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建立新型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改)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744571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建立新型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建立新型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建立新型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建立新型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改)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建立新型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改)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建立新型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建立新型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改)(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抓住机遇 扎实工作加快推进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改革与建设全国畜牧总站 何新天(2009年3月30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这是我们党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出的重大决策,也为我们在新时期加快推进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改革与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正处在改革与建设的关键时期,准确分析判断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面临的新形势,正确

2、认识和把握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在发展现代畜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对建设新型的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加快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是科技兴牧的主导力量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主要指乡镇一级的畜牧兽医站、草原站,承担着促进畜牧业科技进步、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使命,是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依托,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广大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献身牧业,服务农民,在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疫病防控、资源保护、质量监测、科技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一)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在

3、促进畜牧业科技进步中成长壮大我国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建立的,历经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炼,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在改革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为我国畜牧业持续30年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新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历程,也就是一部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的发展史。从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创形成时期(1957年1978年)。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随着农业合作化进程加快,集体经济发展使畜禽养殖业广泛兴起,对畜禽品种改良、畜禽疫病防治、畜禽饲养管理方面的技术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以人民公社为主导

4、的基层畜牧兽医站应运而生,属于社办公助集体性质,以自收自支为主要经营服务方式。这一时期,畜牧业虽然是家庭副业,但却是当时满足城乡人民食品营养中蛋白质需要的主要来源,也是广大农牧民主要现金收入来源,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建设也因此得到了当时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初创时期,绝大部分基层畜牧兽医站从技术人员配备到工作用房、牲畜配种、诊疗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起点相对比较高,并迅速形成覆盖全国广大乡村的网络体系。第二阶段是发展壮大时期(1978年1996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翻开了中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启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极大地解放了畜牧业生产力,农牧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养畜

5、积极性空前高涨,畜牧业持续高速发展。到1996年末,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4584万吨,比1978年增长5.4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2.5以上。这一时期,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也得到迅速发展,乡镇畜牧兽医站、草原站覆盖了全国5万多个乡镇,村级防疫员队伍也发展到60万人。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这一时期发展最快、机构最多、队伍最大,达到了历史的颠峰。第三阶段是改革转制时期(1996年-2004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国畜牧业在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开始出现畜产品结构性过剩,畜牧业开始进行结构调整。从1996年开始,全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以“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为主要目标的改革。基层畜牧

6、业技术支撑机构在改革过程中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延续几十年的大集体性质得到改变,第一次定性为国家设在农村的事业单位,明确了公益性职能,核定了机构编制,绝大部分原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转成了编内人员,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一辈乡镇畜牧兽医人员通过办理退休或发放养老费得到了妥善安置。改革使乡镇畜牧兽医站社会地位提高,机构性质转变,人员身份改变,管理体制部分理顺,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工作保障条件有所改善。第四阶段是改革调整时期(2004年至今)。随着我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大力发展畜牧业成为新的战略重点。自2004年始,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进入高发期,亚洲I型口蹄疫紧接着流行暴发。2006年部分生猪主产

7、省又暴发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形势异常严峻。这一时期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连续打赢重大动物疫病攻坚战役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时期正值国家进行乡镇机构综合改革,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一度受到严重冲击。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稳定乡镇畜牧兽医站,加强建设。2006年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对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作了总体部署。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强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要求,把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作为进一步推

8、进农村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措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为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纵观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发育、成长、壮大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这就是: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与畜牧业发展互为依存,互动互促,共兴共荣。(二)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是畜牧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畜牧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科学技术起了决定性作用。在畜牧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发挥了主力军、主渠道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成就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推广畜禽杂交改良技术。从上世纪五十年后期开始,基层畜牧业

