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知识结构图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756023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知识结构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单元知识结构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单元知识结构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元知识结构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知识结构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结构分析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个小说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其中孤独之旅和心声完全以少年人物形象为中心的;而故乡重在写故乡的一切的变化(如景、人),但是描写少年闰土的片段历来脍炙人口,让人印象深刻;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的薄情寡义,但它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这一人间悲剧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针对上述内容及体裁,在单元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体裁特点(三要素)并在文中的体现;其次应围绕青少年生活的内容展开,重点抓住人物分析,揭示小说主题,并把握小说特点及相关的语言分析;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多

2、篇小说给了我们创造想象的空间),这既是一个有利深化对内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是一次创新思维的培养。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说的体裁和特点,掌握阅读小说分析小说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作品本身;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作品中,领略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三、单元教学重点1、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和环境等要素。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3、体会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领会文章优美的意境。四、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语言。五、单元中每篇文章课文的教学建议1、故乡

3、重点:品析人物的言行神,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难点:文中议论性语句内涵丰富,体会其言外之意。教学建议:这是一篇经典小说,贯穿全文的是个“变”字,小说通过一个“离去回归离去”的知识分子的眼睛,运用对比手法,展示人物和环境的巨变,震撼读者的心灵,引发深沉的思索。因此,本课可采用“对比阅读板块碰撞式”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重点。其做法是:对比阅读,故乡巨变问题设计: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仅是故乡环境发生了变化吗?假如你就是小说中的我,故乡哪些人的变化最令人心痛?(提示闰土的肖像、语言、神情、动作的变化。)外在的变化令人心痛,最可怕的变化是什么?故乡中仅闰土发生了变化吗?文

4、中还写了谁的变化?(杨二嫂的肖像、语言、动作的变化。)”上述问题,可通过“角色阅读、学生质疑、填写表格”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故乡环境之变(神奇美丽与破败萧条)与人物之变(小英雄变成木偶人,豆腐西施变成圆规。),了解了故乡之景和故乡之人的变化,这就为理解本文主题奠定了基础。板块碰撞,理解主题问题设计:故乡环境和人物的变化是什么造成的,可在文中找也可结合背景理解?文中写闰土之变就可以代表了,为什么还要写杨二嫂?”上述问题可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认识社会现实是造成这现状的根本原因。至于本课创造想象的空间是:宏儿回故乡,再看故乡与水生之变。、孤独之旅重点: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内蕴。难点:景物描写对表

5、现主人公及主题的作用。教学建议:本文写一个孩子在牧鸭生活中成长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成长的话题,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不同,本文中“孤独”也是一种成长的环境,更是成长的一种动力,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要面对,特别是对学生而言,多了解不同于自己的生活形态,有益于他们的成长。显然,本文从标题就揭示这一核心内容;同时本文一大特色在于运用环境描写,充分表现主人公内心的孤独,进而表现其成长历程。因此,对于本文教学设计可从小说题目的关键词“孤独”和“旅”入手,依托景物的赏析了解主人公内心活动,体会成长所需的内涵,其具体操作方法可以为:跳读景物,理解孤独:跳读至段,找出文中景物描写句,体会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杜小康什么样的内

6、心活动?(意在表现主人公内心由茫然害怕胆怯恐慌恐惧必须面对而平静的过程)孤独具体指哪些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情感的孤独、环境的孤独、生命的孤独和生活的孤独);精读文段,领会成长即精读至段,此段重在写一场暴风雨,可引导学生通过文段中主人公的一些具体表现及相关细节的描写(如天空的明亮、滴在草上鸭毛上的血、鸭子、鸭蛋等。),让学生领会到这场暴风雨正是杜小康经历孤独的磨炼,在成长中变得坚强的舞台。、我的叔叔于勒重点:通过情节推动理解文章主题,把握人物形象。难点:学生在跳读能否能抓住“关键词”及学生对金钱问题的看法。教学建议:本文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文章,在传统教材和新课程教材中都被选中,大家都看过或上

7、过本篇文章,但就本文而言,我认为有两点大家可引起重视:关于本文的主题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教参,甚至很多教案设计,均把它定位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上,其实这样的现象在我们国家,我们这个社会也大有人在,而且现在也淡化了政治色彩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探索本文的主题,应更多引导学生在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上,而不在于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在教学中,可分成两步走的办法,即第一步通过理清情节,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贫富变化而产生的称呼、态度、情感变化,去理解课文主题;第二步是通过研读“遇于勒”文段,通过人物的言行神心的赏析,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同时还给予学生创造想象空间,这样便于把握文章主题,理解人物形象,树立学生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心声重点:理解“心声”的含义。难点:对待教育中的不良现象及对老师的客观评价。教学建议:本小说反映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表达对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的呼唤,特别是对珍视学生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的呼唤。由于本课属自主阅读课,本课的教学设计应从学生心理和认知出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由学生的真实感受起步,进而体悟人物,品析小说特色,其环节可设计为“感受体悟品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