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748365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师说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或师焉,或不焉D属予作文以记之答案B解析A项“受”通“授”,传授。C项“不”通“否”。D项“属”通“嘱”。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吾从而师之其贤不及孔子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古之学者必有师小学而大遗今之众人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ABCD答案B解析“从而”古义是两个词,从,跟随,而,并且;今义指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学者”古义指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小学”古义指在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2、“众人”古义指一般人;今义指大家,许多人。“不必”古义指不一定;今义指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C解析C项均为动词,流传。A项名词,学问,道理/名词,道路。B项名词,疑惑,疑难问题/使动用法,使迷惑。D项意动用法,以为师/名词,军队。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B项均为介词,表比较。A项代词,这些/助词,无实义。C项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代词,他们的。D项副词,竟然,却/副词,才。5对下面词类活用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不耻相师则群聚而笑之圣益圣,愚益愚孔子师郯子小学而大遗吾师道

3、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吾从而师之A/B/C/D/答案C解析分别为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用作动词。6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孔子云:何陋之有?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不拘于时D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答案A解析A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判断句。C项为被动句。D项为一般句式。7下列对有关师说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唐代著名散文家,明人将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B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既是一场复兴儒学的运动,也是倡导古文、反对骈文的文学革新运动。古文运动的理论,对

4、于开创作家自由抒发的文风,拨正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和学问。传,解释经书的著作。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原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答案C解析文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8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请根据师说的内容,拟写一副对联。答:_答案(示例一)愚者耻学,胸中空无大志圣人乐师,腹里满是经纶(示例二)昌黎卓尔不群作妙篇千古传诵退之高瞻远瞩著华章万世流芳(示例三)满腹经纶,昌黎变革,倡古文,欲重师道不顾流俗,韩愈崛起,批陋习,以警世人(示例四)愚者笑智者屈身问

5、道,留笑柄传千古圣人劝众人从师求教,著名篇警世人9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芝兰绕阶黄牛耕地翠柳迎春桃李满园千里绿春绣锦座凝香万山金(1)新春对联上联:_下联:_(2)教师办公室对联上联:_下联:_答案(1)上联:翠柳迎春千里绿下联:黄牛耕地万山金(2)上联:桃李满园春绣锦下联:芝兰绕阶座凝香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两句是“_,_”。(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3)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地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

6、,_,_,_。”(4)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所描述的现象一样。(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答案(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二、课内阅读强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

7、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可欤!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小学而大遗遗:放弃B师道之不复复:恢复C或师焉,或不焉或:或者D君子不齿齿:并列,排列答

8、案C解析或:有的人。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A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却,但是。B项连词,表让步,尚且/副词,将近。C项代词,代老师/兼词,于何。D项代词,他们/副词,表期望,一定。13下列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开头连用三个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总起这一段,其势如风雨骤至,先声夺人。B作者连用了三个对比,尖锐地抨击了长期以来流行于士大夫阶层的“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C三个对比,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是疑问语气,第二个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带有讽刺意味,表达的感情更强烈。D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并不能算是老师,因为

9、他们教授的只是“小学”而已。答案D解析“那些童子之师并不能算是老师”错,作者只是说他们“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译文:_(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译文:_答案(1)(人们)爱他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导他们;(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从师为耻,(真是)糊涂啊。(2)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三、课外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柳宗元二十一日,宗元白

10、: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

11、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宗元复白。注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卜:估量。苟亟(q)来以广是道: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亟来

12、,常来。是道,指作文之道。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B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C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D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答案B解析原文标点: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陈述,答复。因为这是回复韦中立的一封信。B蛮夷: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轻蔑称呼。此处指柳宗元当时的贬地永州。C仆:谦辞,柳宗元自称。吾子:对人相亲爱的称呼,可译作“您”。D屈子:即屈原(约前340278),名平,战国中期楚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楚辞。答案D解析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楚辞”有两种含义,一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