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6《前赤壁赋》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4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744532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6《前赤壁赋》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6《前赤壁赋》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6《前赤壁赋》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6《前赤壁赋》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6《前赤壁赋》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6《前赤壁赋》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6《前赤壁赋》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赤壁赋一、学习目标: 1、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了解文中苏轼情感变化过程,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 2、难点: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学法指导: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读写结合。 四、课前练一练 1、朗读课文,注音、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壬戌(注音: )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注音: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注音: )之章。(修辞格为: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句式为: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 )一苇之所如( ),凌( )万顷之茫然(句式为: )。浩浩乎如冯( )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 )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 )歌之。 歌曰:“桂棹(注音: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注音: )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 )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句式: ),倚歌而和( )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 )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注音: 词义: ),正襟危( )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句式: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3、( 注音: 词义: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注音: )千里,旌旗蔽空,酾(注音: )酒临江,横槊(注音: )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句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 )麋鹿,翻译: -驾一叶之扁(注音: )舟,举匏樽(注音: )以相属。寄蜉蝣(注音: )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句式: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 )莫消长也。翻译: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

4、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句式: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句式: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注音: )乎( )舟中,不知东方之既( )白。 2、整体把握 (1)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请勾画文中表现人物心情的词语) 饮酒乐甚愀然喜而笑 (乐 )(悲)(乐) (2)赤壁之景到底怎么样?主人公心情如何? (3)文章第二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概括。感情色彩是怎么变化的? (4)结合3、4自然段说说苏轼

5、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解题,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史实; 2.正音,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初步感知课文。、 3.讲解1、2两段。 一、知识链接: 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 人称“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

6、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2、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7、。 3、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二、课题导入: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

8、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

9、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三、朗读,正音 欣赏赤壁赋录音朗读(提醒学生注意读音、断句和语气);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研读苏文,走近苏轼 (一)老师串讲第一段,在情景设置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强调重点字词的解释,适时请同学起来翻译或回答问题。 (二)学生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赤壁之景到底怎么样?找出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 明确: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万顷之茫然。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风月无边的赤壁秋景图。 明确: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幽雅而宁静,苍茫而朦胧,风月无边,秋景如画。 3.“一切景语皆情语

10、”,在这清幽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心情如何?哪些词句最能直接传达这种泛舟秋江的心情? 明确:“诵”、“歌”,表现出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纵”有听凭、随意的意思。主人公在茫无边际的江水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于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飘飘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 五、老师总结 师:第一段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作者于秋夜月下泛舟江上所看到的月白风清、水天相连的景象,并抒发了作者对此景象的感受。可以看出,苏轼在刚刚开始游玩的时候的情感基调是乐。 好请同学们根据我黑板上的一点点提示,试着背诵

11、第一段。 学习第二段 思考:(1)文章第二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概括。感情色彩是怎么变化的? 主要内容是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2)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3)那么这二段在文章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生: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情感上由乐转悲。 六、作业 1、背诵第一段、查字典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歌 歌曰。(名

12、词,歌词。) 倚歌而和之。(名词,歌声。) 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克,打下。) 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词,位置低的,与 “上”相对。)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动。) 纵一苇之所如。(往,到,动。)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主谓之间不译。) 惟江上之清风。(结构动词,的。) 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不译。)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动词,形容词词尾。)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吗”。) 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3、介词,在。) 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助词,表被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2.指出文中的通假宇,并解释它的意思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通“嘱”,读zh,劝人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通“凭”,乘。)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盘绕。)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凌乱。)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思。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西”“东”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望”的方向:向。) 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侣鱼虾而

14、友麋鹿。(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朋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名词作状语。)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思。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西”“东”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望”的方向:向。) 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朋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名词作状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式导入 学生背诵第一二段。 二、赏析第三段 (一)学生自由朗读第三、四段,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苏轼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 1)探究第四段的思路,说明分层理由;分别用一对表示矛盾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