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项目立项建设可研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739727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花苜蓿项目立项建设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紫花苜蓿项目立项建设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紫花苜蓿项目立项建设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紫花苜蓿项目立项建设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紫花苜蓿项目立项建设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紫花苜蓿项目立项建设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花苜蓿项目立项建设可研报告(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论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 概况建设单位:*发展历程: 主营业务:紫花苜蓿良种繁育及深加工主导产品:紫花苜蓿种子、紫花苜蓿(风干)草人员结构:合作社现有固定职工50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专业技术人员10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6人);熟练工人36人。企业性质:股东构成: 1.1.2财务状况*截止2011年末,资产总额为461.59万元,其中净资产461.54万元,负债0.05万元。主营业务总收入为151.2352万元,利润总额为57.4979万元,净利润为57.4979万元。1.1.3法定代表人基本情况1.2项目建设方案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及期限1.

2、项目名称:*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地点:*4.建设期限:5个月。1.2.2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本项目计划建设紫花苜蓿种子牧草生产基地5300亩。其中,牧草试验田100亩,良种苜蓿草种繁育基地5100亩,苜蓿种子加工厂区30亩。项目建成后实现年产合格苜蓿种子60吨,年生产苜蓿草产品(风干)5200吨。1.2.3品种,技术,设备方案品种:紫花苜蓿草种子、紫花苜蓿草风干草技术来源的可靠性与可得性(项目扩建指导方针):本项目属牧草良种繁育基地项目,为了使苜蓿草种子能够在保证产量的同时优良繁育,项目单位成立了专门科研小组,并与中国农业部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合作,主要针对苜蓿草良种繁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充分

3、的实验,拿出本项目新建方案。设备种类和数量:表1-2,主要设备名称及数量: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灌溉设备大型指针式喷灌机DYP325台10卷盘式喷灌机65TX/75TX/85TX台3基地生产设备牧草播种机9MB-7台10联合收割机042行走型台6搂草机9L2-4.8台8v型镇压器台6轮式拖拉机铁牛654台4链式拖拉机东方红802台2三铧犁ILS-330F台12四铧犁ILS-425台6农用运输车BJ48IOD辆6四轮拖拉机DF-354型台20运输卡车8吨康明斯辆4种子检验检测设备电子天平1/1000MD100-2台1电热恒温干燥箱LKSD-3台2水分测定仪FD台1数粒仪SLY-C台2扦样器(电

4、动自吸式)LDQ-1200W台2容重器HGT-1000台2分样器JFYZ-台2生物显微镜BX50-32EOI台2光照培养箱MGC-100台2小型精选机5XFZ-500台1牧草种子加工设备风筛清选机5XFS-7.5C台1脱粒机300-900台2种子计量包装机 (全自动)DCS-50S 14台1其他辅助设备变配电设备S11-M-400KVA/10/0.4及线路套1基地灌溉设备300口径潜水泵及配套套10试验田灌溉设备150口径潜水泵及配套套3其他辅助设备照明、维修等套11.2.4土建工程新建加工厂房1座,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40平方米;新建库房1座,砖混结构,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新建综合用房1

5、座,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新建其他辅助用房1座,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名称数量面积(平方米)结构加工厂房1座240砖混成品库1座7000砖混综合用房1座200砖混其他辅助用房1座160砖混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438.4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98.46万元,流动资金39.95万元。建设投资包括土建工程费205.8万元,设备投资106.45万元,科技投资15万元,前期工作费52.6万元,预备费用10万元。项目拟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申请地方财政资金40万元,自筹资金为298.41万元。1.4项目效益1.4.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实现年产合格苜蓿种子60吨,年

6、生产苜蓿草产品(风干)5200吨。经济效益:税后净利润正常年度为:263.63万元;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IRR):19.66%;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NPV)(Ic=8%):590.09万元;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PP)(含建设期): 4.97年。1.4.2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实施可全面推动本地区草产业的发展,无论从产业结构调整还是振兴地方经济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同时,可壮大我自治区东部地区草种生产企业队伍,繁荣东部乃至全区的草产品生产市场,增加一定的社会财富。因此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1.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变粮、经二元结构为粮、草、经三元结构,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

7、,变农闲为农忙,有利于:本地区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繁荣。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草种繁育基地的建设,可加快我区苜蓿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畜牧业及畜禽产品加工业等的发展。除提高农民的直接经济收入外,还可增加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收入,将有利地推动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3可带动城乡相关行业发展,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本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运输服务、农机服务、科技服务、商业等各行业的支持。因此可以带动这些行业的发展,既为本区乃至周边地区创造了社会就业机会,又增加了项目区农民的经济收入。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

