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755304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教育科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实践并真切地感受着教育科研的真谛,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着、探索着。 1、自主学习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和学习。特别是面对史无前例的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不断地学习。不学习,或消极被动,或主观盲目,会导致走更多弯路,甚至走向极端。为了避免走弯路,必须加强学习,让学习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状态。向书本学习,沉浸到无垠的精神世界中,与教育大师们进行对话,聆听来自教育界最前沿的声音,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向身边的老师学习,努力发现和借鉴别人的长处,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

2、桶水。尤其是现代社会,各种知识信息浩如烟海,不断更新,教师更要有“活水”。若教师不读书,源头堵塞,何来活水呢?而学习过程就是吸取的过程、积淀的过程。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另一方面要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不断地学习,逐渐提高自己的认识,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从而为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校本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了促进教师多读书,学校要给教师推荐了一些好的书籍,并要求教师认真阅读。对于教育教学理论,既要阅读、学习,更要多加研究,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精神的愉悦。同时,在学习过程一定要做好笔记,俗话说“

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可以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反复利用和研究。 2、同行互助 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式交流互动,实现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合作交流和互助互利,在共同体验成功和分享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也可以超越年级和学科。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实现各年级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和促进。 同伴互助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保证。教师问题的提出,可以通过教师群体的智慧,发挥团队合作、互补共生、群策群力、互动成长的巨大优势,发挥集体的智慧,整合集体的力量,使每一个人均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弥补个人的局限与不足。 3、专业

4、引领 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持。专业的引领正是弥补教师专业水平欠缺,教学经验不足的有效措施。为此,年轻教师必须多与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接触,聆听他们的意见,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专题讲座的形式。它是校本培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专题讲座的内容要围绕学校实验课题或教师急需的有关方面的理论,可安排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举办专题讲座,或组织教师观看有关专家所做的讲座录像,帮助教师了解教改的信息,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理论素养。 结对子的形式。为了让教师尽快成才,成为教育教学能手,学校应采取结对子的形式进行培养,选配业务精,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的教学骨干与年轻教师结成青蓝对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

5、作用与指导监督作用。要求徒弟每周必须听师傅两节课,师傅听徒弟一节课,一年见成效,两年见成果,并签定责任状。学校还应制定“青蓝工程”奖励方案,奖励业绩突出的最佳师徒对子。这样既能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挑起大梁;也能促使老教师不断提高与发展。 邀请市进修校的教研员到校做现场指导,与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指导教学。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因为专业教研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指导)等,对年轻教师的帮助会很大。因此,邀请他们参与课改,不仅是讲座,还要深入课堂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指导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 4、专题研讨 课题研究是将教研与科研有

6、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是以研究的课题进行探讨,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它以平时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制定研究计划,在计划的时间内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它是源于教学,服务于教学的研究。 其操作程序大致为: 选择课题。以问题为中心,问题的发现与界定是行动研究的起点。选择课题应从教师实际需要出发。把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

7、教学研究能力。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平台。 围绕课题搜集材料,选择、整理材料。 开展课题研究。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师研究与专家指导等相结合。 课题研究结题。这里教师要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并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今后进一步进行探讨。这种研究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是切实有效的。 5、自我反思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她揭示了教学反思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正如那条著名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是不断提高自身

8、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通过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年轻教师要想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地提高,让课堂中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写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语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也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还可以促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为此,我们强调年轻教师多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即记录一节课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记录一

9、节课失败了,是什么原因,失败在哪里;记录遇到了困惑,是怎么解决的;记录遭到了哪些挫折,有怎样的感受。若把这些及时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教后反思书写形式上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一定要有实效性。 6、网络研讨 在过去,教师要想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信息,只能靠学校或个人订的几种教育教学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已陈旧的理论书籍,学习渠道极为狭窄,教育的理念也比较陈旧。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是学习,教育是交流”。社会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增长、更新的速度加快了。教师要适应这种变化,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发展。 首先网络中强大的信息量,成为一线教师备课的资源库。我们第一线的老师在校本修研网上对网络中一些好的资源进行了利用,如优秀的教学设计、课件等,这样既省去了自己设计教案、做课件的时间,又能提高教学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利用网络中的丰富资源,教师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熏陶和碰撞,从而更新教育观念。如校本修研网站中有教师论坛、与名师互动、专题研讨等,即“教师对教材的话语权”、”“教师是职业,还是事业?”等问题的大讨论,直击教育现实,引发我们教师的深入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