正。4、密切联系家长,巩固检查习惯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不难看出,家长也很为难:一方面他们知道检查是孩子作业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自愿不自愿地却承担的检查的任务。有的是因为孩子们做完作业后一副大事告成,拍拍屁股要走的架势,要他们检查,他们就推说检查过没有错误,家长帮他们检查,告诉他们哪里错了。特别是有的孩子动作比较拖拉,等他完成作业已经到了睡觉的时间,家长不忍心再浪费时间,所以检查的工作就自愿代劳了。还有的家长是陪着孩子做作业的,一边孩子做发生了的错误,家长一边忍不住就告诉孩子有错了让他们订正,达不到孩子自己检出错误的目的。所以与家长

7、共同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是有必要的。给孩子留足够的时间。时间过于紧张,不但不能培养孩子的检查习惯,反而让他马马虎虎、匆匆了事;反之,又会造成磨蹭拖拉的现象。让学生既能在这个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进行一遍左右检查的时间就差不多了,一般小学初始阶段以1比3为好,也就是10分钟的作业量给30分钟。再往上,时间比例可适当减少。家长可参考这个时间进行督促。对待孩子要“耐心”。初级阶段,也就是最开始时,不仅要让孩子明确检查的意义,家长还应和孩子共同检查作业中的错误,并给孩子指出错误的地方,逐渐帮助孩子建立起检查的习惯和信心。有一点特别要求注意的是,在开始培养“检查”这个习惯的时候,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对作业做

8、检查。中级阶段,可以指出一些错误的地方,但同时还留些空白尽量让孩子自己发现。再后来,告诉孩子有几处错误就可以了,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高级阶段,只告诉孩子有错误即可,直到孩子自己全部发现为止,要强调的是,如果自己没有发现并全部改正,不能进行下一步的作业。 必要的奖惩。当学生检查出错误后,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当学生检查不出错误时,家长也要能狠下心来,让其多检查几次,如果还是检查不出就要提出一定的惩罚,如取消某些物质享受等。当然,检查是需要是必要的,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检查不是学习负担,而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其实,“检查”这个行为是贯穿我们人类行为的各个环节的,人们时刻都在做着不同的检查,只是我们不大注意罢了。比如“骑自行车”就是一个不断检查平衡的过程,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为什么经常会用橡皮擦,就是因为忽然他发现写错了,就赶紧把它改掉了,这实际也是检查。这样的检查已经成为一种不自觉的行为和意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