8、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发展行动计划,2002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2003年。通辽市人民政府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国家现行的财会、税收制度。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1.6综合评价1.6.1必要性1.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及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中央针对西部发展水平低和全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先后制定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重点包括:土地沙化、荒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及草原改良等内

9、容。优良牧草种子的供给是保证该项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我区现有的苜蓿品种不论从数星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生态建设的需求。因而,以科技为先导,通过大规模种植优良牧草品种,建立西部优良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尤为重要。本项目建设优良紫花苜蓿种子繁育基地,将为加快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奠定基础。2.是促进牧草产品大规模的生产与加工,加快草种子产业市场化进程,加快本地生态环境治理有效的途经。多年来,经过我区草地科学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培育出多种适合我区生态环境条件的地方优良牧草品种,但因种种原因,目前尚未形成产业规模。经过多年种植,品种退化严重,目前需对这些品种进行保纯、复壮,提高其种性及品质。

10、以适应大规模的市场化需要。同时,通过引进、驯化国内外优良草种,以弥补和丰富我区草种的多样性特性。生产大量高品质的优良牧草种子,对我区生态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是培育和促进草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牧草种子生产对气候条件和区域环境有其特殊要求。因而建成优良牧草适宜生长栽培的区域性集中生产区及相应的良种繁育基地,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也有利于种子提纯复壮,科学管理,提高种性,提高质量。更有利于加快牧草种子产业化进程。1.6.2可行性1.技术可行。项目单位在苜蓿种植,良种繁育方面具有多年丰富的经验,同时在新项目建设的同时,项目单位与中国农业部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合作,以此作为本项目建设的依托,为本

11、项目产品的优良繁育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经济可行。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显示,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良好,项目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财务指标高于行业标准,投资回报率较好,项目在经济上可行。3环境可行。本项目整个经营过程属于通过牧草种植,不产生任何化学污染物。车间建设、设备选择都为全封闭不扬尘结构,粉尘污染几乎不存在。低噪设备也不存在噪声污染,本项目基本不使用水进行生产环节,也无污水产生。4.市场可行。随着我区牧业养殖方式由原来的散放式饲养向现在的圈养转化,其市场对牧草的需求量也日渐上升。本地区牧草资源有限,规模型牧草种植企业不多,因此导致先进的牧草市场供不应求,致使部分养殖户需从外省购进牧草以备所需,

12、这样一来大大的加大了其养殖成本。本项目的建立可解决这一问题,本项目的建成能缓解本地区牧草市场的现状,同时可对本地区的产业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由此,本项目在市场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可行性。1.6.3风险评估本项目的主要风险为自然灾害的风险,造成牧草欠收。但由于近些年来,以合作社的形式,大范围发展设施农业,在相当大程度上提高了抵抗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由此,不会对本项目构成影响。1.6.4带动作用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带动60吨优良苜蓿种子的产量,可以带动5100亩良种苜蓿草的种植,有效带动农牧户近2600户参与到良种紫花苜蓿种植中来。1.6.5制约因素本项目政府鼓励、农民

13、支持、合作社联动,不存在制约因素。1.6.6结论本项目在技术、经济、环境、市场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可行性,风险低、带动作用明显,无制约因素存在。由此,本报告认为,项目建设可行。25背景及必要性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政策背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中西部地区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发展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先进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西部大开发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建设方针,为本地区种子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2年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联合发文,将发展草产业作为国

14、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同年7月14日国家计委、科技部发布的当前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目录)中,将牧草种子产业化列为农业类高技术产业化重点发展项日。改善和建设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维护和保障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举措。草产业在我国是一个刚刚兴起的朝阳产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科技优势,积极加快草产业及其制种业的发展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而且是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畜牧业,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实现牧草产业化,必须推行规模化经营,必须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而大规模牧草基地的建设,必须依靠适度规模的优质牧草种子基地来持续地生产和提供适应各地气候条件的各种优质牧草种子。目前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实施,草产业发展已经成为畜牧业发展大突破的三大工程之一。作为草产业发展重要基础的牧草种子基地更是大有可为,前景光明。2.1.2资源背景本项目建于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境内。开鲁县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部,介于东经12025121毒52、北纬43都94410之间。全县总区域面积4488平方公里,县内地势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