9、技术支撑体系在全国普遍开展了以推广冷配技术为核心的黄牛改良工作,同时开展了中国细毛羊的培育和杂交改良工作。以后又开始推广猪、禽杂交改良技术,这一技术的推广加快了畜禽品种改良步伐,提高了畜禽产品的生产能力,有效缓解了国内市场供需矛盾,如生产优质肉牛、羊毛、瘦肉型商品猪、瘦肉型鸭、肉用仔鸡等都充分应用了杂交改良技术。二是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广大基层畜牧技术人员自1977年开始全面推广奶牛人工授精技术。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从欧洲引进工厂化猪场人工授精技术,目前已在许多规模化猪场广泛应用,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鸡的人工授精技术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初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三是推广畜禽疫病综

10、合防治技术。针对危害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畜禽疫病,广大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不断推广转化畜禽重大疫病防治技术成果,通过推广免疫、监测、诊断、扑杀、消毒、检疫等综合防治技术,有效控制了猪瘟、鸡新城疫、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及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保障了畜牧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四是推广优质饲料和草原防灾减灾技术。为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长期以来,广大基层畜牧技术人员积极推广优良牧草品种和草原改良及人工种草技术,推广牧区小草库伦综合养畜配套技术和南方亚热带草山草坡改良利用技术,推广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技术,促进了天然草原保护和人工优质饲草基地建设

11、,提高了南方草山草坡资源的合理利用率。特别是在农区广泛推广秸秆氨化、饲料青贮和微贮技术,进一步开发利用了农作物秸秆和饲草饲料资源,促进了农区畜牧业发展。在草原防灾减灾方面,通过推广草原鼠虫病害和毒害草综合防治技术,有效预防和控制了重大草原生物灾害发生。五是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配套技术。为适应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需要,近几年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重点在奶牛、生猪、肉鸡、蛋鸡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配套技术,大幅度提高了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科学饲养、疾病防控及经营管理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现代畜牧业发展。(三)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为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给做出了突

12、出贡献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以促进畜牧业科技进步、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为己任,长期扎根基层,进场入户,深入生产第一线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不断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进步推动我国畜牧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扭转了畜产品供给长期短缺的局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作出了很大贡献。1980年我国人均每日从动物源性食品中摄取的蛋白质为7.6克,仅相当于当时世界人均水平23.3克的33。到2000年,我国人均动物蛋白的摄取量提高到29.8克,超过了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28.1克。目前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作为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机构,在落实各

13、个时期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广优良畜禽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有效防控畜禽重大疫病,推广优质饲草饲料,防治草原鼠虫害,开展饲料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没有这支基层畜牧技术队伍,我国畜牧业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历史性成就。二、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畜牧业发展已整体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改造传统畜牧业,走中国特色畜牧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明发展方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站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

14、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明确了基层畜牧技术支撑机构的公共服务机构性质和公益性职能,确立了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机构在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是对以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方针政策的延续和完善,与2005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0515号文件、2006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即国发200630号文件不仅总体精神一致,而且进一步从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农

15、业、全面推进农村改革的战略高度,对加强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确定了新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为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这对于我们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快推进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改革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建设现代畜牧业拓展发展空间技术变革和科技进步始终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也是现代畜牧业最显著的标志。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是畜牧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数量最多、靠一线最近、植根农村最牢、农牧民最欢迎的基层队伍。依靠科技进步,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趋势,也是我国畜牧业

16、发展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作为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在现阶段畜牧业发展转型时期,既要继续为千家万户从事畜禽养殖的广大农牧民服务,又要探索为新兴的适度规模养殖场以及养殖小区服务;既要继续在畜禽品种改良、新技术成果转化、畜禽疫病防控以及草原保护与建设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又要拓展为畜牧业投入品及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既要履行好各项公益性职能,又要引导、联合科研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形成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的合力。实践表明,建设现代畜牧业不仅赋予了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新的历史使命,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同时也为基层体系拓展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三)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增强发展活力为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农业科研、教育、农技推广紧密结合,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新局面,从2008年起,国家开始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围绕50个农产品其中包括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